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儉
摘 要:從我國新農村建設中推廣普及綠色建材的必要性入手,對推廣普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策略進行了研究,從而提出促進綠色建材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用的重要途徑,以期使新農村建設與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發展達到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綠色建材;對策
我國在2006年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新能源法》,“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為當今社會廣泛關注的一個重要主題。近年來城鄉建筑增加迅猛,因傳統建筑材料消耗破壞土地多、自然資源高,且存在廢氣、粉塵排放量大,對大氣污染嚴重等問題,我國建筑耗能問題日益突顯,其節能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在《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規定》明確提出要推進建筑節能,并在《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將建筑業被列為節能與環保的重點行業。為進一步擴大政策效應,推進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地區建筑領域規模化應用,2009年為了進一步擴大政策效應,推進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地區建筑領域規模化應用,財政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于印發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旨在改變我國農村地區建筑高能耗現狀。
目前綠色建材在我國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和使用,新能源建筑的推廣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了福音,在新農村住宅建設中推廣應用綠色建筑,將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本文對現階段新農村建設中推廣普及綠色節能建筑的綜合問題進行研究,力求對我國新農村建設提供對策建議。
一、綠色建材的概念
“綠色建材”的概念是在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首次提出的。綠色建材是指在不用或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的前提下,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以工農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為主要原料,而生產出來的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或低放射性) 建筑材料,在達到使用壽命后,仍可以再次回收利用,以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1]。綠色建筑是在建造建筑物和配套基礎設施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資源的利用,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并為使用者提供更健康的空間[2]。與傳統建材相比較,綠色建材的優勢主要表現為在原材料選用、生產技術、生產過程、使用過程以及最終的廢棄過程等五方面均中都盡量避免產生污染,以改善自然環境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為最終目標[3]。
近年來,新農村住宅建設正在逐步展開,我國農村城鎮化水平和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預測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村鎮住宅建設每年將有近2千億元的投資額[4],在我國農村推廣綠色建材的條件已經成熟。
二、新農村建設推廣普及綠色建材的必要性
因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引發的各類問題,是21 世紀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國建筑能源消耗量增長迅速,已是能源消耗大國,建筑能源消耗量占社會能源總消耗量已由1970年的10% 迅速增長到2007 年的27.6% [5]。
用黏土實心磚建造的各種風格各異的農村民居,在千百年的使用歷史中來,從未考慮過節能和環保的問題。但在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的當今世界,粘土實心磚不僅造成物質資源、能量資源和土地資源浪費,還嚴重破壞了生態資源,使農村人居環境日益惡化[6]。國家一系列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出臺,大大加快了城鎮化的步伐,但與此同時,高能耗的傳統建筑材料引發的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能源供應等方面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在建筑領域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增加新農村民居建設的科技含量,走建筑“綠色化”之路,把綠色節能建筑強勢向農村推進,與生態環境相融相伴,最終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的三者統一,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必然發展趨勢。
