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穹

回顧2013年的相機市場,主流大型相機廠商在結束了2012年的產品大換血之后,又進入了一個穩定的小幅更新時期。但看似平靜的表面深處卻是“暗潮涌動”,一股風潮已經在醞釀,并初見端倪。
2012年第11期我們就曾總結過一些關于街拍的相機。如今街拍已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翻看一下平時拍攝的照片,你會發現城市中的元素總會不時跳出。當然這里所說的街拍,并非狹義的街頭時尚或紀實,而是一個寬泛的城市影像概念。在街上看到一家有趣的店隨手拍來,閑來拍一張城市中的日落,這些都算是街拍。當我們的攝影門類不斷細化分類之后,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它也在逐漸泛化,類別之間的間隙也逐漸弱化。
就相機本身來說,它早已不像上世紀那樣如奢侈品一般存在。作為一種日益傾向于電子消費品的存在,數碼相機能否有所發展,與其是否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和習慣息息相關。當城市化的生活已經成為整個世界的主旋律,迎合此種生活方式當然也是相機的發展方向和廠商正為之努力的目標。相機小型化便是必然趨勢,高畫質的相機不斷小型化、便攜化,使之得以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能夠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拍攝并即時上傳到網絡。攝影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并融入其中。
當全畫幅數碼可以裝進口袋
2013年涌現了大量高畫質便攜相機,比如世界上首款“全微”相機索尼α7R /α7;APS-C畫幅便攜DC(特指不可換鏡頭數碼相機,下同)理光GR和尼康COOLPIX A;全畫幅DC索尼RX1R等。這些新型相機,極大改變了攝影師的拍攝習慣。
相機的小型化并非偶然,就在前兩年無反相機開始流行之時,很多人便已經開始猜想全畫幅小型化的趨勢。2012年尼康發布的D800/D800E和D600,佳能的5D3和6D其實已經讓傳統單反相機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些相機的性能已經足夠使用,而單反相機較大較重的特點則成為其被日常使用的障礙,因此2013年的單反市場也陷入了困境,而這正好也成為小型化產品進入市場的良機。
與傳統單反相機相比,現在的無反相機或“大底”DC在一些細節性能上還有差別,但二者在拍攝和畫質表現方面已經達到同一水準。首先,大多數無反相機或高畫質DC都搭載與單反相機相同的CMOS和影像處理器,畫質已有基本保障;其次,越來越多的小型化相機都已加入相位檢測對焦點,對焦性能迅速提高,與單反的差距迅速縮小。我們有理由相信,小型化相機將逐步取代多數普通單反和部分專業單反,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小型化相機改變拍攝方式
相機的小型化對于我們來說總是利大于弊,以更小負擔拍攝同樣優質的影像,何樂而不為!一臺單反相機即便配上“餅干”鏡頭也依然顯得沉重。而用一臺無反相機即便再帶上兩三只鏡頭,也不會比單反更重更大。如果是APS-C畫幅的便攜DC,甚至可以直接放在外套口袋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碎片時間來拍攝——乘坐地鐵,上下班路上、購物途中,無時無刻不是拍攝機會。
如果你是職業攝影師,小巧的相機同樣有利。它們沒有大單反那么具有“威脅性”,特別是在拍攝陌生人時,“不專業”的小相機總是顯得親切一些,不那么“扎眼”。此外,相機體積的縮小,不僅減小相機本身的負擔,其周邊附件的重量和體積也會相應減小。這么一整套系統的“瘦身”所帶來的便利是巨大的。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越小的負擔意味著越多的創作機會。試想帶著幾公斤的單反相機到處上竄下跳,哪還有心思去仔細觀察和欣賞呢?
