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鑫童
摘 要:商事登記一般認為具有對抗效力。但是,為了維護商事交易的安全、維護交易秩序,對商事登記中不實登記效力應該區別對待。在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商事登記制度對于確保商事主體的交易安全和降低交易成本有著重要意義。此文對有關商事的登記的對抗效力進行了闡述和討論。
關鍵詞:商人企業經營商事登記法律效力對抗力;公示公信力公告善意第三人
中圖分類號:F203.9
一、商事登記效力的分類
所謂商事登記,是指依照商法典,商事登記法或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按法定程序及實體要求,由商事主體或籌辦人將應登記的事項,向登記主管機關申請登記于登記簿,以確立商事主體的對內對外法律關系,并公之于眾的法律行為。目前,世界各國均建立了商事登記制度,要求商事主體將自己的重大情況和信息通過在商事登記機關注冊登記而公開,讓社會公眾和第三人了解和掌握,以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
商事登記的效力是商事登記這一行為對相關主體所具有的作用力,經過登記的事項在法律上鎖產生的約束力。其目的在意使公眾知曉登記者的基本信息和經營管理狀況,它的功能是向公眾公開商事主體的信息。
商事登記的效力可以分為創設效力、公信效力以及對抗效力。1、創設力指登記代表著某種法律權利的創設,即通過登記行為發生穿射新的商主體的資格、營業資格等法律權利的法律效果。商主體依據其所進行的登記而依法成立,如果不進行設立登記,商主體也無酒無法形成,亦無法取得經營資格,所謂創設力便是指這種把商主體建立起來的效力。 2、公信力,指登記所表現的信息應當推定為真實的,對社會有絕對的可信性,即使登記錯誤也不能否認已登記信息的真實性描述。但是在商事登記中,登記同樣表現為事項外觀,未必全然與該事項真實狀況相符。現實社會中,商事登記的公信力在與保護善意第三人同時維護了登記與工共建存在的法律信用關系。此外,商事登記的公信力能節約上市信息成本,商人們可以及時獲取可靠的市場信息。但是公信力并非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都意味著登記效力的絕對性,其僅適用于對善意第三人的保護。3對抗力,指登記事項已經登記,登記申請人可以根據已經登記事項對抗第三人,登記人因此獲得免責效力。依據上述所說公信力,第三人信賴登記事項而與登記人進行交易,并且因為信賴而獲得法律保護,不問登記事項是否真實。與此同時,第三人不得以其不知曉登記事項而主張其在與登記人已經進行的交易中免除責任,登記人可以自己的重大事項已經經過登記公示為由對抗第三人。該效力保護的是登記義務人自身的利益。
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和其他國家的立法經驗可知:只有登記而沒有公告的登記事項對第三人不具有對抗效力,也就是說只有經真實登記并公告的事項才能對第三人產生對抗效力。
二、商事登記的對抗效力應當分不同情況而判斷
任何規則、制度的適用都是限定在一定的條件之中,商事登記對抗力制度的適用也不例外,并非是任何應登記事項一經登記就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當然,應登記事項在未登記時,一般不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只有在第三人明知的情況下,才產生對第三人的對抗效力。
(一)從商事登記的程序來分析
1、應登記而未登記事項的對抗力
首先介紹國外立法在此處值得我們借鑒之處,比如《德國商法典》第15條第1款規定:“對于應登記的事項未登記和公告期間,登記義務人不得以此種事實對抗第三人。但該事實已經為第三人所知的,不在此限。”這一規定是對未登記或未公告的事項法律效力的一種否認。該條的規定是以一定的前提條件為依據的,該些前提條件主要為三個方面:(1)善意第三人的行為必定會涉及具體的應登記事項。這類應登記事項分為兩種,一種是負有登記義務的事項;另一種是其他有能力登記的事項和一些因為開始沒有登記正確而必須被糾正和撤銷的事項。(2)此登記事項還沒有被登記,至少還沒有被公布。且不論為何沒有登記和未公告的原因(3)第三人必須對登記當事人在履行商事登記之前是否已具備商行為能力確實不知曉。由此可以第三人必須是與登記相關的事項之外的局外人,而不能是參與人之一。
(二)公告的內容不實的情況。就商事登記對抗力產生的實質要件而言,商事登記的對抗效力源于對應登記事項進行真實登記及真實的公告,就是說商事主體只有依據真實登記并公告的事項才能向第三人主張登記對抗效力。然而現實的情況中會由于種種原因,不實登記不實公告的情形時常發生。
商事登記是要對客觀存在的法律關系和事實進行登記和公示,如果該法律關系和事實根本不存在,登記本不應該產生任何效力,則不實登記在法律上不產生任何的后果,此時的第三人因為信賴商事登記事項的真實而與登記義務人所做的交易等法律行為將得不到保護,商事登記的信用與功能會遭到破壞。在此各國商法對不實登記的效力有所規定:不實登記對善意第三人產生公示公信的法律后果,第三人以登記事項與登記義務人所為的法律行為是有效力的,商事主體不得以登記不實為由主張免責。
三、關于對第三人的保護
當第三人在不知情時,任何不符合商事登記對抗力構成要件的登記事項對第三人均不產生對抗效力。反之,若第三人知情,不符合商事登記對抗力構成要件的登記事項對第三人均產生對抗效力。就是說,商事登記對抗效力制度的設計依舊沿襲了商法中保護善意第三人和規制惡意第三人的一貫意圖。這一規定,是商事登記對抗力不同形態的反映。商事登記對抗力制度維護善意第三人的權利,其主要表現為商事登記應當登記的事項在構成要件欠缺的情形下,商事主體不得以構成要件欠缺的登記事項對抗善意第三人。權利的實現需要權利主體與義務主體的配合,相對于善意第三人主張不實商事登記不具對抗力的權利而言,法律更應積極賦予義務主體不承擔義務時相應的責任,以促進其配合權利主體順利實現其權利。
參考文獻:
[1]《對商事登記效力的評析》 作者莊斌
[2]《商事登記法律制度研究》 作者王令浚
[3]《商事登記效力研究》 作者馮翔
[4]《商事主體設立登記研究》 作者李鎮
[5]《我國企業登記效力問題研究》 作者賈鳳蓉
[6]《論商事登記的對抗效力》 作者聞莉莉
[7]《我國商事登記的對抗效力》 作者吳長波
[8]《我國商事登記法律制度重塑》 作者王利
[9]《我國商事登記制度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作者鄒凱軍
[10]《我國商事登記法律效力研究》 作者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