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尚忠 趙冬梅
(福建省安溪縣醫院,362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呼吸衰竭22例。根據病史、體征、X線、實驗室檢查,符合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診斷標準[1]。常規治療組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67±8.0)歲。無創機械通氣(BiPAP)呼吸機治療組11例,男6例,女5例,平均年齡(68±7.0)歲。因急性加重并發Ⅱ型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滿足下列條件:①無明顯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禁忌證,無嚴重意識障礙,無大量氣道膿性分泌物,無持續性血流動力學改變,無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誤吸可能性小。②均有失代償性呼吸性酸中毒(動脈血PaO2<60 mmHg,PaCO2>80mmHg,pH<7.35)。
所有病例均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平喘、應用支氣管擴張劑、使用激素、糾正電解質紊亂和營養支持等治療。對照組鼻導管吸氧,吸O2量1~2L/min。治療組采用壓力支持(PSV)+呼氣末正壓(PEEP)模式。吸氣正壓(IPAP)從6~8cmH2O開始,呼氣正壓(EPAP)從3~4cmH2O開始,根據患者生理需求和耐受程度逐漸上調IPAP至15~20cmH2O,EPAP至4~6cmH2O,氧流量4~6L/min,使血氧飽和度略高于90%,每次通氣時間3~6h,每日2~3次。病情好轉下調參數。兩組觀測4h后病情及血氣分析惡化,及時行氣管插管。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比較,各指標均有顯著改變(P<0.05)。4h后治療組PaO2、pH明顯增加,PaCO2、心率和呼吸頻率均下降(P<0.05),24h后進一步改善。臨床轉歸比較:治療組8例患者逐漸好轉出院;2例因嚴重肺部感染,積液不易排出,神志不清,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1例因全身衰竭死亡。而對照組中有7例需氣管插管,死亡3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BiPAP呼吸機是近十幾年發展起來并逐漸推廣的治療呼吸衰竭及通氣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其使用方便,能避免有創機械通氣的多種損傷及并發癥,降低醫療費用等優點而日益受到重視。及早合理應用BiPAP可以給患者及時的呼吸支持,改善或糾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堿失衡,預防和減少有創機械通氣并發癥和多臟器功能不全,為基礎疾病的治療、呼吸功能的改善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對COPD急性加劇導致的急性呼衰,因管腔阻塞,氣道的高反應,呼吸增快,引起呼吸肌疲勞,BiPAP具有呼吸末正壓和壓力支持通氣作用,可減輕呼吸肌疲勞,降低呼吸功耗,有利于呼吸肌休息,防止呼吸生理的進一步惡化。
研究表明,治療組和對照組在PaCO2升高、PaO2下降方面有明顯差異,且患者呼吸困難減輕,心率減慢,論證無創通氣對COPD合并失代償期呼吸衰竭有較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無創通氣可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改善氧合,從而使心功能改善,心率下降[2]。因而對COPD合并Ⅱ型呼衰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良好效果[3]。
無創通氣可避免有創機械通氣造成的氣管損傷、肺部感染、氣管分泌物增多等問題,且連接簡單、快捷,操作簡單,患者耐受性好、易于配合。對COPD易感性加重導致Ⅱ型呼吸衰竭,無創機械通氣可降低住院時間和減少并發癥。
綜上所述,BiPAP呼吸機可廣泛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英國胸科協會(BTS)[4]建議:對于重癥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首選BiPAP,其對改善呼吸功能,糾正低氧血癥及CO2潴留作用明顯,可使部分患者免于氣管插管,使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2]蔡柏薔.呼吸內科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720-721.
[3]朱蕾.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J].中華醫學雜志,2004,84(5):435.
[4]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 of Care Committee.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Thorax,2002,57:19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