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繼寧 范建國
·經驗交流·
中藥、咪喹莫特及5-氟尿嘧啶聯合治療多發性跖疣療效觀察
夏繼寧 范建國
我科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采用中藥、咪喹莫特及5-氟尿嘧啶聯合治療多發性跖疣96例,總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96例均為我科門診多發性跖疣患者,其中男38例,女58例,年齡12~55歲,病程6個月~3年。所有病例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1數目5~25不等。所有患者近1個月未接受系統治療,近2周未接受局部治療。隨機分為實驗組(50例)和對照組(46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疣體數目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實驗組給予中藥組方:皂角刺20 g、石榴皮30 g、白礬40 g(后下)、苦參30 g、透骨草20 g、馬齒莧20 g、板藍根20 g、大青葉30 g、木賊30 g、紅花10 g濃煎1000 mL趁熱浸泡,溫度以能耐受為度。1劑/天,每劑煎2次,每晚浸泡1次,每次15~20 min,浸泡后刮除表面發白的疣體表層,然后在疣體表面涂抹5%咪喹莫特。白天2.5%5-氟尿嘧啶直接涂抹疣體表面,以不外流為度,每天1次。兩周為1療程,連用3個療程。對照組:白天使用2.5%5-氟尿嘧啶,晚上單獨使用5%咪喹莫特。兩周為1療程,連用3個療程。每個療程復診1次,隨訪3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2痊愈:皮損全部消退,隨訪3個月無復發;顯效:皮損消退70%~99%;有效:皮損消退30%~69%;無效:皮損消退<30%。總有效率以痊愈加顯效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臨床療效實驗組痊愈40例,顯效5例,有效4例,痊愈率80%,總有效率90% (χ2=13.62,P<0.01)。對照組痊愈20例,顯效12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痊愈率43.5%,總有效率69.6%(χ2=6.28,P<0.05)。實驗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兩組在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
3 討論
跖疣中醫病機多為濕熱內蘊,氣血阻滯,使之筋氣不榮。中藥組方中木賊、皂角刺、石榴皮、白礬、苦參、透骨草、馬齒莧、板藍根、大青葉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功效,紅花軟堅散結、活血,改善微循環,促進皮膚修復。中藥趁熱浸泡,能有效抑制疣體表層病毒,同時部分角質層細胞松解促進咪喹莫特的吸收,發揮更大功效。
咪喹莫特通過與TLR-7結合,誘導角質形成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產生IFN-ɑ、TNF-ɑ、IL-1、IL-12等細胞因子,激活多種免疫相關細胞,發揮其抗病毒抗腫瘤以及免疫調節作用。此外,通過建立HPV特異T細胞的免疫記憶,顯著降低復發率。3,4我們在中藥浸泡15分鐘后刮除表面發白的疣體表層,再在疣體表面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有效抗病毒、增強人體對HPV的免疫拮抗作用,顯著降低復發率。
5-氟尿嘧啶屬于抗腫瘤藥物。在體外有較強的細胞毒作用。經皮吸收后經酶轉變為5-氟尿嘧啶脫氧核苷,抑制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的活性,干擾核苷酸和DNA的生物合成。此外,它還可變成三磷酸氟尿嘧啶核苷,干擾RNA的的正常生理功能,影響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具有選擇性作用于疣體組織,抑制其異常增殖,對附近正常組織影響較少,5,6中西醫結合,功效互補,療效顯著,痊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單獨西藥外用,且安全性高、簡單方便、無痛苦,值得臨床應用。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414-415.
2顧文濤,許輝,李遇梅.卡介菌多糖核酸聯合左旋咪唑治療多發性跖疣療效觀察及其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臨床皮膚科雜志,2009,39(5):323-324.
3吳劍波,鄭家潤.咪喹莫特的實驗室與臨床研究進展.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3,29(2):74-77.
4王家璧.免疫調節劑5%咪喹莫特乳膏的臨床應用.中國性科學,2006,15(5):26-30.
5靳培英.皮膚病藥物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80.
6韓國柱.尖銳濕疣的診斷和治療進展.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1):59-61.
(收稿:2012-06-22)
浙江省嘉興市中醫醫院皮膚科,浙江嘉興,3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