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尹述洲
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術中心肌復氧性損傷的早期監測
張瑩 尹述洲
目的探討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體外循環(CPB)期血漿異構前列腺素水平變化及其意義, 并觀察相同時間點血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I(cTnI)的變化, 為臨床早期發現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術中的心肌損傷程度提供一定的依據。方法60例需要CPB下行外科手術的患兒,術中CPB阻斷時間≤30 min的患兒為I組; CPB阻斷時間>30 min的患兒是II組。兩組分別于麻醉誘導后手術前(T0)、主動脈阻斷后20 min(T1)、主動脈開放后10 min(T2)、開放后30 min(T3)這4個時間點,抽取中心靜脈血測Isoprostane的指標。分別T0、T1、T2、T3時抽取中心靜脈血測血清CK-MB、cTnI水平。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和CPB的應用, 兩組患兒CPB期間血漿Isoprostane水平逐漸升高。兩組患兒Isoprostane水平在T0與T1時間點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Isoprostane水平在T2和T3時間點明顯升高, 且兩組在T2與T3時間點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CK-MB、cTnI水平在在T2與T3時間點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期間血漿Isoprostane升高, 且與術后CK-MB及cTnI值與升高的水平有相關性。Isoprostane水平對于術中早期心肌保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異前列腺素;心肌肌鈣蛋白
為了探討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中各種相關因素對心肌損害的影響, 找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過程與心肌損傷程度的相關性。本次研究監測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中不同階段所測得的一些相關指標的變化。這些指標代表著心肌損害程度, 為臨床進行心肌保護提供一定的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擇先天性心臟病患兒60例, 年齡0~8歲,術前心功能美國心臟病協會(AHA)分級為Ⅱ~Ⅲ級。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 I組為CPB阻斷時間≤30 min的患兒;II組為CPB阻斷時間>30 min的患兒。
1.2麻醉及體外循環方法 用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8~10 μg/kg、維庫溴胺0.15 mg/kg, 進行麻醉誘導, 術中以芬太尼、維庫溴胺、丙泊酚維持麻醉。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包括放置動脈壓、中心靜脈壓。體外循環采用膜式氧合器,流量為2.2~2.4 L/(min·m2), 鼻咽溫度控制在25~28℃, 主動脈根部間斷灌注停跳液。
1.3資料收集及檢測方法 分別于麻醉誘導后手術前(T0)、主動脈阻斷后20 min(T1)、主動脈開放后10 min(T2)、30 min (T3)這4個時間點, 抽取中心靜脈血測Isoprostane的指標。Isoprostane濃度以酶標放射免疫法(EIA) 測定。分別于T0、T1、T2、T3時抽取中心靜脈血測血清CK-MB、cTnI水平。用化學發光法測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該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在T0、T1、T2、T3這4個時間點的Isoprostane水平比較:I組為:(196.8±42.5)、(384.7±35.9)、(769.6±89.7)、(824.7±62.4)ng/L;II組為(189.7±60.1)、(378.7±82.4)、(872.4± 127.6)、(917.6±174.2)ng/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兒在T0、T1、T2、T3這4個時間點的CK-MB水平比較:I組:(1.35±0.87)、(1.68±1.20)、(17.81±11.75)、(41.37± 19.21)ng/ml, II組:(1.39±0.85)、(1.75±0.98)、(29.20±15.92)、 (58.13±12.32)ng/ml, 兩組T2、T3時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T0、T1、T2、T3這4個時間點的cTnI水平比較:I組:(0.395±0.176)、(0.467±0.284)、(3.974±0.401)、(7.863±1.732)ng/ml, II組:(0.419±0.143)、(0.538±0.370)、(6.420±0.759)、(8.692±1.484)ng/ml。兩組T2、T3時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Isoprostane是花生四烯酸在氧自由基催化下形成的過氧化中間產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前列腺素樣化合物。因其生成過程不需要酶催化, 而且是持續的, 生成后很快代謝并分泌到體液中, 所以它是研究氧化應激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穩定及特異性的標記物。CK-MB、cTnI是反應心肌損傷程度的指標, cTnI是較常用的心肌損傷的監測指標, 其特異性、敏感性均較高[1]。
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因其心肌長期缺氧, 心肌的易損性較大, 抗氧化能力減退[2], 在心肌損傷的早期發現對于保護心肌是有意義的。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手術開始到CPB開始前Isoprostane變化無意義, 而當CPB開始后Isoprostane隨著CPB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因此本次研究認為不同的時間段測定血Isoprostane的濃度可以作為先天性心臟病手術評價心肌損害的早期指標。
本次研究監測這三項指標, 發現術中異構前列腺素高的患兒術后這三項指標的值均明顯高于其他患兒。說明了異構前列腺素對于心肌損傷的早期發現有重要意義, 臨床可將其作為早期評價心肌損傷程度的依據。
[1] 劉石, 王虹, 王秀英, 等.肌酸激酶質量在小兒心肌損害診斷中的意義.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 2011, 23(6):363-364.
[2] 石玉秀, 郭玉坤, 王占友, 等.法洛四聯癥心肌細胞超微結構的電鏡觀察.電子顯微學報, 1994, 5(4):401-403.
2014-07-22]
215000 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九龍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