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 放
柑桔黃龍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目前全球范圍內尚無有效的藥劑根治辦法,是國際性的植物檢疫性病害。對專業人士來講,這是基本常識,無人持懷疑態度;即便是普通的生產者,在多年的生產實踐和科學普及下,大多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然而,當正值碩果累累、收益頗豐的成片柑桔園感染此病后,面對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種植戶往往是既不相信也不甘心,常常渴盼有一種“靈丹妙藥”給他們帶來“絕處逢生”的驚喜。于是,“防治柑桔黃龍病”的“萬能”農資便在種植戶“望穿秋水”般的期盼中如約而至了。盡管這些“萬能”藥肥根本經不起理論與實踐的檢驗,但還是在生產者的廣泛“需求”下高調出世,并堂而皇之地在各類報刊、網絡上“廣而告之”。這些“萬能”的農資,在生產與經銷商的口中幾乎是“包治百病”,不僅能輕而易舉地“攻克”柑桔黃龍病等世界性“頑癥”,而且兼治所有植物病蟲害,并能有效改善農產品外觀與內質,甚至連人的某些疾病也能“治療”!這簡直是太神奇了!照此,若不把國家大獎、國際大獎頒發給他們,真是“天理不容”!
有需求必有市場,有市場必有商機。為了提高種植利潤,凡是生產經營者心中所期盼的“產品”與“技術”,即使明顯超越現實科學技術水平的,但總會有廠商在短時間內生產出相應的“創新型”“高科技產品”。尤其是規模大、收益高的產業,生產經營者越舍得投入,滿足生產經營需求的農資也就越多,而且大都“萬能”,包治百病。毫無疑問,這些號稱“萬能”的藥肥,即使生產“合法”,但至少也存在宣傳“非法”問題。稍稍認真核查一下,當前市場上號稱“萬能”的農資產品,幾乎都不是通過監管部門注冊登記、許可生產的農藥,而是肥料或者生物制劑,在實際推廣時不法商家再添加其他殺蟲殺菌劑或增效成分,便就成了生產經營者所渴盼的“靈丹妙藥”。農資生產經銷商宣傳的許多“功效”,往往沒有任何科學試驗數據佐證,常常是“道聽途說”或者隨口胡謅;而生產者眼中的“防效”,也往往是“曇花一現”的假象,根本沒有治標治本、徹底根治的功效。這些“萬能”農資在給不法商家帶來高額利潤的同時,常會因為添加的成分有毒有害、宣傳的理念與科學事實背道而馳,既損害廣大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利益,又給整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如近幾年南方一些柑桔產區“防治柑桔黃龍病”的“萬能”農資橫行,不僅擾亂了政府部門指導生產者科學防控柑桔黃龍病的計劃,對遏制黃龍病蔓延危害帶來了消極影響,而且對我國柑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
“萬能”農資的危害不可低估,“萬能”農資橫行亂象治理更是任重道遠。尤其是缺乏科學素養的普通種植戶,面對因病因蟲致使種植利潤即將大幅下降的困擾,他們往往會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態度,不自覺地“迷信”那些“萬能”的農資,期待根本不可能兌現的“驚喜”。這同惡性腫瘤患者對抗癌保健品的“迷信”是一個道理。對此,政府部門要切實擔負起市場監管作用,監督農資生產經銷企業嚴格按照登記許可內容生產、宣傳與推廣農資,不得隨意添加和夸大其他“功能”成分,不得隨意改變農資適用對象;同時,對非法生產、非法添加、非法宣傳和非法經營的行為給予嚴厲打擊,不給“萬能”農資橫行的機會。廣大農業科研人員尤其是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加大農作物栽培管理瓶頸技術協作攻關的同時,要強化科學普及意識與責任,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科學素養,讓科學技術和科學研究真正惠及于民,不給“萬能”農資橫行的空間。各類報刊及廣告發布媒體從業人員,在努力提高職業素養的同時,要加強行業知識積累,自覺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嚴格廣告內容審查,在查核廣告發布商“三證”是否齊全的同時,重點審查廣告內容與農藥、肥料登記內容是否一致,廣告所宣稱的“防效”“功能”是否與同階段科學研究水平一致,嚴格剔除夸大、不實的廣告內容,不給“萬能”農資“露臉”的平臺。也許只有這樣,“萬能”農資才不會肆無忌憚地橫行,人們才會逐漸明白“萬能”的另一面其實就是“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