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華 周 峰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紀青山,吉林省名老中醫。擅治中風、面癱、胃病、失眠、脫發、痛證(三叉神經痛、枕大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面肌痙攣、高血壓腎病、紫癜腎、狼瘡腎等疾病。
紀青山教授懸壺多載,在針灸臨床中積累了治療各種疾病的豐富經驗,筆者在侍診期間頗有心得,現將紀老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經驗總結如下。
30例患者均來源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針灸門診,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18~56歲,平均39歲;病程2個月~10年。臨床表現為: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癢等癥狀,每天癥狀持續或累計在1h以上。可伴有眼癢、結膜充血等眼部癥狀。體征:常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腔水樣分泌物。
1.針刺:穴取上印堂、上迎香(雙)、迎香(雙)、足三里(雙)。操作:常規消毒,用0.35×40mm毫針,迎香及上迎香針下有酸脹感為度,上印堂部行針后以有脹熱感為度,足三里行提插補法,上述穴位均留針30 min。針畢用消毒干棉球壓迫腧穴片刻,以防出血。
2.耳針刺血:穴取耳尖、蕁麻疹點。操作:常規消毒,用三棱針點刺耳尖及蕁麻疹點,瀉血數滴,隔日1次,兩耳交替使用。
上述治療隔日1次,治療1個月后評定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采用視覺模擬量表對治療前后的總體癥狀和鼻部分類癥狀分別進行臨床療效評定。治愈: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癢等癥狀均消失,計20例;好轉: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癢等癥狀明顯好轉,程度明顯減輕,計7例;無效:癥狀無改善,計3例??傆行?0%。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變應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種并發癥。是東北地區常見的地方病、多發病,具有季節性及反復發作性,因其早期不積極治療會引起多種并發癥,如支氣管哮喘、變應性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過敏性咽喉炎、鼻息肉、鼻出血、嗅覺障礙、失眠、憋氣窒息等而引起重視。
針刺取穴在處方的選擇上采取近部取穴及遠部取穴相配合的取穴方法。近取迎香、上印堂具有宣肺氣、通鼻竅、疏風散寒、通經活絡功效。遠取足三里,屬于足陽明胃經,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是體質虛寒、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現的一種癥狀,故以溫陽益氣為主,因此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必須注意增強體質,增加鍛煉,注意防寒保暖,只有體質增強,體質的虛寒狀態解除了,過敏性鼻炎才可以治愈,上述配穴起到了溫陽補虛、疏通經絡的作用。采用耳穴點刺放血,取耳尖、蕁麻疹點,點刺放血,方法雖簡便,但治療過敏性鼻炎即時療效較好,可起到祛瘀生新的作用。兩種方法結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治療的同時還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尤其是抗寒性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對寒冷的耐受力,這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