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宏 林茜
摘 要: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縣作為少數民族地區,除具有作為西部地區的稅收政策的特點外,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民族特征。文章對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縣的稅收政策進行研究,并分析了峨山縣所涉及的稅收優惠政策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協調稅收政策,推動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稅收政策;少數民族;峨山縣
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由于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同時產業較為單一,少數民族地區涉及到的主要稅種種類也較少,地區,除具有作為西部地區的稅收政策的特點外,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民族特征。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縣是云南省的第一個民族區域自治縣,居住著彝、漢、哈尼、回、蒙古等16.28萬各族人民。“十一五”期間,盡管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各項經濟形勢不穩定的局面,峨山彝族自治縣各項經濟社會指標仍列全國八個彝族自治縣前茅,地方財政收入躍居玉溪市前三位,增幅為玉溪市第二,連續三年進入云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行列。
一、峨山彝族自治縣稅收政策概況
一般來說,少數民族地區涉及到的主要稅種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建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煙葉稅等。而中央稅在全國各地區的實施要求基本一致,是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中的不可分散與控制的基本稅種,所以地方稅的變化才能反映民族地區稅收的特點和影響。
首先,作為峨山彝族自治縣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的營業稅,幾乎是當地唯一的主體稅種。在營改增試點不斷擴大的前提下,峨山彝族自治縣應關注由于可能給財政收入帶來的影響。那么,如何解決地方政府對營業稅的依賴,避免“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在進行政策設計時國家應該有相應的解決方案與措施。目前,增值稅屬中央地方共享稅,75%歸中央,25%歸地方。而營業稅作為地方稅,各地營業稅收入基本上完全劃歸地方所有。逐步推進“營改增”政策后,原來構成地方財稅收入重要組成部分的營業稅收入,在成為中央地方共享稅,按其分享比例,大部分的增值稅收入將劃歸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將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隨著營業稅歸屬關系的變動,如何進行這部分稅收收入比例的重新調整與劃分,也是一個很關鍵的課題。
其次,資源稅也是峨山彝族自治縣的一個重要稅種,其征收范圍是對在我國境內開采應稅礦產品和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應稅數量進行征收。一般所指的應稅礦產品和鹽是指原油、天然氣、煤炭、其它非金屬礦原礦、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鹽這7類。資源稅按開采數量計量征收,以征稅對象的重量、件數、容量、面積等為計稅依據,按照固定稅額標準計征。按照云南省政府150號令的要求,資源稅減免審批由云南省人民政府調整到縣級人民政府,這實際上增加了峨山彝族自治縣的審批權限。
最后,作為玉溪市的一個重要縣份,峨山彝族自治縣帶有煙草經濟的特征,因而煙葉稅也是一個重要稅種。一方面,煙葉稅作為商品稅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增值稅一樣采用憑票抵扣的辦法進行核算處理,根據購進抵扣法進行稅收征繳。而同時,煙葉稅又繼續保持農業稅中煙葉特產稅的稅收分配辦法,其收入全部歸地方政府。所以,煙葉稅對峨山彝族自治縣而言,其稅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出于地方經濟與發展的考慮,地方政府將會加大對煙草產業的促進,這對發展地方特色經濟與保證地方財政收入都有益處,形成有效的聯動效應。當然,由于峨山彝族自治縣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工業基礎薄弱,增值稅、消費稅這樣的大稅在短期內不會成為地方支柱稅種。而煙葉種植與需求量相對穩定,在沒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或新的支柱產業之前,該稅種對地方財政收入而言非常重要。峨山彝族自治縣的地理位置優勢,恰好是形成煙葉稅的天然基礎,煙葉稅是地方稅收收入的重要構成部分。由于是老稅種,稅務機關對其征收成本也較低。
二、峨山彝族自治縣所涉及的稅收優惠政策
長期以來,為促進西部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經發展,我國對這些地區實行多種稅收優惠政策,涉及所得稅、耕地占用稅、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等方面。在稅收優惠政策設計時,根據國家對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重點的要求,重點考慮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發展特色經濟等要素。具體來看,這些政策主要包括:
(一)所得稅
對設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的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民族自治地區的企業,需要給予一定稅收優惠的,經省級政府批準,就可以對企業定期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對在西部地區新辦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的企業,實行所得稅兩年減半征收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耕地占用稅
對西部地區公路國道、省道建設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稅,其他公路建設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稅。公路國道、省道以外的其他公路建設用地是否免征耕地占用稅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除這幾條規定外,對農村居民占用耕地的,報經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可以免征或者減征耕地占用稅。
