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尹學華,李敬孝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長春市生修堂中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藥對,又稱對藥、對子,指臨床應用中相對固定的兩味藥組成的固定搭配,是中藥復方配伍的最基本、最簡單的形式。恰當的藥物配對,能增強藥物的效用,增強藥物的臨床療效。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組方嚴謹精悍,猶善于應用藥對配伍,藥簡力宏。本文簡要分析與麻黃相關的藥對在《金匱要略》中的應用特點。
麻黃發汗解表,善行肌表衛分,開腠理、透毛竅;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既透營達衛,助麻黃解表散邪,以增強其發汗之功,又溫通血脈,暢行營陰,解頭痛身疼之證。二者相須配伍主要用于發汗解表散寒,是辛溫發汗的常用組合。《金匱要略》中對于麻黃-桂枝藥對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小青龍湯、葛根湯、桂枝芍藥知母湯和麻黃加術湯中,藥物的用量對藥對配伍的作用也會產生影響,若麻黃與桂枝相等的劑量,治療寒飲郁肺證或兼太陽傷寒證,代表方如小青龍湯,主治表里兼證,在表是太陽傷寒證,在里是寒飲郁肺證。若桂枝用量大于麻黃時則偏重于桂枝溫通經脈的作用,配以少量麻黃解表散寒除濕為輔。若麻黃用量大于桂枝,是為發汗解表而設。前二方中麻黃、桂枝等量,均為三兩,小青龍湯中麻黃配桂枝來解表散飲;葛根湯從藥物組成來看是桂枝湯加麻黃、葛根,治療欲作剛痙,而剛痙的病機為風寒表實,故麻黃桂枝相配伍來開泄太陽之邪。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風濕歷節,桂枝用量大于麻黃,二者配伍溫散表濕。麻黃加術湯治療寒濕在表,即麻黃湯加白術,麻黃三兩桂枝二兩,麻黃用量大于桂枝,治療風寒表實。
麻黃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石膏,甘辛大寒,歸肺、胃經,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二者一溫一寒,一升一降,有宣肺平喘、清熱除煩、發越水氣、利水消腫的作用?!督饏T要略》中麻黃與石膏配伍應用見于越婢湯、越婢加半夏湯、大青龍湯、小青龍加石膏湯。越婢湯中麻黃六兩石膏半斤,麻黃用量稍小于石膏,但較方中其他藥物用量來說相差不大,乃為發越水氣而設。越婢加半夏湯麻黃與石膏用量比同越婢湯,雖是治療“咳而上氣,其人喘,目如脫狀”的肺脹病,但其水飲停留的病機與越婢湯相似,只是停留之部位不同而已,故治療采用了異病同治之法,仍用越婢湯發越水氣,宣肺平喘。小青龍加石膏湯及大青龍湯中,麻黃用量均大于石膏,此處麻黃主要還是發揮其解表散寒的作用,配以少量石膏取其大寒之性清泄郁熱除煩,體現了仲景主次分明、標本兼治的思想。
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效補脾益氣、祛痰止咳、清熱解毒、調和諸藥,有藥中國老之稱,臨床應用廣泛?!督饏T要略》中麻黃與甘草同用的方子有甘草麻黃湯、葛根湯、大小青龍湯等,多為麻黃宣肺解表散寒配伍甘草補脾和中之意,麻黃得甘草,雖開表發汗驅邪而不傷正氣,甘草得麻黃,雖益元扶正但不致留邪。但其中值得一提的為甘草麻黃湯,甘草麻黃1∶2之配比,辛甘發散以利水,健脾和中以制水,二者合用宣散水氣以治療皮水無里熱而欲發汗者。
杏仁,入肺經,味苦降泄,肅降兼宣發肺氣而能止咳平喘,為治咳喘要藥。麻黃辛散苦泄,溫通宣暢,可外開皮毛之郁閉,以使肺氣宣暢,故善平喘。清·周巖謂:“杏仁者,所以為麻黃之臂助也?!倍吲湮?,共奏止咳平喘之功,而杏仁宣發肅降之力亦順應了肺主宣發肅降的生理特性,有助于恢復肺的生理功能?!督饏T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中治療寒飲夾熱咳喘用厚樸麻黃湯,以麻黃、杏仁配伍宣肺利氣降逆平喘?!督饏T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中治療吐后貪飲用文蛤湯,麻黃杏仁配伍宣肺發汗以利水。此外,麻杏薏甘湯也有二藥配伍應用,用來解表除濕以宣散風濕。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歸心、腎、脾經,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苫仃柧饶嬷委熗鲫栕C,可峻補元陽治療心、腎、脾諸臟陽氣衰弱,還可通行十二經、溫經通絡。麻黃解表散寒,治療太陽病表實證。麻黃與附子配伍,可以治療既有里陽虛又有外感寒邪或有寒飲水氣的病證,可以發汗而不致亡陽,溫里而仍能透表。《金匱要略》水氣病中治療正水腎陽不足而脈沉者,選用麻黃附子湯來溫經助陽發汗。此外,在《傷寒論》中有麻黃附子細辛湯一方,主治太陽少陰兩感證,方中麻黃外解太陽風寒,附子內扶少陰之陽氣,表里兩顧,攻補兼施?!督饏T要略》中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取此方義來溫通陽氣、散寒化飲,用以治療陽衰陰凝的氣分病。
中草藥的配比是十分靈活的,同一藥物在配伍不同藥物時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麻黃既有發汗解表散寒的功效,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不同劑量與不同藥物配伍發揮相須、相使、相反、相成等不同的作用,具體內容還我們需要在臨床實踐中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