或許現在仍然有人認為無反相機、便攜DC還不夠“專業”,這多數是虛榮心作怪罷了。拍照的思維一定要放得開,越簡單、越容易用,那就越好。心思應該更多地用在怎么樣去拍出好照片上,而不是想著怎么提高使用相機的技能。敢于嘗試新的事物就是把握新的機遇,反之則是落后的開始。
2013年最具代表性的小型化相機
1年終重磅——索尼α7/α7R
索尼α7/α7R無疑是2013年最吸引眼球的新款相機之一。作為世界上首款全畫幅無反相機,一經發布便引起轟動。α7所使用的2430萬像素及α7R所使用的3640萬像素CMOS傳感器,對應尼康D600和D800E這兩款單反相機,而α7系列產品更加小巧便攜,價格也更加便宜。另一方面,根據索尼公布的鏡頭發布路線圖,將與蔡司聯合開發完善的鏡頭群,加上索尼本身的G系列鏡頭,整個系統將會覆蓋整個200mm以下常用焦段,實力不容小覷。
其他性能方面,α7集成了117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α7R全部使用反差檢測)和25點反差檢測對角點,具有接近于單反相機的對焦速度。此外,α7提供5張/秒的連拍速度(連拍模式下為2.5張),高像素的α7R則達到最高4張/秒(連拍模式下為1.5張),基本滿足多數用戶的需求。
2經典重生——理光GR
理光GR系列早在上世紀的膠片時代,就已經是PS相機(Point&Shoot,專業便攜“傻瓜”機的簡稱)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使用理光GR的森山大道,以其獨特的風格風靡全球,成為GR的最佳代言人(也有人說GR的名聲正是森山締造的)。不過GR在膠片時代的無限風光,最終卻在相機進入數碼時代時戛然而止。小尺寸傳感器讓這個曾以便攜、高畫質、快速著稱的相機系列頓失光彩。
而今年理光推出了堪稱其數碼時代最優異的產品——APS-C畫幅的全新數碼版GR。1620萬像素去低通濾鏡的傳感器,搭配高素質的18.3mm F/2.8(等效焦距為28mm)定焦鏡頭,并兼具GR系列一如既往的快速、安靜、便攜、易用,最終再一次將經典的GR相機帶回到我們面前。如果你能夠順手地使用28mm這個特殊焦段,那么在同級別相機中,GR是相當值得考慮的選擇。如果你喜歡森山大道風格的黑白照片,新GR還內置了包括森山大道黑白風格等多款特效濾鏡,很適合掃街使用。
3不容忘記的M4/3系統
——奧林巴斯OM-D E-M1
當下全畫幅相機越來越普及,M4/3系統似乎也顯得越發尷尬。不過雖然傳感器尺寸在相機成像質量中起重要作用,但是不要忘記相機是一個整體,大尺寸有其固有問題,小畫幅也有其先天優勢。
雖然M4/3系統傳感器僅有全畫幅的四分之一大小,但是Live MOS圖像傳感器對設計和算法的優化相當不錯,能夠實現與APS-C畫幅不相上下的成像質量。奧林巴斯還擁有大量M4/3系統的優質鏡頭,進一步提高了M4/3的畫質表現。
作為M4/3系統的旗艦機型,奧林巴斯OM-D E-M1在對焦、防抖、防護性等方面有著諸多優勢。首先,對焦性能上E-M1在同類產品中無出其右者,尤其是對運動物體的跟蹤對焦能力優秀。其次,奧林巴斯的5軸防抖系統也是現今最好的防抖系統之一,真正實現了相機的全角度防抖。最后,E-M1和歷代奧林巴斯旗艦機一樣,有非常好的戶外防護性能。官方給出的是說法是防塵、防水濺、防凍,不要小看防水濺和防水滴這一字之差,前者的意思是短時間內可以直接用水沖,而后者則只能勉強應對小雨環境。
4傳統DC宿敵——智能手機
對大多數人而言,手機無疑是隨身拍攝的最佳利器。畢竟再便攜的相機還是不能和手機比肩。隨著這兩年智能手機性能的迅速發展,手機攝影也已“登堂入室”,在攝影領域樹起了一桿大旗。攝影產業發達的美國,手機已經成為相當多攝影師拍攝專題照片的工具。手機拍攝的照片也起到了與傳統照片相同的社會影響,甚至有一些手機照片售價超過相機照片,這足以證明手機攝影已經成為攝影中獨特而不可輕視的新興領域。
智能手機上功能強大種類眾多的App對手機攝影的發展也起到重要作用。Instagram、Hipstamatic、Snapseed等都是廣受用戶喜愛的APP。Instagram的用戶群更是囊括了相當多的媒體和名人,就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加入其中。當然相機廠商也看到了智能化的優勢,并開始進行嘗試。三星更是直接使用Android系統作為相機的操作系統,產品儼然是手機與相機的融合。
相機向小型化發展已經為我們開啟了更廣闊的影像之門,我們不用再被單反相機極大的體積所俘虜,也不再為單一的拍攝模式所制約。舒展開我們緊握的雙臂,向自由拍攝的目標更近一步;不用考慮更多,“隱形”于人群當中,安靜地按下快門即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