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華
摘 要: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出臺,就是重點強調會計的職能問題,它要求會計通過履行自己的職能加強事業單位的內控,這一重角度來解讀和理解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將能理解到未來事業單位內控的要點。
關鍵詞:內控;事業單位會計準則
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是我國財政部2012年12月修訂并通過的一套準則,這套準則在2013年1月1日開始正式生效,當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生效以后,舊《準則》則全部廢止。這套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對加強事業單位的內控建設有重要的意義。
一、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的重要意義
(一)客觀的提供會計信息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的進行、民眾對財富的分配也更加關注,習近平主席順應民眾的要求,加大了反腐的力度。十八大以后,事業單位的貪腐問題被頻頻曝光,河北泰皇島市城市管理局副調研員、北戴河供水總公司原總經理馬超群由于貪腐問題被曝光,家中搜出1.1億元人民幣,37公斤黃金,同時他家中擁有房產68套。在廣州,國營白云農工商聯合公司原總經理張新華涉及貪腐問題資金2.84億元。北京動物園原副園長肖紹祥貪污金額達千萬元以上。這些動輒億元、千萬元的貪腐問題讓民眾開始質疑,事業單位還有多少財務問題沒有曝光?民眾要求事業單位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透明事業單位的財務運作。
(二)建立財政運作的體系
民眾要求事業單位透明財務運作的情況,就對建立公共財務運作體系提出要求。這要求事業單位再不能如過去一般可以粗放化的態度對待各種帳目問題,事業單位必須要加強財務預算、控制采購資金、規范資金給付方法等,讓單位的財務運作有帳可查,而且每一筆財務帳目要能交待資金的來源、使用的全部情況、資金的最終去處等。
(三)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民眾對事業單位提出工作效率的要求,民眾不允許事業單位出現虛耗金錢,人浮于事的情況。這就意味著事業單位要謹慎的運用每一筆資金,讓資金的運用能夠發生效能。事業單位需要重建自己的機制,加快單位運作的效率,而這套效率則要能通過財務的運作狀況反映出來。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部控制的意識問題
過去,我國屬于計劃經濟的體制,在這種體制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意識不強,直至如今,這種內部控制淡薄的意識影響著事業單位的運作。這體現在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職能很單一,他們只負責處理日常帳目問題,卻未從會計職能的角度糾正事業單位財務問題的偏差;事業單位的其它部門均覺得財務問題就該由會計負責,和自己沒有問題,他們平日里不關心自己單位財務運作的狀況。
(二)內部控制的基礎問題
要做好內部控制,就需要有一套良好的內部控制基礎,然而受到計劃經濟內部控制意識淡薄的影響,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極其薄弱,它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記帳憑證不全面,事業單位在開展業務時,應當準確、完整的填寫記帳憑證,然而現在事業單位的記帳填寫不完整、不全面,這使記帳憑證難以核對。
帳薄使用不規范,事業單位的帳簿使用不規范體現在帳薄不完整上,部分事業單位的帳簿的帳簿或者帳簿本身不完整,或者帳簿中填寫的項目不完整,或者各類明細帳目不完整,這種帳目無法體現事業單位的帳務運作狀況;事業單位的帳薄填寫內容不完整,它體現在相關人員填寫帳簿的時候經常會犯各種錯誤,財務人員無法使用這本錯帳核算財務問題,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填寫財務發生項目的時候非常隨意,他們或者不愿意填寫,或者隨便填寫,這使帳簿難以核對;部分事業單位的帳簿用混記的形式,這使財務人員無法通過一本帳簿了解到底單位發生了哪些財務項目。
票據的管理不嚴謹。票據是展現事業單位發生財務項目的重要依據,財務人員應當嚴格的對待票據問題,然而事業單位混用票據、亂用票據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也是貪腐人員能夠侵占事業單位資金的主要渠道。
(三)內部控制的制度問題
由于種種原因,事業單位的部分領導人只重視行政問題,卻不重視內控的問題。他們認為在事業單位里,重視的是職位、資歷等,只要事業單位的指令能夠一級一級向下傳達,就不需要在單位之內存在內部控制。部分領導還認為只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遵守了單位的規章制度,就不會存在問題,不需要建立內部控制機制。
(四)內部控制的監督問題
從會計的制職上來,它原本擁有兩項職責,一項是處理財務問題的職責,一項是監督財務運作的職責,然而由于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機制存在問題,會計的監督職能就難以實現。由于事業單位基礎過于薄弱,部分會計人員認為自己即便努力的想完成會計的職務,卻無法一一理清事業單位的財務問題,于是索性就含糊對待自己的職務,他們或者不按國家規定的要求核算財務問題;或者不按國家規定披露財務的問題。
三、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提出的措施