三、新農村建設推廣普及綠色建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綠色建材在建筑節能方面有著突出優勢,但受農民傳統觀念及農村經濟水平較低等諸多因素影響,在農村推廣普及綠色建材仍然存在一些障礙,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的障礙。
(一)傳統建材情結障礙。自秦磚漢瓦時代以來,粘土類傳統建材做為我國城鄉建筑的主要建材,其2000多年的應用實踐歷史在人們心目已成為所有建筑物的首選。
近年來以節約土地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旨的綠色建材的研究和推廣應用,不僅引發人們思想觀念大變革,而且還動搖了人們的粘土類傳統建材情結。但目前對新型建材的宣傳主要集中于城市,農村宣傳甚少,綠色建材還未被農村的千家萬戶知曉,農民對綠色建材的認識還不到位。沈陽建筑大學學者對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23 個農村進行了實地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綠色建材在農村的認知度較低,84%的村民聽說過綠色建材,其中62%認為綠色建材就是環保建材,33%的村民不知道綠色建材是什么; 僅有5% 的村民知道綠色建材的基本含義[7]。農民思想觀念上對傳統建材強烈的戀舊情結以及對綠色建材的不了解,嚴重阻礙了綠色建材向農村推進。
(二)價格障礙。綠色建材的使用成本主要由包括建筑材料的購買和安裝兩部分成本構成,相對于傳統建材,綠色建材成本略高,結果導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在農村的推廣。但近年來隨著農民收入和農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價格已不是綠色建材推廣的主要障礙。在推廣過程中關鍵要讓農民認識到綠色建材是環保節能材料,要樹立長遠的消費效益,要了解使用綠色建材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還可節約大量的生產能源。另外,還要讓農民明白使用綠色建材建造住宅還具有粘土類傳統建材無法比擬的許多其他優勢,只有讓其主動樹立長遠效益觀念,自覺在住宅建設中使用綠色建材,才能使綠色建材深入農村千家萬戶,使建筑節能在新農村建設中保持可持續性的態勢。
(三)質量障礙。建材質量的優劣,直接決定建筑物壽命的長短,人們長期使用粘土類傳統建材,使粘土類傳統建材的質量被人們普遍認可,尤其是被農民所認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賴以生存的黃土地構成了粘土類傳統建材90%以上的原材料,還有歷經千百年歷史風霜,仍完好存在的使用粘土類傳統建材建造的古老建筑,這些都是人們信賴粘土類傳統建材的現實依據,也是人們堅持使用傳統建筑材料的主要理由。
加之由于宣傳工作的不到位,廣大農民對包括煤矸石空心磚、高摻量燒結粉煤灰磚以及混凝土空心砌塊、混凝土磚、灰砂磚等在內的科技含量較高的新型綠色材料質量認知不多,甚至根本不了解[8],綠色建材的高性能迫切需要示范工程形象加以體現。但在資金缺乏的農村,由于幾乎沒有政府或單位愿意自掏腰包采用綠色建材修建公共基礎設施,結果導致農村綠色建材缺乏示范工程,農民不能直觀地了解綠色建材,結果導致懷疑非粘土類綠色建材的質量,特別不信任對房屋質量起至關重要的承重墻體綠色建材質量,因此也就更不愿意自覺主動地使用綠色建材。如何有力地消除人們對綠色建材質量的懷疑,主動選擇綠色建材建造住宅,已成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住宅建設中建材、建筑業界的當務之急。
(四)技術障礙。為了降低造價,節省建房費用,98%的農民不會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施工隊伍,而是聘請沒有經過正規業務技術培訓的農民施工隊,或者索性由親朋好友組成臨時施工隊進行施工。未經過正規培訓的臨時拼湊而成的施工隊伍,由于其對于使用粘土類傳統建材建造房屋具備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傳統建材建造的房屋質量倒還勉強可以過關[8]。但當其使用科技含量較高的綠色建材施工時,由于綠色建材施工質量要求更高,且其對綠色建材的不熟悉,導致其在施工時出現明顯的力不從心,建造出來的房屋質量問題百出。未經過正規培訓的施工隊伍在使用綠色建材建造住宅時,影響房屋質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綠色建材配比不當造成的材料因素。比如混凝土類綠色建材配比使用時,如果泥沙配比不當,造成砌塊或粉刷的砂漿的含泥量或含沙量偏大、級配不好或粒徑太細等原因,易引起建筑外墻出現裂縫,導致雨水滲漏,且相對于粘土類傳統建材建造的建筑,這種不正規的施工技術造成的綠色建材建筑質量原因,亦無法進行修補,結果導致農民產生綠色建材質量低下的誤解。另一方面是在施工技術不當,按一般粘土類傳統建材的原始施工操作工藝來處理綠色建材,比如在施工前,先給砌塊進行預澆水處理,結果導致綠色建材砌塊受潮引起含水量增加;或在綠色建材砌筑墻體或粉刷墻面過程中澆水太多,造成會導致砌筑時出現砂漿灰縫不飽滿、粉刷時出現砂漿稠度較大;或在粉刷收漿時間不當等等情況,這些不當操作均會直接影響綠色建材建筑的質量和功能[7],亦會引起農民對綠色建材的不信任。農村施工隊伍落后的施工技術水平,使得農村施工隊不會使用綠色建材,直接制約了綠色建材向新農村的推進。
四、新農村建設推廣普及綠色建材的發展策略和途徑
(一)做好宣傳,排除思想障礙。農村居民對綠色建材的認知度是推廣綠色建材的基礎,要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大力拓展農村的教育和培訓渠道,全方位地向農民宣傳綠色建材,在提高農村居民對綠色建材的認知度的同時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
