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偉 楊家外 景正朝
·病例報告·
麻風病合并HIV感染一例
楊慶偉 楊家外 景正朝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4.08.008
全國第二輪艾滋病綜合示范區項目
661100云南省蒙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患者男,40歲,彝族,農民。主訴面部發紅腫脹、雙下肢麻木1年余。患者曾于2011年2月雙面部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紅、水腫樣改變,繼而雙下肢出現腫脹、麻木、感覺遲鈍,到當地衛生院治療無好轉。2012年1月又因天冷烤火時左膝關節處燙傷,引起水皰,但訴無感覺,水皰破后形成潰瘍,滲出膿血性分泌物,量較多,不痛不癢,到當地衛生院治療無明顯改善,癥狀逐漸加重,于2012年5月8日到我中心門診就診。體檢:一般狀況良好。皮膚科檢查:患者面部浸潤似酒醉貌,兩眉弓外1/3眉毛稀疏,雙膝關節上18 cm處開始至足背浸潤、腫脹,兩足底麻木、閉汗;左膝關節處3 cm×3.6 cm淺表性潰瘍;右足跟部干燥、皸裂;浸潤皮損表面光亮,邊緣不清,少量毳毛脫落。皮損周圍未觸及粗大皮神經,皮損區域感覺遲鈍。兩側腓神經、脛后神經粗大,質軟,重壓痛,無功能障礙。余無特殊臨床體征。5月15日經文山州皮膚病防治所實驗室檢查:皮下組織液涂片查菌抗酸染色細菌密度4+。6月2日我中心門診通過臨床癥狀、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為界線類偏瘤型麻風。6月5日給予多菌型麻風病聯合化療方案(MDT-MB)治療至今,訴無治療藥物不良反應。隨訪治療期間,該患者于2012年10月2日因急性腸炎休克到當地市人民醫院治療,入院時實驗室檢查HIV初篩抗體陽性,10月19日經紅河州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病毒確證實驗室確認陽性,CD4 632×106/L,診斷為HIV感染,尚未達到抗病毒治療標準,已納入當地艾滋病隨訪管理工作中。流行病學調查:該患者否認麻風病病人接觸史,但家庭隨訪發現,該患者家庭貧困,未婚,患者所在鄉鎮、村屬當地麻風病老疫村(1999年以前有麻風病例報告,此后13年該村未發現此病)。患者訴2001-2009年近8年外出務工時有30多人次不固定的非婚異性性接觸史(嫖娼),且均未帶安全套。2009年后未發生性行為。否認有同性性行為,無吸毒、輸血、賣血等行為史。
討論本例患者根據臨床、實驗室檢查和流行病學調查,診斷為界線類偏瘤型麻風、HIV感染。其HIV感染考慮與其有不安全的異性性行為有關系。其麻風感染可能由于該村屬麻風病老疫村,估計其間接觸過麻風病人而感染。由于麻風病與HIV感染的潛伏期比較長,尚無法確定該患者麻風桿菌感染與HIV感染的先后順序。
2014-01-28)
(本文編輯: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