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恒
(云南省祥云縣人民醫院,672100)
益腎活血湯聯合鈣劑治療老年慢性腰腿痛72例體會
林 恒
(云南省祥云縣人民醫院,672100)
目的 探討益腎活血湯聯合鈣劑治療老年慢性腰腿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72例老年慢性腰腿痛患者,采用益腎活血湯聯合碳酸鈣D3片治療,并辨證加減。結果 72例患者中好轉52例(占72.2%)、有效18例(占25%)、無效2例(占2.8%),總有效率97.2%。結論 老年慢性腰腿痛多為骨質疏松所致,而骨質疏松癥患者普遍存在腎精虧虛及淤血阻絡,采用中藥填精補髓、活血通絡及合理的補鈣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腰腿痛;骨質疏松癥;老年;治療;益腎活血湯;鈣劑
慢性腰腿痛,是指年齡>50歲并排除神經系統疾病、腎臟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以肩背、腰腿部肌肉、骨骼疼痛為主要臨床癥狀的一類慢性常見性疾病,可歸屬于祖國醫學“腰痛”“腰背痛”等范疇。其臨床特征與現代醫學骨質疏松癥有相似之處。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本病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在我國幅員廣大的農村,人口基數大,其發病率更是居高不下,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是導致骨折甚至殘疾的主要原因。根據中醫學理論及中老年人生理、病理特點,采用中醫益腎填精、活血通絡方法結合鈣劑治療老年慢性腰腿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減少骨折發生,降低致殘率。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中醫科門診就診治療的72例老年慢性腰腿痛患者,年齡55~82歲;男34例,55~59歲7例、60~69歲12例、70~79歲14例、82歲1例;女38例,55~59歲9例、60~69歲14例、70~79歲15例。男性34例患者中,X線檢查示腰椎退行性改變28例,重度腰椎退行性改變伴骨折形成2例,伴胸、腰椎輕度壓縮性骨折4例;女性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改變。
1.2 診斷標準 患者以腰背部疼痛及下肢疼痛為主訴,無明顯運動障礙,并排除外傷、神經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所致的疼痛。
2.1 治療方法 全部病例均以益腎活血湯治療為主,同時加用碳酸鈣D3片600 mg口服,1次/d,療程4周,并根據患者病情隨癥加減。方藥組成:熟地30 g,山萸肉、枸杞、山藥、鹿角膠、菟絲子、續斷、木瓜、肉蓯蓉、黃芪各20 g,淫羊藿、當歸、牛膝各15 g,川芎、紅花各10 g。以肩背部疼痛為主者,加羌活、葛根;腰部以下疼痛為主者,加獨活、桑寄生;痛有定處者,加血竭;游走不定者,加防風;濕邪甚者,加苡仁;疼痛劇烈者,加蜈蚣。
2.2 療效判定標準 好轉:治療4周后,患者肩背、腰腿部疼痛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有效:治療4周后,患者肩背、腰腿部疼痛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減輕,但減輕程度不明顯。無效:治療4周后,患者疼痛癥狀較治療前無減輕,甚或加重。
經過4周治療后,72例患者中好轉52例(占72.2%)、有效18例(占25%)、無效2例(占2.8%),總有效率97.2%。
患者男,63歲,農民,2010年7月12日初診。主訴:腰背部疼痛伴雙下肢酸軟疼痛半年余,飲食、二便正常。否認外傷史及結核病史。查體:患者一般情況可,神清語利,腰背微駝,肢體運動無明顯異常,神經系統檢查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輔助檢查:X線顯示第11、12胸椎輕度壓縮,第1~5腰椎椎體退行性改變;血沉正常,抗“O”及類風濕因子正常。中醫診斷:骨痹。西醫診斷:第11、12胸椎輕度壓縮性骨折,第1~5腰椎退行性改變(考慮骨質疏松)。證屬祖國醫學肝腎不足、腎精虧虛、氣血失調。治以益腎活血湯6劑,水煎服,并給予碳酸鈣D3片600 mg口服,1次/d,2 d/劑。15 d后復診,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癥狀明顯減輕,繼用前方6劑,諸癥消除。隨訪半年,患者能正常生活及勞作,囑勿過勞及負重,如有不適隨時就診。
老年慢 性腰腿疼 痛 屬中醫“ 腰 痛”“ 腰 背痛”“骨 痹”“骨 痿”范疇 ,多 見于 > 50歲 中老 年人 ,女性略高于男性。該病起病隱匿,早期可無明顯臨床癥狀,隨年齡增長逐漸出現不明原因的周身疼痛,以腰背部及雙下肢酸痛為主,體位改變,如彎腰、勞力時疼痛加重,同時可伴有乏力、不耐久站,易出現腓腸肌痙攣等臨床癥狀。并常在勞作、運動或負重時出現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及因不慎摔倒后致肢體骨折,尤其是股骨頸骨折。本病與現代醫學骨質疏松癥關系較為密切。