在綠色建材宣傳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的實際,基于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具備的文化水平以及其興趣喜好制訂推廣策略,如農村居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為廣播和電視,地方政府則可與相關的電視和廣播媒體合作,基于農民的喜好,采取多種方式,制作有關綠色建材的文字、音像或影像宣傳材料,并在宣傳資料制作過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以及簡單呆板的說教,讓農民在娛樂和休閑的過程中輕松地獲取綠色建材相關知識信息,切實了解綠色建材對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同時要培養一支宣傳綠色建材的基層工作人員隊伍,加大對其的培訓工作,讓他們成為綠色建材推廣的先行者和主力軍,開展全社會總動員,培育和造就新一代農民,只有打破千百年來形成的粘土類傳統建材情結,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的科研成果,徹底清除思想觀念上的障礙,才能切實地把綠色建材在新農村建設中迅速推進。
(二)因地制宜,樹立長遠效益觀念。節約土地資源,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約型社會是在新農村建設中推廣使用綠色建材的根本目的,維護農民利益是其實質。在新農村民居建設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時務必要注意因地制宜,經濟較發達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推廣難度不同,推廣策略亦要進行調整。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農民家庭實際收入較高,綠色建材的推進的經濟層面阻力可能較小,應把重點放在質量宣傳和長遠效益角度;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新型建材推進的經濟阻力明顯更大,因此在推廣過程中需政府樹立長遠效益觀念,積極拓展籌資渠道,針對綠色建材領域制訂招商政策,對生產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對農民進行財政補貼。
(三)示范科技成果,以點帶面。有條件的地區在新農村住宅建設中,可以由政府、企業和農民共同出資,用綠色建材建造示范工程,讓農民能看得見、摸得著這些高新科技成果,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要做到以點帶面,循序漸進,讓人們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綠色建材的質量,相信它在未來會給人們帶來的更多實惠。綠色建材具備足以替代粘土類傳統建材的優良品質,做為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興產物,其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完全可以做為新農村住宅建筑的主要建材,但只有消除農民對其質量障礙的顧慮,充分得到農民的認可,才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真正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最終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的三者統一。
(四)提高施工技術水平。縣級施工主管部門和鄉鎮建管所在綠色建材向新農村推進過程中,要切實提高施工隊伍技術水平,可通過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對未經過正規培訓的農村施工隊伍加大綠色建材施工業務的技術培訓力度,把農村施工隊伍集中起來,系統地講解綠色建材的施工技術和方法,讓他們具備使用綠色建材的施工技術能力;二是由政府將新農村住宅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將各類建筑需求全部集中起來,組成開發工程項目,讓有資質的施工企業通過市場招投標的方式承擔新農村住宅建設工程[8]。只有排除了綠色建材在農村施工技術障礙,才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為綠色建材打開綠色之門。
2千億的新農村住宅建筑是極具潛力的巨大市場,但同時亦帶來建筑高耗能的突出問題,積極推廣和使用綠色建材是解決該問題的主要手段,但當前綠色建材向新農村推進過程中正面臨著重重障礙和阻力,只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群策群力,才能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 綠色建材與建材綠色化[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2]王立紅.綠色住宅概論[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7: 42-44
[3]Spiegel R,Meadows D.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 guide to product selection and specification[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1999.
[4]羅夢醒,劉艷濤,劉軍.綠色建材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建材科技,2009(4) : 35 -38
[5]童麗萍. 從能源危機看建筑節能的必然趨勢[J].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8, 40(4):105-109
[6]李琳.用新型建材打造新農村人居環境[J].中國建材資訊,2006,05:34
[7]王秋菲,劉潤清,吳金國. 綠色建材在新農村住宅建設中的推廣問題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14(4):363-366
[8]李琳.新型建材向新農村推進必須排除四大障礙[J],江蘇建材,2006,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