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
2008年10月2日凌晨,韓國明星崔真實被發現在首爾的家中上吊自殺。此前,節目主持人安在煥被人發現在自己的車內自殺身亡,而崔真實一直受到“導致安在煥死亡的25億韓元私人債務”等惡性謠言地攻擊,9月29日更是因此謠言接受了韓國警方的調查。經調查,韓國某證券公司的兩名職員散布的謠言導致崔真實承受了巨大壓力,也是其自殺的主要原因。2009年6月16日,韓國法院以毀損個人名譽等罪名,分別判處了二人有期徒刑10個月,緩期兩年執行,并從事社會服務120小時。
根據韓國檢方統計,過去10年,韓國名譽損毀案件增加了2.1倍。現在,不僅是演藝明星和政界人物,即使是青少年,也深受網絡惡性留言的影響,甚至引發自殺等悲劇。
韓國政府并非沒有采取過相關措施來遏制網絡謠言。早在2004年,隨著《公職選舉和選舉腐敗防治法》的修訂,韓國政府就提出了網絡實名制的概念,2007年起正式施行。這一制度本身旨在防止網民匿名對他人進行名譽毀損或在網上侵犯人權,不過遭到了限制言論自由的詬病,而且效果也差強人意,并沒能大幅減少網絡謠言。于是,在實行5年后的2012年8月,韓國憲法裁判所裁定這一制度違憲,并將其廢除。
除此之外,韓國對各種鼓吹網上暴力和散播虛假事實的言論也制定了較為嚴格的法律規定。韓國《電子通信基本法》第47條第1款明文規定:以危害公共利益為目的,利用電子通信設備公然散播虛假信息者,將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繳納5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7萬元)以下的罰款。
不過這些措施仍未能有效遏制網絡謠言,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為了引起全社會共同關注網絡謠言,韓國司法部門將把網絡名譽毀損視為引發社會矛盾的嚴重犯罪,去年8月7日,韓國大檢察廳刑事部表示,檢方將嚴打以盈利為目的的網上散播虛假事實或持續捏造、散播毀損他人名譽的違法行為,一經查實,將提起正式訴訟。同時,檢方將最大程度地保障受害人的陳述權。
對情節惡劣的事件,檢方將追蹤其IP地址,利用各種科學手段查找出誹謗消息的最初來源,并查清傳播途徑,按責任分別懲罰。檢方還將加大力度保護受害人。案件調查期間,韓國廣通通信審議委員將刪除相關信息,以減小對受害人的負面影響。 (摘自《法律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