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穩燕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冠心病發病率日趨增高,并呈年輕化趨勢。冠狀動脈造影術及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冠狀動脈造影術檢查是臨床診斷冠心病、判斷冠狀動脈病變范圍以及實際嚴重程度的最準確方法[1]。其為醫護人員評價病變程度提供幫助,更為治療和觀察護理提供客觀依據。本文對2012年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進行觀察與護理的體會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患者42例,女患者8例,患者臨床診斷勞力型心絞痛42例,不穩定心絞痛8例。研究對象檢查排除了患有嚴重的肝腎疾病、血管閉塞性脈管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等。
1.2方法 手術由醫生操作進行,介入室護士配合完成手術及術中監護,由醫生在右側腹股溝處穿刺股動脈,或者右腕部穿刺橈動脈。插入動脈穿刺套管再置judkins造影導管送至主動脈根部,使導管頂端進入左、右冠狀動脈開口,注入造影劑而使其顯影,利用導管放置支架疏通狹窄的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常用的造影劑為非離子型碘造影劑優維顯。
2.1術后觀察及護理
2.1.1股動脈穿刺者體位與護理 股動脈穿刺點手術的患者返回病房后,常規心電監護,必要時低流量吸氧,穿刺部位彈力繃帶包扎止血固定,用砂袋壓迫6~8 h,術肢平伸12 h,仰臥休息24 h,盡量避免咳嗽、打噴嚏、憋尿等增加腹壓的動作,如有增加腹壓的動作則用手按壓住傷口;值班者巡視病房,檢查患者有無出血及血腫。注意足背動脈搏動及局部皮膚的溫度,若發現足背動脈搏動異常,穿刺側皮膚溫度低于對側或患側肢體疼痛,立即通知醫生松弛繃帶,重新包扎。患者如有胸悶、頭昏等癥狀時囑其及時反映。
2.1.2橈動脈穿刺者體位與護理 橈動脈穿刺點手術的患者返回病房后,常規心電監護,必要時低流量吸氧,腕部加壓止血器固定好,加壓氣囊充氣15 ml,術后4 h開始放氣,每2 h放氣2 ml,4次后停止放氣,戴止血器12 h后取下。注意術肢肱動脈搏動及局部皮膚的溫度,若發現肱動脈搏動異常,穿刺側皮膚溫度低于對側或患側肢體疼痛,可酌情放氣并通知醫生。患者如有不適及時對癥處理。
2.2飲食護理 術后囑患者大量飲水,以利于造影劑排出,從而減輕造影劑對肝腎功能的毒害,排尿1500 ml后,可減少飲水量,飲食宜高維生素易消化食品,24 h后可恢復術前飲食。
2.3排便護理 術后床上大小便,每次排便后觀察尿液的顏色及量,記錄24 h尿量。股動脈處術者注意保護穿刺處避免潮濕,放置便器時術肢平伸。若術后排尿困難,患者可通過心理暗示、下腹部熱敷等方法改善,必要時留置尿管。排大便時,切忌用力,如排便困難,可服蜂蜜水或香油潤滑腸道,必要時開塞露灌腸。
2.4出血或滲血護理 術后穿刺點出血或滲血,應立即按壓出血點,待出血停止后重新包扎固定。囑患者盡量減少術肢活動,必要時遵醫囑用止血藥物。
50例冠心病患者治療效果顯著。臨床共發生6例并發癥,其中2例患者發生出血或滲血,4例患者發生尿潴留,無患者死亡。
冠狀動脈造影術是指將導管經皮穿刺插入股動脈、肱動脈或橈動脈,推送至主動脈根部,使導管頂端進入左、右冠狀動脈開口,注入造影劑而是其顯影[2]。它是目前直觀了解冠狀動脈形態的可靠方法。對于冠狀動脈造影術來說,是否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熟練的術中配合、嚴密的術后觀察是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措施,是保證成功的關鍵[3]。
[1] 姜紅,鄶金玉.冠狀動脈造影術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基層醫學論壇,2007,11(12):1111.
[2] 李秋萍,范秀珍,高麗紅.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53.
[3] 黃久榮,侯曉林,蒲紅,等.雙源CT在冠狀動脈心肌橋的應用價值.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8,33(3):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