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清 (鄂爾多斯市群眾藝術館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00)
學校是廣大學生求知、培養(yǎng)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場所和搖籃。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huán)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影響。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有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力,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成才意識,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和個性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校園文化建設已經成為非常重要而又緊迫的時代課題。
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以校方為主導,師生全員參與形成的、以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滿足師生文化需求、保障師生文化權利為目的的各種公益性文化產品、服務、行為及其相關制度和系統(tǒng)的總和。
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校園公共生活的重要領域,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前提和基礎,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具有教育、導向、凝聚、激勵、控制等功能,它輻射社會、示范家庭,對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和社會文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人為本”是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價值理念。建設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為了滿足廣大師生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樹立民本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容與形式充分滿足廣大師生的文化需求的一種價值訴求和人文關懷。
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其根本任務在于搭建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平臺,不斷推進發(fā)展為了師生、發(fā)展依靠師生、發(fā)展成果由師生共享的民生工程,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校園和諧文化建設的共同價值為目標。
近幾年,隨著教育體質的不斷改革,鄂爾多斯市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政府和校方的重視和強化。各個學校能夠根據自身特點,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經過多年努力,各校的物質文化景觀大為改善,人文氣息漸趨濃郁,文化活動多方位展開,校園文化固有的教育功效正在獲得釋放。但在成績斐然的同時,也顯露出疲軟的態(tài)勢,缺少改革和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建設如何實現新的跨越,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健康地發(fā)展,并向更高層次躍升,已成為擺在學校和社會面前的又一個新課題。
隨著鄂爾多斯市創(chuàng)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的不斷深入,鄂爾多斯市群藝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單位,積極響應創(chuàng)建工作,強化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開拓工作思路,強化服務意識,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為創(chuàng)建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組織輔導和培訓,繁榮校園文化建設
鄂爾多斯市群藝館不定期組織單位業(yè)務輔導老師,為我市各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提供輔導和培訓。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康巴什新區(qū)第三幼兒園在市群藝館觀演廳舉辦了“魅力三幼·放飛夢想”主題文藝匯演。群藝館的老師參與指導的節(jié)目情景劇《美麗的家園》、舞蹈《快樂童年》及師生小合唱《給我你的愛》獲得較大反響,掌聲如潮。
(二)開展系列文化服務進校園活動
“六一”兒童節(jié)期間,“放飛夢想”第二屆全市少兒書畫展在市群藝館展出一周后,又陸續(xù)在康巴什新區(qū)第一幼兒園,第二幼兒園及蒙古族幼兒園分別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巡展活動。展出全市少兒繪畫作品100余幅。元旦、“五一”勞動節(jié)、端午節(jié)期間,分別開展了“春的祝福”“舞動青春”及“文化端午”為主題的文藝演出進校園活動,在康巴什新區(qū)各個小學進行了巡回演出,激發(fā)了學生們對文化藝術的熱情和激情,提升了學校師生的藝術修養(yǎng)。
(三)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品牌
康巴什新區(qū)第二中學在去年兒童節(jié)期間,以“擁抱青春放飛夢想”為主題,在市群藝館觀演廳舉辦了“康巴什新區(qū)第二中學首屆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文藝匯演”,演出內容多樣化,歌曲、舞蹈、相聲異彩紛呈。《英語劇》的表演內容形式新穎,伴隨著器樂合奏《詩琴雅韻》的優(yōu)美音樂,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現場作畫和書法展示,贏得陣陣掌聲。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發(fā)掘學生潛力,發(fā)揮個性特長,激發(fā)了學生的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學校、崇尚藝術的高尚情操。
(四)群藝館與校方合作,共建共享文化成果
為進一步弘揚校園文化,加強校園文化服務建設,鄂爾多斯市群藝館與康巴什第四小學聯合創(chuàng)辦了校園文藝隊,通過組建校園樂隊,舞蹈隊等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文藝激情,啟發(fā)了學生們對文學藝術的向往和熱愛。市群藝館以2003年與市團委組建的館屬文藝隊紅領巾少兒藝術團為依托結合館內業(yè)務人員為其提供專業(yè)的師資隊伍與教學力量,并為其大型的校園晚會提供編排、策劃等服務。雙方簽定了長期合作協(xié)議,于每周一及周四下午安排文化藝術課,長期開設古箏班、揚琴班、健身舞輔導班等課程,由群藝館的業(yè)務輔導老師授課,指導學生們舞蹈、器樂及相關理論知識。
(一)多形式多渠道的推進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1.在公益性文化單位開辟學生的第二課堂。比如,鄂爾多斯市群藝館的“全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及一樓二樓環(huán)廊不定期舉辦的各類主題展覽及觀演廳等,都為學生們提供了文化藝術學習與展現自我才藝的空間和舞臺。
2.建立“走進校園—文藝活動巡回服務”。一些經典演出與特色展覽走進各個學校進行巡回展出。
3.培養(yǎng)校園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培訓師生文藝骨干,以此輻射學校及社會。在教師干部中,有核心隊伍指導學生的活動,在學生中,也有核心力量起示范和帶動作用,并依靠他們去開展全校性的公共文化活動。
4.提供校園個性化公共文化服務。開展“菜單式”“訂單式”公共文化服務,提高針對性實效性。要降低收費標準,不以盈利為目的,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二)強化公益性文化單位的骨干作用,加強合作,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成果
1.文化單位與學校聯合,組建校園文藝演出隊,校園樂隊,校園舞蹈隊等,由文化單位專業(yè)老師擔任顧問,推動校園公共文化資源利用和整合,優(yōu)勢互補,促進合作共建和資源有效利用。
2.文化單位與市教育局協(xié)同合作,聯合全市各個學校,舉辦“全市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打造校園公共文化活動品牌。學校之間又可以相互競爭和學習借鑒,形成良性循環(huán)機制,促進校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進程,提高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三)各級宣傳、文化、教育、媒體各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通力協(xié)作,形成合力宣傳部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宏觀指導;文化部門要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有效服務;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協(xié)調和督促檢查,使之健康有序發(fā)展。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積極推介校園文化建設經驗,全面展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為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