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靖
(重慶大學 建筑城規學院,重慶 400045)
重慶陪都時期防空建筑規則初探
劉宜靖
(重慶大學 建筑城規學院,重慶 400045)
重慶陪都時期頒布了一系列重大的建筑規則,涵蓋了建筑活動的各個方面。其中防空建筑規則作為特殊時期的規則,具有重要意義。對其研究和解讀有助于還原當時的建筑發展狀況,是建筑史研究重要的一環。
陪都重慶;建筑規則;防空;防空洞;防火
建筑規則是指有立法權力的國家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指定的,旨在調整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公民個人在建筑活動中相互之間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1]。
陪都時期的防空建筑規則主要由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防空協會制定,其目的是指導和規范陪都時期的房屋建設和防空設施建設,最大限度地降低轟炸帶來的損失,保障人員的安全。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對戰時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的狂轟濫炸,令人發指。數以萬記的房屋和繁華地段被炸毀,傷亡慘重。戰時,為了減少和防止大轟炸帶來的損害,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規。在建筑方面,出臺了一些防空建筑規則,詳細規定了防空建筑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轟炸帶來的惡果。
當時的地方期刊《新重慶》[2]對彼時的情況有這樣的描述:“重慶即為國民政府臨時首都所在地,對于防空之設備,自較其他一般城市,尤為重視。”據《新重慶》記載,在防炸方面“1.每戶最好自建簡易防空壕或地下室。2.地下室或防空壕內,應輔斧具鐵鏟及電棒等物,以防出口被毀后,可挖掘通路,并須用泥土或沙包護窗戶。3.如無地下室等設備,則宜伏在地下、樓下或其他可掩護之處,切忌逃至樓上樹上。4.路上行人可伏在田溝中低洼處。”
1937年8月19日,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制定頒布《防空法》。這是一部全國層面的防空策略法規,有效指導了各地的防空活動。在建筑方面規定,因防空的必要,可由各地防空主管機關呈請,或匯通當地軍政機關行使職權,修改或擴大街道在住宅建筑的全部或一部。
防空洞的建設是當時的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胡伯翰在《陪都二十九年的防空》[3]中提到的防火最重要措施就是設立防空洞。當時的私人防空洞已經可以容納15~20萬人。
1938年防空協會制定頒布 《防空地下室及防空壕之建筑法及圖則》[4],規定了簡單的防空地下室、防空避難壕、堅固房屋改造防空避難室的方法和設備。
防空地下室適合于有庭院的家庭住屋和其附近的市民、學校操場和小城市等共用。具體做法為:“1.地點,選擇須離開房屋若干距離 (假定房屋倒塌亦不致將此地下室出入口閉塞為度),并選土質壓實、干燥之處為佳。2.室之平面形狀及尺度見圖。3.室之斷面形狀及尺寸見圖。”見圖1。

圖1 防空壕平面圖及剖面圖
防空避難壕的設置適用范圍同地下室的規定。具體做法:“1.地點之選擇宜于山邊、廣地、操場、院庭等,擇土質堅實干燥之處。2.壕之平面形狀及尺度如圖。3.壕之斷面形狀及尺度。”見圖1。

圖2 支撐空頂平面圖和剖面圖
該法則也規定了如何將堅固房屋改造成防空避難室。具體做法為:“1.地點之選擇:于堅固洋樓之下層,選擇最堅固部分及墻壁最后之處為宜(如樓梯底、地窖或四面墻壁密氣之房間)。2.加強室頂抗力之支撐法。3.新木梁之多寡,視室內大小及其堅度而定,但普通之門隔。”見圖2。
除了上述三方面以外,該法則也對墻壁和門窗的輔強、防毒設備做了規定。原有的墻壁,例如三隅磚墻,就不必加強;如果是雙隅或者單隅,就須增建磚墻一隅或二隅,或者用土囊沙包堆至室內或室外。如果室內窗戶很多,宜使其閉塞,只存一窗,用來透光線和空氣,閉塞窗口之法,用土囊沙囊因堆置太高,不經濟。“防空避難室內,一切窗口門口須嚴密封閉,其法用軍氈(舊者價廉)浸桐油或其他油類,以不通空氣為度,除門口外,一律釘封,并須于窗隙、板隙、氈幕邊亦涂以膠類或用‘沙紙豬料’數重封涂之。但門口須特設防毒木門欄一個,板隙密封另掛涂。氈幕兩度啟,閉時不可同時打開兩個氈幕,以防毒混入。”見圖3。

圖3 防毒閘及氈幕做法示意圖
另外一部重要的防空建筑規則是1939年制定的 《重慶防空疏散區域房屋建筑規則》。其中明文規定,疏散區域房屋建筑除遵照重慶市暫行建筑規則外還要遵照本規則實施。
該規則主要對特殊時期重慶建筑的高度、面積、層數、顏色、材料做出了規定。在高度方面,屋脊線高度不得超過地平線15m。每宅房屋的平均面積不能超過300m2,如果超過了需要兩宅單獨建筑,不能兩宅相連。各個房屋之間間隔至少6m。層數不得超過三層。屋頂及外墻面不能用紅色或白色或其他顯著顏色。防火設備材料和構造除了已經有的規定外,每座房屋還應該備有沙袋或者水缸等防止火災①。
對于防空室或者防空洞,條文也做出規定其頂層如果是普通的土質其厚度應該至少要4m,如果是鋼筋混凝土做蓋面,其厚度至少要7m;且需要有兩處以上的出入口并配有通氣設備②。
除了防空洞以外,防火問題也是當時的規則制定者最為關注的。《重慶市建筑規則》的主要編制者吳華甫,就于1941年9月19日向市長提交呈請,表述了防火的重要性:“查此次城區火災慘重,固由敵機爛擲燒夷彈所致,而原有建筑物,未以防火材料構造,實為最大原因,被災以后社會人士似頗注意及此,本宜及早指定防火地帶,施行管制,惟防火建筑,必須有水泥鋼筋鉛絲玻璃鋼窗鋼門等材料方能構造,依照目前情形,市上此種材料極為缺乏。關于防火設備構造,防火地帶,以及各種建筑防火要點等,均于建筑規則中列有專條規定(防火構造見建筑規則第三編第六章,防火地帶見第五編第二章,各種建筑物防火構造見第四編各章)。”③同時他也附上了他認為的戰時禁建區域的界線圖。后經市政府9月25日市政會議決議照辦。見圖4。

