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潔 鄭馳前 池雷霆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31
膝關節炎是指多發于中年以后的慢性退行性膝骨關節炎,以膝骨關節軟骨退變及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為特征,以關節疼痛、變形和活動障礙為特點,為一種復雜的多因子發病機制的臨床常見病、多發病[1]。膝關節炎如不及時治療,病情逐漸加重,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應用于臨床的治療方法較多,如中藥治療、針灸治療、推拿治療、物理療法、功能鍛煉、西藥治療、外科療法等,但除外科療法外,其它方法多為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肢功能,延緩病程發展等,而不能徹底根治。中醫認識膝關節炎有獨特之處,治療注重整體調節,治療手段具有簡、便、廉、效的特點。國內目前應用各種中醫方法治療膝關節炎,但療效不一。本文對近年來中醫治療膝關節炎的情況作一綜述,以期對臨床提供參考。
1.1 中藥內服法
1.1.1 辨證選方 辯證選方是指運用中醫四診確定疾病中醫證型,根據證型論治選方。膝關節炎常見證型有肝腎虧虛、勞傷瘀滯、陽虛寒凝,相應的治療方劑常用左歸丸、補腎活血湯、金匱腎氣丸等進行加減化裁[2]。
1.1.2 經驗方 依據臨床經驗擬定一種方劑或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臨床表現不同適當加減治療膝關節炎的方法。申洪[3]采用補腎活血的方藥內服,方劑組成:黨參15g,懷牛膝15g,杜仲12g,川斷15g,桑寄生20g,補骨脂15g,路路通20g,伸筋草10g,尋骨風10g,當歸15g,血竭6g,顯效率為85.95%。亦有將經驗方制成同定劑型以方便使用者,如胡景陽等[4]對68例105膝退行性膝關節炎患者均口服祛風止痛膠囊 (步長公司生產),優良率為94.3%。
1.2 敷貼法 敷貼法為中藥方劑制成散劑、膏劑或貼劑,直接敷貼于患處的方法。劉繼平等[5]采用溫經活血補腎散(藥用麻黃、桂枝、生川烏、生草烏、制乳沒、骨碎補、川斷等)治療3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結果有效率為66.6%。焦海燕[6]自制膏藥 (方藥組成為大黃、黃柏、側柏葉、浮萍、紫草、元胡、雙花,艾灸粉)外敷治療膝關節炎85例,總有效率占97.6%。林小雯等[7]將易天紅——頸腰關節易貼 (上海復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貼敷于患處 (疼痛最明顯處)治療骨性膝關節炎,10天和30天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4%、96%。
1.3 熏洗法 熏洗法是用藥物煮水后熏洗或霧化治療膝關節炎。顧凱平等[8]采用中藥熏蒸治療 (中藥組成為獨活、桑枝、虎杖、千年健、蘇木、伸筋草、乳香、沒藥、桂枝、紅花、木瓜、透骨草)治療膝關節炎60例,有效率為80%。賈永森[9]用溫經通絡、活血止痛類中藥 (丹參、紅花、沒藥、川斷等)對膝關節進行霧化治療,對膝關節炎能起到直接的治療作用。
1.4 熱熨法 熱熨法將藥物研碎后裝入籠熏蒸,或微波爐中加熱,熱后取出熨敷關節。郭偉偉等[10]自擬烏蓮散 (生草烏、獨腳蓮、蛇蓮、干姜、鵝不食草、澤蘭、海金沙藤,對叉丁)打粉拌甜酒加熱后外敷膝關節,總有效率100%。李諍[11]采用中藥熨燙法 (基本方組成:陳艾30g,小茴香30g,川芎30 g,獨活30g,羌活30g,海風藤30g,防風30g,川烏30g,香附30g)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有效率為92.7%。
2.1 針刺治療 針刺是中醫治療膝關節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療效肯定。主穴—般取膝周局部的穴位為主,如阿是穴、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膝眼、足三里、鶴頂等。亦有經驗取穴者,如管氏膝痛六靈穴[12],蔡英姿“筋關穴”[13],蒙昌榮等[14]腹針組穴。配穴則依證型不同而選取相應的穴位。臨床運用中采用傳統針刺[15]、電針[16]、火針[17]、梅花針[18]、銀質針[19]、針刀[20]治療膝關節炎,均獲得明顯療效。
