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琦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重慶 401520)
當網絡在人類生活中無時無刻存在時,它已經在無形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從信息獲取到生活需求,從知識獲取到知道生活,從公共需求到個人需求。網絡已經開始侵入了我們生存的所有空間,當人們對網絡的侵入有所意識的時候,人們對網絡的研究,特別是對網絡新聞這種信息載體的研究就此開始。
所謂新聞本身是對有傳播價值的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發現的客觀事實的報道。網絡的出現對新聞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和深遠的影響,網絡新聞的優勢和弊端也逐漸開始顯現。
1.從網絡的產生來看,網絡的產生是對傳統媒體的本身就是一次嚴重沖擊,它是整合了平面媒體、動態媒體以后呈現出來的一種新的傳媒承載模式。這種承載模式打破了從前單一傳播模式的局面,它把多種傳播載體整合后,使百姓在傳播過程中可以自由選擇對他們的傳播方式和傳載方式。比如微博和播客的出新幾乎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對文字和音視頻進行傳輸。
2.從網絡的傳播途徑看,當代的網絡不僅可以通過電腦網絡傳輸,同樣還可以利用手機網絡進行傳播,而這兩種傳輸途徑可以說讓新聞傳播的途徑有了新變化,他不僅可以是定時定向定員傳播,同時還可以變成隨時隨地隨員的傳播。而傳播途徑的變更也產生了傳播人員的更替和傳播人員活動能力的擴展,同時新聞的及時性和客觀性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3.從網絡傳播的信息來看,網絡信息從某種程度上顛覆了傳統媒體的宣傳內容和框架,它不僅實現了有價值信息的傳播,還形成了新的輿論傳播和監督模式,它把傳統和現在、未來相結合。把言論和監督相配對,把但以傳播與互動傳播相融合,這種新的傳播信息的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更多的溺愛,而這種溺愛恰好源于受眾群接收范圍的差異,這是傳統媒體很難在同一時間滿足的。
1.從網絡傳播途徑來看,由于網絡傳播存在較大的靈活性和隨意性。網絡新聞的價值性首先面臨著挑戰,由于網絡新聞傳播缺乏約束機制和約束方式,導致了網絡新聞真實性也面臨著挑戰,從當代網絡社會的信息傳播新載體看,它的信息的準確度、信息來源、信息價值也由于傳播途徑的改變而呈現出了不同的弊端和差異化,也正是由于差異化的產生,網絡新聞或者網絡消息的影響力和指導性也開始產生了差異。比如2005年3月29日,《中國日報》(China Daily)網站發出“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在洛杉磯遭到暗殺身亡”假新聞收到了社會和業界的廣泛關注,不可思議的是,2005年4月4日韓國眾多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再次重演了這一假新聞鬧劇 。
2.從傳播素養的角度來看,正是由于傳播途徑由單一的、定向的、定員的傳播方式變革為多元的、不定向的、隨員的傳播方式,同時由于網絡的自由度和雖一度的增大或放寬,導致了傳播素養和傳播者素養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在中國的傳統傳媒中均需強調是不是人民所急需的、是不是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幫助的、是不是能解決人民日常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也就是說傳統媒體在強調的是一種指導性和教育性。那么傳播素養以及傳播人員的素養都應具有相應的學識、常識和識大體的大局觀。但網絡新聞的出現由于缺乏機制約束和方式約束,故導致了當代新聞傳播者由專業人員傳播轉型成了百姓傳播,百姓傳播內容價值素養的差異化也由于百姓的基本理念、文化水平和生活積累產生了不同,我們不能斷言所有百姓傳播所傳播的內容和價值都有問題,但百姓傳播的價值取向仍然值得我們去探究,比如2012年春節期間,微博名為“重慶小動物保護協會”的發布者發布了一條拯救5000只被販賣的小狗的事件,并長時間引發了社會所謂的愛心人士和個人的積極影響,同時還登上了各大門戶網站的頭條。但是發布者的用意具體是什么樣子的,傳播的價值又是什么樣子的,這個可以更多的留給世人去爭議。
3.從傳媒的價值取向看多元化的取向,網絡新聞確實有利于百姓打開視野。但在傳播中,是不是能起到幫助和轉化的功能和作為傳播者應有的素養來展示、是不是能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不是具備傳播價值,仍然值得我們去思考。
網絡新聞作為當代信息傳播的一種方式和一個重要途徑的時候,我們看見的網絡新聞在生活中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它不僅打破了傳統媒體唯我獨尊的格局,同時對傳媒素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當網絡新聞有一天解決了約束機制和約束方式,有效地解決了傳播素養和傳播者素養等問題的時候,我相信,網絡新聞的春天在那個時候才最為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