(一)會計定位明確化
會計的定位是什么,決定會計需要履行怎樣的職責。關于會計的定位,素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為決策定位,即會計要向決策者提供他們需要的會計信息,給予他們決策的依據。另一種則是會計是一個受托者,他需要向托付者完整的提供會計信息。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明確的給出會計的定位,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總則的第四條明確提出會計受托處理事業單位的財務運作情況,他必須將事業單位的財務運作全部的信息提供給與之利益相關的所有人知情。這一定位規定了會計的職責。這條規定就促使會計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改變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薄弱的現狀。
(二)會計核算標準化
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提出事業單位必須用收付實現制的方法核算財務問題,若要使用其它的方法,必須參看財政部規定的標準,只有滿足該標準,才能依標準使用權責制的方法核算。這一條規定說明了會計不能主觀的處理財務問題,必須要用標準化的方法核算事業單位的財務運作。
(三)會計質量規范化
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提出規范化的要求,它提出會計記錄的帳簿必須能夠清晰、真實、準確。如過去,舊《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將“收付實現準則”放入會計質量規范化中作為規定,然而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這種說法過于寬泛,會計很難應用這種方法顯著的提高會計質量,而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將它列入會計核算的范圍內,這就更明晰會計質量規范化的要求,即會計需通過標準的核算使會計質量規范化。
(四)會計分類科學化
會計分類的科學化體現在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等細節的詳細規定上。它要求會計必須重視原始素材的記錄,而將原始素材的處理則放在會計核算的標準上。這種分類的方法能夠更準確的保留事業單位項目發生的原始憑證,便于會計的后續處理。
四、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內控的要點
(一)強調內部控制的過程
在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出臺以前,由于舊《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體系過于混亂的問題,使會計無法發揮自己的職能,做好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會計定位、核算方法、質量評估、會計分類都非常明晰,會計可以以此為準則強調內部控制的全部過程。這包括會計可從財務的角度披露事業單位組織結構的問題、財務流程的問題、人事紀律的問題。使事業單位不能再出現事后財務問題交待不清、財務帳目一片混亂等問題。
(二)加強內部控制的方法
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出臺,首先就將會計的職責與事業單位本身的組織機構分離,該準則強調會計崗位是受托處理并監督事業單位財務問題的人員。這種抽離,本身就強調崗位的制約。而事業單位若要配合會計人員的工作,就需要將工作崗位進一步優化,使每一筆財務問題都有專人來負責,這種強調權責分明的職能設計,就是加強內部控制的方法。
(三)注重內部控制的關鍵
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強調事業單位帳務處理的質量,它不允許再出現帳簿、票據含混不清的現象,這種改變將調動會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會計人員需運用自己的職能處理好每一筆帳務帳目的記錄。比如會計人員為了了解事業單位工程項目資金的處理問題,可要求事業單位專設立一個工程項目的銀行帳戶,所有與工程相關的財務帳目需在該帳戶上處理,而不準出現賬戶混亂的問題,然后與該工程相間的票據、資料、批復等均作統一處理,使這一筆項目工程帳目能明晰可查。
(四)實行內部控制的制約
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可實現三重制約:公眾對會計的制約,如果會計的財務處理工作,會計需要背負全責;會計對事業單位領導人的制約,如果事業單位的領導人不能配合會計的工作,領導人需背上全責。這三重制約將使事業單位的財務運作徹底受到制約,然后實現規范化的內部控制。
五、總結
會計的責任,原本是促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走向規范化的關鍵,然而由于過去計劃經濟體制的原因,使事業單位的會計職能無法實現,事業單位的內容問題一片混亂。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出臺,就是重點強調會計的職能問題,它要求會計通過履行自己的職能加強事業單位的內控,這一重角度來解讀和理解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將能理解到未來事業單位內控的要點。
參考文獻:
[1]楊揚.談企業在會計核算基礎規范中出現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商業,2013(06).
[2]閆玉平.關于會計核算基礎工作若干問題的探討與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