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輝 陳阿文
(福建省長泰縣醫院,363900)
蛇串瘡為皮膚科常見病。本地稱“飛蛇”,鄉醫有“淬火打蛇”之法,其法以燈芯草蘸茶油點火“淬打蛇頭”;有“以蛇藥治蛇”之法,其法以季德勝蛇藥片(亦有用治毒蛇咬傷的青草藥)內服外敷,其效頗佳。筆者從中獲得啟發,結合本人臨床實踐,2010年6月~2013年6月,采用季德勝蛇藥片為主藥配合中藥配方顆粒加減聯合火針療法治療蛇串瘡66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66例患者均來自我院皮膚科門診,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蛇串瘡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其他發皰性皮膚病。男43例,女23例;年齡38~87歲,平均65.8歲;病程3~17d,平均4.7d。經辨證,肝經郁熱42例,脾虛濕蘊18例,氣滯血瘀6例。
入選標準:未接受其他治療,且能按要求完成治療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接受其他治療、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療的患者。②有嚴重瘢痕體質、心腦血管疾病、腎病、白血病、糖尿病等嚴重疾病不能耐受治療的患者。
1.內服:用季德勝蛇藥片為主藥配合中藥配方顆粒。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采用辨證論治的方法隨癥加減。季德勝蛇藥片首次20片,以后每次10片。肝經郁熱者用龍膽草6g,黃芩10g,板藍根15g,梔子10g,紫草6g,延胡索10g。發于頭面部者加牛蒡子10g,菊花10g;有血皰者加牡丹皮10g,紅花5g,茜草10g。脾虛濕蘊者加陳皮6g,厚樸6g,茯苓10g,薏苡仁15g,白術10g,豬苓10g;發于下肢者加牛膝10g,黃柏6g;水皰大而多者加土茯苓10g,車前子10g,石菖蒲10g;氣滯血瘀者加香附10g,柴胡6g,川芎10g,當歸10g,白芍10g;心煩寐差者加珍珠母20g,煅牡蠣20g,梔子10g,酸棗仁10g;痛劇者加蜈蚣2g,延胡索10g,乳香6g,醋沒藥6g(上述中藥配方顆粒可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辨證論治的結果隨癥加減)。把上藥撕開混合后沖服,每日2次,直至痊愈。
2.外治:用火針療法配合季德勝蛇藥片外敷。常規消毒皮損部位皮膚,用毫針在酒精燈火焰上燒紅后直接烙刺水皰(根據皮損多少及患者依從性分1~2次刺完,每次間隔1~2d),擠出皰液后,用季德勝蛇藥片適量研碎加適量食醋調成糊狀外敷皮損(下次敷藥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清除舊藥再敷新藥),每天2次,直至痊愈(注意:局部消毒應徹底,盡量無菌操作,以避免感染;針刺刺破水皰即可,進針不宜過深,以減少疼痛;敷藥宜薄不宜過厚,以防藥物干后開裂,引起局部不適;保持局部干燥,以縮短結痂時間;增加患者依從性)。每3d隨診1次,記錄病情發展情況、痊愈時間、毒副作用、有無后遺癥,囑患者如有異常情況隨時來診。
療效評定標準[1]:治愈:皮損全部消退,可遺留輕度淡褐色色素沉著斑;好轉:皮損干燥,結痂,或消退30%以上;未愈:皮損無變化或消退不足30%。
66例患者均能按要求完成治療,所有患者均治愈,治愈時間4~12d,平均6.2d,皮損全部消退,痂皮自然脫落,局部遺留輕度淡褐色色素沉著,均未留下明顯疤痕。有7例遺留輕度疼痛,續予活血益氣之中藥配方顆粒辨證論治,配合針灸治療7~30d,均治愈,疼痛消失。未發現其他不良反應。所有患者對治療效果均表示滿意。
隨著時代、社會及醫學科學的發展,對中醫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及臨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藥配方顆粒是新形勢下的產物,是中醫事業發展的需要。而中醫外治(如鮮藥[2]、針刺)等特色傳統療法,正受到越來越多醫家的重視,是未來治療的發展方向。為此,筆者試探新形勢下蛇串瘡的中醫特色療法。中醫學認為,蛇串瘡由肝經郁熱、脾虛濕蘊兼感邪毒所致;年老體弱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蘊,致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疼痛劇烈,病程遷延。西醫稱為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有嗜神經性,表現為沿身體一側周圍神經分布的成簇水皰,基底潮紅,排列宛如蛇行,疼痛為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或伴內臟疾病者疼痛尤劇,一旦患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上治療帶狀皰疹要及早治療、抗病毒、減少疼痛、預防繼發感染、縮短病程、減輕病毒對神經組織的損傷、預防后遺神經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中醫治療蛇串瘡以清熱利濕、行氣止痛為主要治則。初期以清熱利濕為主。后期以活血通絡止痛為主,體虛者以扶正祛邪與通絡止痛并用。季德勝蛇藥片為臨床上治療毒蛇咬傷、毒蟲蜇傷的名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筆者用為主藥。中藥配方顆粒采用現代科學工藝精制而成,既保留了傳統中藥湯劑的優勢(其性味、功效與原中藥飲片一致),具有不需煎煮、直接沖服、療效確切、衛生安全、保存攜帶方便、服用量少等優點,又克服了傳統中藥湯劑的某些缺點(煎煮不規范、質量難以保證、費時、保存攜帶不方便、服用量大等),滿足了現代人快節奏生活的要求。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采用辨證論治的方法隨癥加減,二者配合共奏清肝泄熱、健脾利濕、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效以治本。火針療法是把針燒紅后,快速烙刺患處的治療方法,以火熱消除病變,直接破壞皮損,熱因熱用;配合季德勝蛇藥片外敷,取其直達病所,快速清除搏結于肌表的濕熱邪毒,以治標。兩法合用內外兼治,標本兼顧,療效確切,療程較短,無明顯毒副作用,簡單方便,患者依從性好,后遺癥少,不失為新形勢下的中醫特色療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4,265.
[2]鄧丙戌.鮮藥在皮膚病中醫外治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