圖4 吳華甫呈請附圖:戰時禁建區域界線圖
防空洞的開設,帶來了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制定。 1943年2月22日重慶電信局防護總團第一次團務會議召開,會議上制定了防空證規則。員工憑借服務證章,眷屬憑借防空證入洞④。同時開設防空洞,也需要有執照。見圖5。

圖5 重慶市防空洞管理處私有防空洞執照
1941年軍事委員會根據《防空法》第14條規定制定了《防空法實施細則》。條文中規定了中華民國人民對實施防空法的義務。
《防空法》頒布后,各個部門積極敦促其推廣和實施。例如重慶市政府公鑒案準空軍防空學校民防班第29期學員畢業離校時即獲得了《防空法》和《原子彈與防空》各一冊⑤。蔣中正也曾發布訓令,令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照辦并附抄發的《防空法則實施細則》一份。同年市長吳國楨也發布訓令給重慶市工務局,并附上細則一份,令其按照《防空法》和細則來施行。見圖6。

圖6 經濟部工礦調整處材料處大灣庫房防空洞圖
除此之外,重慶也頒布了一些其他的與防空相關的管理法規。1945年7月29日重慶市防空洞管理處頒布《重慶防空洞防空設備推行辦法》。重慶市防空管理處頒布《重慶市防空洞管理處管理人員規則》。重慶市政府頒布《重慶市公私防空洞管理人員任免暫行辦法》。交通部1943年頒布《防空洞證章領用辦法》。另外還有《重慶市市民自建防空洞辦法大綱》、《重慶市各區市民自建防空洞委員會簡章準則》、《中央各機關構筑防空洞限制暫行辦法》等。
陪都時期的重慶出臺了一系列的建筑法規,包含了建筑活動的各個方面。但是由于其處于特殊的歷史時期,因此防空方面也備受重視。防空相關建筑規則的制定和實施,有效緩解了大轟炸帶來的壓力,降低了房屋和人員傷亡的損失。在總綱方面頒布了《防空法》,規定和指導了防空建設的各個方面的工作。技術方面的建筑法規主要有《防空地下室及防空壕之建筑法及圖則》,從堅固性、防炸、防毒等多個層面對防空室的做法進行了規定。地方法里《重慶防空疏散區域房屋建筑規則》從建筑高度、建筑面積、防火間距、建筑色彩等多個層面對建筑設計進行控制,降低被炸和火災的可能性。在《重慶市建筑規則》中也有對防火問題的相關規定。總體來看,防空建筑規則的制定主要關注建筑的防火、防毒和隱蔽性。同時防空洞的建設,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陪都重慶的法制建設很活躍。對于該特殊時期防空建筑規則的研究,有助于還原當時的建筑形態,從而理解當時的建筑發展狀況,是建筑史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
(致謝:感謝楊宇振教授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指導,以及同門對我的幫助。)
[1]陳東佐.建筑法規概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陸思紅.新重慶[M].北京:中華書局,1939.
[3]胡伯翰.陪都二十九年的防空[J].市政評論,1941,6(1).
[4]防空協會.防空地下室及防空壕之建筑法及圖則[J].新生路月刊,1938,3(1).
注釋:
①重慶防空疏散區房屋建筑規則,重慶市檔案館,全宗號0193,目錄0002,卷號00361。
②重慶防空疏散區房屋建筑規則,重慶市檔案館,全宗號0193,目錄0002,卷號00361。
③關于暫緩實行建筑規則中防火地帶與構造各條規定的呈請、指令,重慶市檔案館,全宗號0053,目錄0002,案卷號01159。
④關于檢送第一次團務會議記錄、領發防空規則、防空證申請書致收訊臺的通知,重慶市檔案館,全宗號0344,目錄號0001,案卷號00030。
⑤關于發給防空學校民防班學員防空法則及 《原子彈與防空》致重慶市政府的代電,重慶市檔案館,全宗號0053,目錄0007,檔案號00042。
On Air Defense Building Code of Chongqing during War Time
As the provisional capital,Chongqing issued a series of building codes during war time,covering every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activity.Air defense building codes are of significance as ones in special time.To study and analyze on these building codes can reshape the building development situation at that time and it'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rchitecture history study.
provisional capital Chongqing;building codes;air defense;air-raid shelter;fire proofing
TU984
A
1671-9107(2014)05-0013-03
基金論文:該論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贊助項目《基于GIS的重慶城市空間結構、形態與意象研究:1911-2011——以渝中半島為中心》(項目批準號:51178480)論文之一。
10.3969/j.issn.1671-9107.2014.05.013
2014-04-23
劉宜靖(1988-),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建筑師,主要從事近代建筑歷史研究。
孫蘇,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