(三)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對西部地區的內資企業,對國家規定鼓勵的產業及優勢產業的項目,若在投資總額內購進自用先進技術設備的,除國家明確規定不予免稅的商品外,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四)其他稅種
除以上各項外,如國家對營業稅、增值稅起征點的上調,惠及面廣。目前,起征點從2萬元調至3萬元,只要在此限額以下的,均可免征營業稅或增值稅。峨山彝族自治縣經濟不夠發達,中小企業在經濟實體中的比重較大,這一政策的執行,使稅收優惠政策的執行,必然會惠及更多的中小企業,從而推進這類企業的發展。除以上所涉及的幾個稅種外,國家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一定期間內也推行了印花稅的減免優惠政策,峨山彝族自治縣的部分金融機構也得到了這樣的稅收優惠。
三、峨山彝族自治縣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問題
從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效果看,峨山彝族自治縣的部分企業確實得到了稅收的減免,感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促進了地方中小企業的發展,推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前文提到峨山彝族自治縣本身商品經濟不夠發達,增值稅、消費稅這樣的大稅的稅收收入不多,所以稅收優惠政策的惠及面非常有限。甚至存在由于優惠額度有限,提交資料繁多,手續復雜,有部分企業放棄稅收優惠的情況。這本身也說明了少數民族自治縣稅收優惠政策存在各種問題,導致其執行效果并沒有達到政策預期。筆者認為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稅收優惠政策比較集中,大多數優惠政策都是針對所得稅而設計的。而現行稅制結構是以流轉稅為主的,因而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不能享受或很少享受到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可以考慮多稅種優惠、直接優惠和間接優惠配合的政策模式,更好地發揮稅收的杠桿與導向作用,促進峨山彝族自治縣的經濟早日騰飛。
2、稅收稅優惠政策多數集中于企業所得稅,使得其政策的產業導向性不明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方經濟發展中的產業結構與資金流向。另外,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不顯著,沒有充分體現民族地區產業政策及發展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峨山經濟的發展,使其民族自治地區的優勢得不到突顯。
四、協調稅收政策,推動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經濟發展
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中包括“經批準,民族自治地方的內資企業可以享受定期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優惠”的規定,所以云南省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應充分運用國家有關西部大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稅收收入,推進云南省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經濟的發展。
(一)對效果顯著的財稅政策,保持其平穩性
峨山彝族自治縣經濟上長期依賴礦、電等自然資源稟賦來發展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為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目前面臨國家對房地產業、鋼鐵業的宏觀調控,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并進而影響到當地的稅收收入,并形成惡性循環。根據調研數據,峨山恒茂鑄造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利潤大幅下滑,較上年同期降幅達30%,究其根本原因,取消廢舊物資增值稅退稅,導致企業產品成本大幅增加。探索經濟平穩發展,引導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不搞一刀切,平穩過渡,是各級政府在制定財稅政策時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
(二)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可行的稅收優惠,營造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園區
如何大力發展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產業,建設綠色、生態工業,是任何地區都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峨山彝族自治縣的工業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包括源天生物等一批企業入駐園區,并構建了科學的產業發展思路,形成了產業鏈與產業集群,并能促進本地特色農業的健康發展,可謂一舉多得。如何加快峨山彝族自治縣的工業園區建設,對工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吸引更多有實力與發展前景的企業入駐,增強企業競爭力,優惠的財稅政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根據自治條例,峨山彝族自治縣有條件在一定時效內加大對工業園區的扶持力度,制定并實施工業園區優惠的稅收政策,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園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提升企業活力及后續發展能力,鞏固并擴大稅源,從而推動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有效利用國家政策契機,推進峨山彝族自治縣的發展
“十二五”期間,峨山彝族自治縣應把握國家西部大開發及云南省“兩強一堡”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利用“昆玉一體化”建設的契機,在區域發展戰略、城鎮化建設、工業園區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充分部署,改善投資環境,鞏固現有優勢產業,培育、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構建合理、科學的財稅政策引導、刺激機制,推進峨山彝族自治縣各行各業的充分發展, 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安體富、楊金亮.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2.09
[2]徐瑋.現行中小企業稅收政策淺析[J].財經界.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