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泉 朱偉東 朱東
對吉林省公安邊防總隊醫院2008年~2013年治療的15例橈骨遠端C3型骨折患者,其中EF組為7例,LCP組為8例。現將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對比分析,總結報告如下。
15例患者中男7例,女8例。年齡35~65歲,平均49.7歲,左側6例,右側9例,均為單側損傷。就醫時間為1 h~1 d,所選病例均為C3型骨折,受傷至手術時間平均3.2 d。支架組為7例,LCP組8例。
2.1手術方法 EF組:常規皮膚消毒,于第二掌骨近1/3處做一小切口,在套筒保護下鉆孔置入第1枚螺釘,方向與手背成約45°角,穿透對側皮質即可,如此在第二掌骨遠1/3處置入第2枚掌骨螺釘;在骨折線以上30~40 mm處垂直橈骨干置入2枚螺釘,裝好外固定架。若關節面塌陷,行克氏針撬撥復位并加以固定。骨缺損明顯者予液態人工骨通過小切口將其植入骨缺損處。LCP組:患者采用腕掌側入路,于橈骨遠端掌側做縱行皮膚切口,顯露橈骨遠端,整復橈骨關節面,恢復橈骨長度,掌傾角及尺偏角,將適當長度的LCP置于橈骨的掌側,骨折近端用鎖定螺釘固定。患者有骨質缺損較多者,可在術中取自體髂骨植骨或人工骨進行治療。
2.2隨訪及觀察指標和統計學方法 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和骨折愈合時間,全部病例療效評分標準均采用國際公認的Dinest功能評估標準[1];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時間:EF組(42.0±5.2)min,LCP組(73.6±9.1)min,(P<0.01);術中出血量:支架組(50±10.2)ml,LCP組(137.1±13.2)ml,(P<0.01);骨折愈合時間:支架組(12.6±1.13)w,LCP組(11.6±0.42)w,(P>0.05)。橈骨遠端骨折Dinest功能評估的療效評定結果:EF組的優良率為57.14%,LCP組的優良率為62.5%,兩組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橈骨遠端C3型骨折LCP組和EF組療效無明顯差異。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距橈骨下端關節面3 cm以內的骨折,占全身折的1/6左右[2]。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操作簡單、調整方便,骨折端損傷小,骨膜血運不破壞,有利于骨痂生長。對于一些橈骨遠端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損,應用克氏針予以有限內固定后,由于骨缺損骨折端缺乏骨組織支撐,往往關節面容易塌陷,為了更好地促進骨折愈合、維持復位以及避免外固定支架失敗,通常還需輔以植骨[3]。斜T形鎖定加壓鋼板(LCP)是AO/ASIF公司根據橈骨遠端的局部解剖特點和生物力學特性設計的一種鋼板,LCP的自鎖螺釘釘頭螺紋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力學支架體系,這些都符合微創內固定原則[4]。鋼板松動不易發生,生物力學也證實鎖定鋼板比傳統的掌側和背側加壓鋼板具有更優越的抗軸向應力穩定性。本文中行斜T形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的患者中沒有出現任何螺釘松動等現象。
[1] Wagner M.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LCP.Injury(Br),2003,34(Suppl 2):B31-B42.
[2] 陳孝平.外科學(七年制).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59.
[3] 范少勇,鄒鴻星,楊淮河.外固定架治療不穩定型橈骨遠端骨折58 例.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9,30(19):177.
[4] 朱樂銀,印文彩,喬高山,等.掌側入路斜 T 形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臨床骨科雜志,2012,15(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