2.2 穴位注射 將某些藥物注入一定的穴位中,以發揮持續刺激該穴位的作用而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王興等[21]采用燈盞細辛注射液進行穴位注射治療85例膝骨性關節炎,總有效率99.0%。
2.3 灸法 灸法又稱艾灸,指以艾絨為主要材料,點燃后直接或間接熏灼體表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李寧等[22]使用艾條懸灸腰陽關和犢鼻治療膝骨關節炎,發現灸法對止痛和關節穩定度的療效明顯,總有效率100%。李輝蓮[23]采用隔附子餅灸治療膝關節炎患者70例,總有效率91.43%。
2.4 溫針灸 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又稱針柄灸。即在留針過程中,將艾絨搓團捻裹于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呂燕麗[24]采用溫針灸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53例,總有效率為98.1%。黃毅等[25]采用溫針灸治療寒濕性膝關節炎76例,總有效率為93.4%。
物理治療是指使用聲、光、波等物理因子進行治療人體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礙或病變方法。黃建紅等[26]采用激光照射治療老年退行性膝關節炎16例,治療前X線檢查對比,90%的患者膝關節平片顯示有明顯改善,骨質疏松有不同程度緩解。何建平等[27]采用波長12.25cm的特高電磁波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病45例52膝,總有效率84.4%。
推拿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進行治療,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的方法。唐旭升等[28]報道了經中醫手法治療原發性膝骨關節炎,能夠增加軟骨容積、修復軟骨缺損。胡克明等[29]采用對腰臀及髂脛束推拿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30膝,總有效率93.33%。
功能鍛煉又稱練功療法,古稱導引。它是通過肢體運動來預防和治療某些損傷性疾病,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一種有效方法。如股四頭肌收縮練習,膝關節微屈伸運動,不負重位直腿抬高鍛煉,蹬車練習等。周勇等[30]對60名輕度退行性膝關節炎患者進行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處方鍛煉,得出練習太極拳對退行性膝關節炎具有明顯的緩解病痛及康復作用。Wang等[31]對膝關節炎患者行12周水中運動干預,發現水中運動能提高受累關節靈活性、關節周圍肌肉肌力。
將以上各種方法兩者或兩者以上相互結合起來治療膝關節炎,是臨床最常用的方法。如中藥內服和外敷結合[32],中藥與按摩相結合[33],中藥與針刺 (或穴位注射)相結合[34],針刺與理療相結合[35]等,亦有將中醫方法與西藥或其它西醫方法結合起來的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者[36]。
中醫治療骨性膝關節炎的療效是肯定的。從治療方法上看,中藥治療、針灸治療、推拿治療、物理療法、功能鍛煉,具有簡單、方便、價廉等優點,易于為患者所接受,值得臨床運用和推廣。近些年來報道的各種中醫治療膝關節炎的有效率不等,差異明顯,主要是由于膝關節炎所致的疼痛是病人的一種主觀感覺,病人對治療效果的描述很難排除心理因素的影響,給膝關節炎療效的評判帶來一定的困難。再者,不少研究報告缺少合理對照,因而很難單從有效率來評價各種方法的優劣。
從中醫治療骨性膝關節炎,絕大多數研究仍停留在臨床觀察上。各研究者樣本大小不一;各研究者所采用的診斷標準不一;中醫方法缺少標準化描述;療效評判標準缺少客觀性指標,這些都使得各種治療方案缺乏科學嚴謹性和可信性。此外,研究者在中醫治療膝性骨關節炎的機理上,缺乏從細胞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角度提供實驗數據來支持這些理論。雖然治療的方法很多,如何能操作少、易于掌握而又能提高療效,以及提高療效的可重復性,是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
[1]石印玉.中西醫結合骨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475.
