劉峰 李靜 張靜
優質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老年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效果研究
劉峰 李靜 張靜
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模式在老年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80例老年手術患者, 根據患者來本院接受治療的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手術前后只進行一般護理,觀察組進行優質護理模式護理,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前SAS評分和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 觀察組對本院護理滿意度較高, “90分以上”所占比例較大多于對照組(P<0.05)。結論 優質護理能夠緩解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焦慮等癥狀,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優質護理;手術室;老年手術患者
醫院手術室是醫護人員進行手術和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場所, 對手術室內的環境有著很高的要求, 此外, 對于手術的成功與否與護理質量也有很大的關系。而優質護理模式是一種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為目標的護理模式, 對患者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后進行護理, 從而達到提高手術成功率的目的[1]。
1.1一般資料 對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老年手術患者資料進行分析, 根據患者來本院接受治療的時間順序分為兩組, 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男47例, 女33例, 年齡39~84歲, 平均年齡(48.4±1.5)歲。18例肝膽部位手術, 12例心肺部位手術, 11例卵巢部位手術, 13例子宮部位手術, 16例四肢手術, 10例其他。兩組患者年齡、入院時間等資料經分析, 指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來本院后, 為了進一步對患者確診, 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細致的檢查, 對于不能確診的患者可以進行輔助檢查, 如:心肺功能、體溫等。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患者手術前后采用優質護理模式護理, 具體方法如下:①入院后, 醫護人員要向患者介紹本院的情況、患者的病情及需要進行的一些治療和護理措施等, 希望能夠在治療過程中得到患者的配合。②患者在治療過程中, 醫護人員可以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減輕患者的疼痛。③醫護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知識, 讓患者對這些疾病有所了解,并向患者分發卡通小卡片, 從而有利于與患者以及家屬拉近距離。
1.3評價方法 實驗中, 對老年手術患者采用SAS進行焦慮評分: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嚴重焦慮(>70分)。滿意度評分>90分為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前SAS評分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手術后, 觀察組SA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 觀察組90分以上的患者38例, 占95%;對照組為24例, 占60%, 二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患者年齡較大, 身體機能出現衰退, 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為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許多患者對于一些疾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但是手術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醫護人員還應該加強手術前后的護理, 提高手術成功率[2]。
優質護理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護理方式, 這種護理方式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具體方法如下:由于老年患者進行手術時從大的方面來講屬于一種侵入式的操作, 患者治療過程中必須做好準備;其次, 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年齡較大或者患者伴有神經系統疾病, 生活不能自理。此時, 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需要家屬進行協助和配合, 最大限度的降低治療過程中患者的不適, 保證治療能夠順利進行。患者手術后, 要繼續對患者使用優質護理, 必要時可以讓患者使用抗生素, 預防患者術后感染。實驗中, 觀察組患者手術前SAS評分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 觀察組SA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優勢護理在老年手術患者中的優勢。
但是, 優質護理在老年手術患者中雖然療效確切, 但是優質護理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醫護人員實施優質護理時,一方面要落實工作任務并大力宣傳和推廣, 實現患者滿意的總目標。另一方面, 為了醫護人員更好地實施優質護理, 醫院要完善監督和考核制度, 根據臨床醫院患者的實際需要設置合理的護理崗位, 將優質護理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 優質護理能夠緩解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焦慮等癥狀,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董軍, 張宏雁.醫院質量管理發展現狀與趨勢.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2009, 9(5): 425-427.
[2] 徐朝艷, 鄭志惠, 張振路, 等.個體特征對護士職業緊張與疲勞狀況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1(6): 530-532.
2014-05-04]
261200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