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霞 康 梟 劉 溪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0)
德國“雙元制”在焊接教學中的應用
郭金霞 康 梟 劉 溪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0)
本文比較系統的介紹了德國“雙元制”培養模式,及在我院焊接專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德國;“雙元制”;焊接教學;應用
職業學校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非常重視,能遵從職業學校學生的認知規律,力求教學內容為學生樂學和能學。在結構安排和表達方式上,強調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能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企業用人標準為依據。加強技能訓練的力度,加強 基本技能與核心技能的訓練。盡可能多的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但大多數的培養模式客觀上使學生遠離了生產第一線,而集中安排的實習又不利于學生及時將所學理論同實踐相結合。學非所用,產學脫節等問題依然存在。德國的“雙元制”值得借鑒。職業院校應加強與社會、與企業的聯系,教學及實訓過程與企業或用人單位協同完成,經過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訓練,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樣既避免了人才浪費,又節約教育資源。
“雙元制”是源于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是一種校企合作共建的辦學制度,即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擔負培養人才的任務,按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崗位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 雙元制職業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由企業和相應的職業技術學校共同完成的職業教育。在“雙元制”教學中,學生分別在企業和學校接受教育。55%-65%的課程在企業中進行,35%-45%的課程在學校進行。課程設計以職業需求為核心,知識面廣、深淺適度、綜合性強、在不同的教學地點,教學形式與內容就有所不同。理論課程的設計是以職業活動為中心。覆蓋了專業所需的所有理論,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哪一學期的課程,始終都是圍繞實踐活動由淺入深展開的。課程的選擇都是經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業內專家綜合編排的,注重直接性的職業經驗。教學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并使之得到保證。由于學生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學習,使得學生和企業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特別強調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可以勝任其職業領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務,而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工作崗位的任務。在掌握了業務能力的基礎上,還學會大量基礎知識以及有實用價值的社會能力,其適應能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強,大大提高了培訓后就業的能力。以崗位要求為培訓目標的雙元制很受企業的歡迎。雙元制”這種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高職教育方式,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為德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批實用性人才。德國的高職教育證書在整個歐洲得到承認。這種雙重訓練制,也充分調動了企業界及用人單位的積極性,促使全社會都來關心高職教育,拓寬了辦學渠道,既節約了大量的教育經費,又保證了學生的學以致用。德國總理科爾曾發表題為《雙元制在統一的德國的力量》的講話。他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原料不足的國家,經濟實力是以從業人員的技能為基礎的,經過良好職業培訓的青年,是我國的最大資本,是我國經濟穩定的保障”。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值得借鑒,遼寧工程職業學院的領導高度重視,為了盡快用德國職業學校技能人才培養方式,提高遼寧工程職業學院的辦學水平。通過考察,與德國吉大霍恩第二職業學校,于二0一三年五月雙方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 開展聯合辦學項目。成立了冠名班“布廷恩”班。,“布廷恩”班依據德國職業教育專家施羅特先生以及德國吉夫霍恩第二職業學院和布廷恩企業的建議擬定人才培養方案,引進德國先進的“雙元制”教學模式,通過校校之間,校企之間深層次合作,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培養面向國內外的高素質應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0一三年10月28日,德國吉夫霍恩第二職業學校高級教師亨瑞希.馬亞和布廷恩集團(德國)公司培訓專家富蘭克.特茨拉夫來到遼寧工程職業學院,為“布廷恩”班焊接專業進行為期三周的教學指導。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學,運用“模擬銷售教學法”,任務驅動的方式開展教學,提高學生自主研發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給學生的是客戶的一個信息,即一個產品,學生的角色是生產廠家,教師的角色是客戶。讓學生通過用心思考,著手收集相關資料,去找客戶商討,問有沒有相關產品的書、表、數據可供參考,讓學生尋找資料和材料,教師可提供資料,但不給答案。其次是做計劃,學生去焊接車間找材料,找設備,這時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在那,進度如何,每組的每個學生都做什么,要求學生在工作計劃中體現,通過小結,學生演講,每組得到不同的內容,通過討論,完善各自的計劃。制作產品開始,包括理論上的設計,學生全情投入,開始構思,限定時間完成,然后以組為單位,進行自己的產品介紹,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之后學生們,根據設計選取材料,進行下料切割,教師監督,對學生程序上的錯誤不去指正,任務完成之后再指正。任務完成之后的檢查工作是學生根據教師制作的 評分標準互相評價,之后教師再做一個評價。優勝者給予獎勵。通過設計不同的任務,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任務由簡單到復雜,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通過這樣一個循環,讓學生對產品銷售有一個了解,教學過程突出技能訓練,綜合知識的運用,對學生的創造力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布廷恩班采用校企聯合實訓教學模式,不僅在學院車間進行實訓,而且每個學期都會到布廷恩特種設備(鐵嶺)有限公司進行實訓,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技術水平。”雙元制”培訓模式,已在遼寧工程職業學院焊接專業推廣運用,效果極佳。“雙元制”培訓模式不但具有較強的技術鮮明性,超前性,而且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通過培訓使學生獲得寬廣的知識技能面,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市場競爭力。
[1]教育部.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S].教育部,2003.
[2]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G712
A
10.13612/j.cnki.cntp.2014.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