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慧
(新疆瑪納斯縣新湖總場醫院,832208)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四肢小關節腫大、僵硬、關節變形、刺痛等,在冬春季節比較多發,女性患者的發病率約為男性患者的3倍,是導致患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采用獨活寄生湯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嚴格的臨床檢查,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以及衛生部規定的相關標準[1];排除標準:年齡<18歲或>65歲患者。合并心腦血管、血液系統、肝腎功能不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患者以及入院前使用激素藥或免疫抑制藥物治療>3個月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齡最大64歲,最小18歲,平均(33.14±10.23)歲;病程3個月~10.5年,平均(3.25±1.65)年。根據患者入院治療的不同時間以及不同的臨床治療方案,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各6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給予來氟米特片口服治療,每次20mg,每日1次,連續用藥12周。
觀察組患者給予獨活寄生湯治療,將桑寄生、獨活、川牛膝、杜仲各15g,白芍、當歸、茯苓、川芎、熟地黃、黨參各10g,炙甘草6g,加水煎服[2]。手指關節、上肢關節、胸背疼痛明顯的患者加用威靈仙、羌活、葛根各15g;足趾關節及腰部以下疼痛患者加用防己和木瓜各15g,海桐皮、豨薟草各10g;全身關節游走性疼痛患者給予老鸛草、防風、秦皮各10g;肢節強直畸形患者給予穿山甲、桃仁、地龍、紅花、?蟲各6g;寒痛患者加川烏、附子各6g[3]。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治療期間嚴格觀察患者的癥狀情況,傾聽患者的主訴,記錄好患者的癥狀,做好各項實驗室檢查。
療效評價標準: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各項功能活動恢復正常,為治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關節功能基本正常,能夠進行正常的勞動和工作,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好轉,關節功能有明顯進步,為好轉;治療后患者的各項情況均無改善或惡化,為無效。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觀察組60例,治愈28例,顯效24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7%;對照組60例,治愈16例,顯效23例,有效10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1.7%。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7%和81.7%,兩組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痹證”的范疇,主要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本虛指的是氣血陰陽臟腑虧虛,標實指的是受風寒之邪,內生痰濁,痰瘀互結形成復雜病機[4]。采用獨活寄生湯治療可祛邪扶正、標本兼治。方中茯苓、黨參、炙甘草具有補益正氣的效果;川牛膝、桑寄生和威靈仙具有止痹痛、祛風濕的作用,可搜刮筋骨風濕,發散陰經風寒,止痛效果明顯;白芍、川芎、當歸可活血益氣。本觀察中患者給予獨活寄生湯治療,其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趙俐黎.獨活寄生湯加味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J].中醫正骨,2011,18(7):109-110.
[2]沈土富.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50例臨床觀察[C].第四屆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12:198-199.
[3]姚文敏,陳興華.三聯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60例[C].第六屆中國中西醫結合風濕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12:106-107.
[4]楊曉軍,裴林,苗文麗,等.天星健骨方聯合西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120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3,54(10):8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