[2]石印玉.中西醫結合骨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477.
[3]申洪.補腎活血法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0):133.
[4]胡景陽,翁潤民,張楠,等.祛風止痛膠囊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91.
[5]劉繼平,楊明煌,邱揚,等.中藥外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J].新疆中醫藥,2004,22(1):15.
[6]焦海燕.自制膏藥外敷治療膝關節炎85例[J].健康大視野:醫學版,2013,21(11):1125.
[7]林小雯,趙學軍,魏廣福,等.易天紅-頸腰關節易貼治療骨性膝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10):596-598.
[8]顧凱平,張飛飛.中藥熏蒸治膝骨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J].江西中醫藥,2003,12(34):25.
[9]賈永森,張瑞.中藥霧化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59例[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5,20(1):l65.
[10]郭偉偉,龍冬.烏蓮散外用治膝關節骨關節炎 [J].四川中醫,2007,25(5):78.
[11]李諍.中藥熨燙法在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中的運用與護理[J].中藥與臨床2013,4(1):39-64.
[12]王艷梅.管氏膝痛六靈穴治療骨性膝關節炎38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0,23(3):45-46.
[13]蔡英姿,鄭君.“筋關穴”治療老年性膝關節炎56例[J].江西中醫藥,2012,43(10):41.
[14]蒙昌榮,符文彬,朱曉平.腹針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7,23(1):29-30.
[15]何慶勇,張吉.針刺配合中藥內服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07,5(1):36.
[16]楊濤.電針治療骨性膝關節炎40例[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8,15(3):46.
[17]李亞東.火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49例[J].山西中醫,2002,18(3):42.
[18]鄭莉.梅花針叩刺加拔罐治療骨性膝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10):27-28.
[19]柳愛紅.銀質針針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30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9,18(5):64.
[20]王建,魏圣青,王智,等.腓腸肌內側頭止點針刀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8,30(7):50-51.
[21]王興,盧倩華.穴位注射加針刺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J].廣東醫學,2004,25(12):1393.
[22]李寧,吳濱,張永玲.艾灸配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2,22(11):729-731.
[23]李輝蓮.隔附子餅灸治療膝關節炎的臨床護理[J].現代醫院,2013,13(l1):82-84.
[24]呂燕麗.溫針灸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J].健康大視野,2013,21(9):881.
[25]黃毅,陳睿姣.溫針灸治療寒濕性膝關節炎76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28(9):773.
[26]黃建紅,曹國慶.激光照射治療老年退行性膝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 10(34):8342.
[27]何建平,代雄.厘米波療法在退行性膝關節炎的臨床應用[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2,7(3):165-166.
[28]唐旭升,杜寧.手法治療大鼠膝骨關節炎的超微結構研究[J].中醫正骨.2001,13(01):3-4.
[29]胡克明,吳之鈞.從腰論治推拿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4(2):24-27.
[30]周勇,鄒文龍,韓靜.太極拳鍛煉對輕度退行性膝關節炎的影響[J].2011,30(6):30-32
[31]Wang TJ,Belza B,Elaine Thompson F,et a1.Effects of aquatic exercise on flexibility.strength and aerobic fitness in adul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or kne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7(2):141-152.
[32]唐致暉,唐致青,唐致霞,等.唐士誠導師中藥內服外敷治退行性膝關節炎[J].中醫藥學報,2012,40(5):113-114.
[33]劉慶春,董廣衛.補腎健骨湯配合手法治療增生性膝關節炎115例[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4):165.
[34]黃菁,劉紅蕓,歐玲.穴位注射聯合中藥湯劑治療膝骨關節炎30例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4):1899-1890.
[35]張朝霞.溫針灸配合中頻電療法治療骨性膝關節炎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11,27(3):28-29.
[36]李肇端,周汾,王曼,等.關節腔內注射消炎鎮痛液復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炎[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3,19(5):58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