祖國醫學認為:腰與腎、骨與腎關系極為密切,《素 問?宣 明五 氣篇 》《 素 問?陰陽 應 象大 論》分別有“腎 主骨”“腎 生髓 ”之記 載。《素 問?上 古天 真論》有“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泄……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可見腎精在人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腎藏精,主骨,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賴髓而得以充養。人在50歲以前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髓之充養而堅固有力,當人過中年之時,腎精漸虧,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充養骨骼,“不榮則痛”,故出現腰背、四肢,尤其是雙下肢酸軟疼痛、易疲乏、不能久立,甚則痿廢。骨骼不被精髓充養則脆弱無力,當外力或跌撲時則易于骨折。而老年人年老體弱,天癸已竭,氣血虧虛,腎虛、脾虛、肝郁血虛,氣虛血淤相互影響[1],不榮、不通,故致疼痛,而其中天癸竭,腎精虧虛為整個病理機制之關鍵,是導致慢性腰腿疼痛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腰背腿痛是一個慢性漸進過程,腎精虧虛,必然導致氣血不足,進而氣虛血淤,從而加重腰背腿之疼痛。而中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也必然容易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與發展。從中醫學角度看,此類患者屬于腎精虧虛,而以腎陽不足者居多。這也就解釋了絕經后婦女多骨質疏松并較易出現周身骨痛、腰膝酸軟、步履蹣跚、畏冷、喜熱飲食、反應遲鈍、耳鳴、耳聾、健忘等臨床表現的根本原因[2]。
有研究顯示:補腎健脾活血方具有上調成骨細胞抗凋亡和增殖基因,上調成骨基因和膠原基因,抑制破骨細胞增殖基因,重塑骨重建基因表達良性平衡之作用[3]。而碳酸鈣D3片為無機碳酸鈣鹽,能有效補充機體所需鈣元素,或由于食物中缺鈣所造成的營養不良,且價廉,聯合用于治療老年慢性腰腿痛,能發揮更好的療效。但需注意,高鈣血癥、腎功能不良及泌尿系結石者忌用。因此,采用益腎活血湯治療慢性腰腿疼痛能切中腎精虧虛、氣虛血淤之病機。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菟絲子,益肝腎,填精補髓;淫羊藿、肉蓯蓉、鹿角膠,溫陽益氣;黃芪、山藥,健脾益氣,以助生化之源;牛膝、續斷,強筋健骨;當歸、紅花、川芎,活血化淤;木瓜、伸筋草,舒經活絡、緩急止痛,尤其木瓜對緩解腓腸肌痙攣有很好的臨床療效。此外,菟絲子、牛膝、紅花尚有一定的植物雌激素作用[4]。全方共奏益肝腎、填精髓、健脾胃、化淤血、舒經絡之功,臨床應用每見良效,是廣大農村治療骨質疏松所致肩背、腰腿痛,防范骨折發生的好方法。男性病例中存在腰椎輕度壓縮性骨折,其原因可能與男性患者重體力勞動居多,尤其是過度負重,加之該年齡段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腎精虧損、骨失所養、骨質疏松所致。
本研究中2例無效患者均為重度腰椎退行性改變者,嚴重的骨質增生致骨橋形成,因而臨床治療無效。>50歲女性,天癸竭、腎精虧耗、骨髓空虛、骨失所養,故出現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改變,此與女子更年期后雌性激素水平降低,易發生骨質疏松相一致。72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病程長、病情重治療無效外,其余病例經益腎活血湯聯合碳酸鈣D3片治療后病情得到有效改善,提示早期采用中藥益腎活血和補充鈣劑治療老年慢性腰腿痛,對防治骨質疏松癥有積極作用。
[1] 汪靜,張光海,米紹平,等.孫同郊辨治骨質疏松癥經驗[J].中醫雜志,2013,54(18):1565.
[2] 孫益,童培建,肖魯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與中醫體質的相關性[J].中醫雜志,2009,50(8):696-698.
[3] 陳希,梁祖建,邵敏,等.補腎健脾活血方對骨質疏松癥信號轉導基因表達的調控作用[J].新中醫,2008,40(3):60-62.
[4] 牛建昭,趙丕文,王繼峰,等.補骨脂等5種中藥植物雌激素活性的實驗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31(10):676-681.
1672-7185(2014)05-004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5.025
2013-11-15)
R6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