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亭
(青海省銘鑫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青海西寧,810005)
灰土擠密樁在濕陷性黃土地區應用及質量控制
安靜亭
(青海省銘鑫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青海西寧,810005)
濕陷性黃土是西北地區一種經常遇到的工程地質問題,本文主要依據某一工程實例,應用灰土擠密樁的方法處理濕陷性黃土,處理之后又對其實施巖土治理,效果良好,這就為治理特殊條件下的巖土問題提供了借鑒。
灰土擠密樁;濕陷性黃土;應用;質量控制
濕陷性黃土是一種性質十分特殊的土,在一定的壓力條件下,下沉穩定之后,受到水的浸濕,這樣土質結構會快速被破壞,出現明顯的附加下沉,所以在濕陷性黃土地上實施開挖地基建設,需要充分考慮路基的承載力、地基受到水浸濕的可能性,以及在使用期間對于不均勻沉降的限制程度,如果采用以處理地基為主的綜合處理措施,能夠有效預防地基陷落對路面的危害。下面本文根據工程實例,簡要介紹灰土擠密樁在青海省大厚度濕陷性黃土地區的應用情況。
擬建工程在青海西寧特鋼置業公司大型棚戶改造區,約有高層建筑30棟,本文重點在于對其用灰土擠密樁對在建工程進行適時檢測。該在建工程的其中6棟高層屬于框剪構造,其中地上有20層,而地下1層,以鋼筋混凝土筏板作為基礎。地層的土質情況主要依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其主要的巖性特點是:1)雜填土,Q4ml其主要成分是粘性土,并且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土層厚度約為(0.4~7.6)m,層底深度是(0.4~7.6)m。2)黃土 Q3eol,黃褐色,大孔結構,并且含有鈣質條紋,土層很均勻,是硬塑狀態,土層厚度約為(1.6~6.8)m,深度約為(2.0~7.3)m。3)古土壤,是紅褐色,團粒狀,含有少量的白條鈣質條紋和鈣質結核,其底部富含鈣質結核。土層厚度約為(0.8~2.4)m,深度約為(3.5~8.8)m。4)黃土,黃褐色~褐黃色,是大孔結構,偶爾也會出現蟲孔,土質非常均勻,含有鈣質結核,是硬塑狀態,每層厚度約為(2.3~5.6)m,深度約為(14.3~19.7)m,濕陷性黃土土層厚度通常>20m,其濕陷性等級是Ⅳ級,本次研究地層濕陷性指標如表1所示。

表2 地基處理前、后土層物理、力學特征各種指標比較
依據土層濕陷的厚度,以及相應的濕陷量計算,設計出灰土擠密樁的長度約為20m,剩下的濕陷量是190mm,同時處理范圍需要超過建筑外墻基礎邊緣的寬度,每一條邊的寬度約為(8.2~8.5)m,樁徑假設為400mm,依照正三角形布樁,當前我國國內的灰土擠密樁樁心距大多是(1.76~3)d,(注:d是樁徑),而在西北地方多是(2~2.5)d,根據目前的規程可知樁心距的計算公式:

在上述公式中,s表示樁間距離,d表示樁孔直徑,其數值為0.4,表示地基擠壓之前在壓縮層的范圍內涂層干密度數值,是1.32g/cm3.而
的最大干密度可以預先設定為1.72g/ cm3.并且是擠密填孔之后,三個孔之間土層平均密度系數,其數值是0.93,將該數值代進上述公式就可以計算出樁孔的中心距離,其中灰土擠密樁的特征為,長度20m,樁間距離是0.9m,成樁材料用的是灰土。在本工程中灰土擠密樁設計出的樁直徑是66cm,樁釘標高約為-5.95m,在設計時要求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的標準數值是6000kN,用到的樁數量約為325根。

表1 地層濕陷性指標
通過灰土旋挖擠密樁加固處理后,消除了復合地基承載力與灰土樁身壓實系數,樁間土濕陷性沒有以后進行試驗,然后抽檢灌注樁樁體自身的質量,檢查場地通過灰土樁加固處理之后,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等各項指標是否達到設計要求。需要通過檢測的內容由:1)灰土擠密樁靜載試驗;2)灰土擠密樁樁身的擠密效果以及濕陷性是否消除,同時還需要檢測灌注樁成孔的質量;下一步進行檢測結果的分析,檢測出地基的干密度有明顯增大情況,從原來的1.31cm3提升到1.58cm3,處理以后的空隙要比處理之前少0.7,壓縮系數也從原來的0.36MPa-1,降低到0.14MPa-1,并且壓縮模量從原來的6.3MPa提升到9.3MPa。如下表2所示。樁間土樣自重濕陷系數要低于0.015,這表明在一定深度范圍內基土的濕陷都已經消除。
灰土擠密樁通過質量檢測為29孔,通過檢測孔徑、孔深以及垂直度偏差等,分析孔徑曲線,得出孔徑最小數值是59.7cm,最大數值為73.2cm,每個孔的平均孔徑約為(62.0~65.7)cm,符合標準要求。依據有關標準就,對樁實施靜力載荷試驗,發現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是6000kN,滿足設計要求。
檢測樁身動力,高應變動力檢測抽檢的工程樁數量為7根,并且其極限承載力標準數值符合設計方面的要求,都大于等于6000kN,同時利用低應變動力檢測抽檢工程的29根樁,確定樁自身混凝土質量及其完整性。通過試驗發現樁身的波速約為(3954~4179)m/s,其質量較好,樁身機構非常完整,屬于A類樁。
研究分析厚度超出20m的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地基處理方法可知,如果在濕陷性黃土區域內建設各種建筑物,必須根據建筑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荷載量大小,從技術可行性、經濟適用性方面考慮,進行全方面比較,選用科學合理的地基處理方法,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工程質量、進度。
[1]汪麗,蔣秀玲.灰土擠密樁與CFG樁分步處理高層建筑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應用研究[J].價值工程,2010,6(13):138-139.
[2]吳盛有.淺談樁基施工技術設計與施工控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7):97-98.
[3]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樁基技術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TU75
A
10.13612/j.cnki.cntp.2014.0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