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尤美 (長春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130000)
中國霧凇冰雪畫創始人陳侃大的“霧”“凇”“冰”“雪”系列技法已經發表了。為了讓更多年輕畫家不斷創新,特此解析成文“凇”的技法。陳侃大(1936-2005)生于大連,先世山東蓬萊人。自幼隨母親、伯父習畫并有家庭教師指教,這其中有在海外學成歸來的美術博士。十幾歲師從柳子谷(擅畫雪景)。1956年陳侃大來到吉林市工作,自此與吉林霧凇結緣。冬季里每天早晨上班路上、辦公室窗外都是霧凇,映入了這位年輕畫家的眼簾,激發了以吉林霧凇為背景的雪景創作靈感。由于松花江豐滿水電站建于吉林市,是我國第一座大型水力發電站,江水通過發電機組后溫度升高,巨大的熱能順江而下,因此,江水終年不凍,江面白霧裊裊。松花江水環城流過,形成了面積巨大千姿百態的霧凇景觀。下面將要介紹的是不同形態、不同時段的畫凇十二法:“點凇法”“線凇法”“點式法”“光線法”“大點法”“美凇法”“蓬蓬法”“塊式法”“面式法”“條形法”“蘆凇法”“草凇法”。
“點凇法”與“線凇法”是描繪柳樹霧凇的技法。在陳侃大先生1983年創作的《吉林霧凇》中首創。“線凇法”是結合“潑雪法”,用毛筆順滑出有彈性的凇柳的技法;“點凇法”是配合“線凇法”,在或干或濕間懸腕豎立筆尖以極速撞擊紙面而成閃爍的凇花的技法。垂柳霧凇技法要點:凇柳要飄逸,凇花要靈動。表達了純情之象征。以深邃的感蘊,傾心詠頌著像霧凇一樣純潔心靈的現代企業職工上班路上瞬間的充滿激情的、火熱的生活場景,展示了普通之中的非凡的永恒的主題魅力。1985年《吉林霧凇》(當時作品叫化工之晨)被選送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的全國化工美攝書展并榮獲金牌,引起轟動,得到專家和學者的高度評價和認定是中國傳統繪畫史上第一次表現霧凇冰雪畫,由此得名而被譽為“霧凇冰雪畫”。
“點式法”與“光線法”是描繪灌木霧凇的技法。在1971年創作的《醒》中首次發現運用。1.“點式法”是以點狀筆觸,采用光學原理,達到透明、半透明點染而成晶瑩的凇花的技法。達到了傳統繪畫無法達到的對光的描繪。表現的時段是清晨瞬間印象,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此時江邊灌木霧凇如出水芙蓉。“點式法”技法要點:淡墨點染留邊跡。如同玉樹瓊枝。2.“光線法”是“點式法”的延伸。點染更淡、更潤。光線折射更亮。表現的時段是上午9點前后。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耀眼光芒。折射出暖色光效應。此時江邊灌木霧凇又猶如鳳冠。在1979年創作的《冰凌花》中大放異彩。“光線法”技法要點:色光混合,熠熠生輝。就好像是水晶樹一樣。表達出真愛之升華。
“大點法”是描繪楊樹霧凇的技法。同時,“大點法”還是描繪各種形態樹木霧凇的重要技法。最早出現在1960年創作的《寒江雪》。陳侃大的“大點法”極富變形,出神入化。楊樹霧凇技法要點:大點相間有序向上。在癸亥年創作的《踏月行》中,落筆輕淡收筆圓融。楊樹霧凇彼此凝聚。楊樹連片的霧凇美景,仿佛手牽著手,表現出了執著之結晶。
1.“美凇法”是描繪松樹霧凇的技法之一。是掛上霜花沒有空隙的松樹霧凇技法。在1986年創作的《瑞雪》《雪迎》中,采用的“美凇法”猶如美少女穿著一層層塔裙。表現了一排排松樹似女神般筆直地傲立雪中。“美凇法”要點:濃淡相間有序向下。不僅突破了傳統中國畫松針的技法,而且完美地表現出了寒冬松韻。
2.“蓬蓬法”是描繪松樹霧凇的技法之二。在1990年創作的《雪晴》中,我們發現了另外一種擬人俏麗的松樹霧凇技法。猶如穿著白色蓬蓬裙的白雪公主,由此而稱之為“蓬蓬法”。其技法要點:暈染清淡而視覺亮麗。
3.“塊式法”是描繪松樹霧凇的技法之三。在1976年創作的《云山浩氣》首次發現了這種半抽象的松樹霧凇技法。由松針向松塊開創了“塊式法”。表現了雪壓青松挺且直。凝聚著雄壯的力量。“塊式法”技法要點:寥寥數塊,傲霜挺立。
4.“面式法”是描繪松樹霧凇的技法之四。是“塊式法”的發展。在1992年創作的《北疆風雪》中,展示了現代抽象的松樹霧凇技法。以大面積色塊渲染出了暴風驟雪中的松樹如同不畏嚴寒的勇者。“塊式法”技法要點:節奏鮮明。形成視知覺運動感和閃爍感。
“蘆凇法”是描繪蘆葦霧凇的技法。其技法要點:白宣洇染絨絨質感。在《北國銀裝》中蘆葦凝結著霧凇在迎風綻放,散發著亭亭玉立文雅迷人的纖纖不了情。
“草凇法”是描繪草木霧凇的技法。展示了在凜冽寒風中,不畏嚴寒不懼風霜的小草之歌。其技法要點:草木穿銀裝。讓人流連,成為畫中一道別樣風景。
“條形法”是描繪樹枝霧凇的技法。樹冬天沒有葉子了,是完全以白色線條表現樹木霧凇。在《雪柳》《春歸》中采用了“條形法”。其技法要點:情感化抽象化藝術化。表達出了浪漫之風景。
陳侃大早年曾提出創作理念“創作的發展與變化是必然的是時代的需要”。他創造了霧、凇、冰、雪系列36技法;完成了從具象到印象抽象的霧凇冰雪畫技法的發展體系;開創了冷中見暖的藝術風格。霧凇技法已臻化境。在他去世后越來越被后世敬仰,給后輩以極大的影響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