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虹 (肇慶市田家炳中學 廣東肇慶 526060)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新課程進一步深化,高考美術教育對基礎美術教育起著推動作用。現在各高等藝術院校擴大招生規模,各高中學校也設法想占有一席之地,因而美術高考生應運而生,現象之一是在追求升學率,并把沒機會參加高考的學生改行學習美術,從而開辟了一條提高升學率的捷徑,把學習美術當作進入大學的敲門磚。誠然,美術教學是特殊的教學區間,其教學內容、目的、手段以及教學評價都與其他學科不同。但這與傳統美術教學的傳授,有相互脫離的危險,而新課程視角下的美術教學,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既重視審美、感知、想象和表現等能力,又關注把美術與文化、歷史等的聯系,讓學生在美育教育中感受美,以此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
1.專業認知度低。就普通高校美術專業而言,授課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把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打下的堅實基礎。
2.教育投資壓力大。由于錯誤的學習美術導向,導致相當多的家庭投入大量的教育費用,特別是每年接近聯考前,美術考生到畫室進行“充電”。同時,在聯考后,很多家長認為多報幾個學校就可以提高考生考入大學的幾率,因而繼續參加各高校舉辦的單考,因考試所產生的各種費用越積越高,這造成相當部分家庭變成“負翁”。
3.學生學習積極性差。“臨時抱佛腳”的被動式學習方法,加上這些考生本來就不是真正喜歡學習美術,很多考生往往是在考前半年或一年才拿起畫筆來。同時,有些家長為了給自己的小孩能上大學,往往苦口婆心地“勸”小孩學美術。因此,其積極性大打折扣,有的學生在聊天、“侃大山”,甚至有極個別考生直接將原作復印出來,有的描摹交差了事,專業基礎不言而喻。
4.文化素質基礎弱。眾所周知,藝術是藝術者內在修為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綜觀歷年美術高考錄取成績單,對美術高考生的文化分都在300多分的線上,很多考生往往忽視文化課程的學習。因為這些考生在畫室學習時只是追求以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和掌握為主,忽視了文化知識的深入學習,另外,有些考生只是“臨危上陣”,對于美術專業發展、作品鑒賞等知之甚少。有的考生考入大學后,就無法跟上大學的節拍,長期拖后腿,久而久之,同學也把其“OUT”了,造成美術創作失去生命力。
基于上述論述, 癥結在:其一,高考美術考試內容過于簡單,形式太過多樣。眾所周知,在美術啟蒙階段,美術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實環境里,“教師是主體,學生是載體”是公開的秘密,結果導致學生的接觸面單一,思考范圍狹窄。其二,美術考生文化成績低。原因在考試順序是先考專業后考文化課,專業分是通過考試關口的依據;在當前的應試教育中考生文化成績不盡人意時才選擇學習美術,使考生容易產生輕視文化課的錯覺。其三,美術考生能動性差。因學習美術屬于突擊性,考生水平參差不齊,加上老師習慣于擺好靜物后才讓學生動手畫,而學生從不思考老師為什么這樣擺?怎樣擺等問題,這就缺乏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情感基礎自然低下,碰到硬傷的試題就束手無策。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俗語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人對某個方面感興趣和關注度高,會全身投入,主動鉆研探究。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西?學洛維契克在《學習與興趣》一書中指出:“只要有興趣,好分數自然會來到。”如果美術教育也能從興趣作為切入點,那么,學生的學習將會事半功倍,從而讓學生擁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運用“美”的心態在多彩繽紛的世界中感知、欣賞和創造美。所以,老師需根據每個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點和性格,采取有針對性的輔導,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并參與學習,同時,鼓勵學生自由地實施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活動,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理解。
2.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習慣性思維是平時工作生活中思考問題的一種不良習慣,是一種難以有創新的習慣。老師要在美術教育教學中運用具體的事例通過深入淺出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達到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的好習慣。因為,美術教育的全過程在本質上就是一個創新創造的過程,老師首先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對學生進行臨摹教學是必要的,它能夠促進學生智力和技能的提高,但也要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掘和培養。現時的中學生,大部分是“95后”,他們正處在創造力旺盛的階段,也是情感因素最為活躍的時候,因此,老師要培養他們的藝術思維性,讓學生的創造性、造型表現力與高考美術學習碰撞,產生美的“火花”,使學生獲得創造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藝術是無形的思維表現形式,要把抽象做到具體化,就要學生探索,努力追求真知,擁有獨特的審美判斷力和透析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的初始時期,心理不成熟,特別是抽象的邏輯思維不健全,知覺也正處在無意識中,因此,老師要實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熏陶活動,培養他們的觀察記憶力。采用從美術物體外形的美感到內在的結構,重點進行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的審美水平分析,指導學生掌握欣賞美術藝術品的方法,在直觀的感受中獲得藝術審美享受,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其內在的綜合素質,養成從內心深處真正樹立對社會、對人生的正確認識和理解。
美術是一門必修的充滿藝術魅力的課程,其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美術高考火爆的表象背后,在高考美術考生輔導方面,關鍵在于完善教育體制、教學方法,老師運用教育資源,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發揮自身優勢,讓美術教育教學呈現系統的、科學的、健康的一面,為高考美術教育教學有序的發展創造環境,也為熱衷美術、愿意投身美育的學生撐起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