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娟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重慶 401331)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特點
環境藝術設計從根本來說就是對環境藝術工程空間規劃與藝術構想的綜合,其中包括結構造型計劃,環境設施計劃,裝飾空間計劃以及審美功能計劃等。雖然其屬于藝術范疇,但是環境藝術設計具有以下一些自身特點。
1.預見性。通過材料,工藝,現場等實際情況進行創造性的設計活動即環境藝術設計。在設計活動中,設計師需要對所設計方案完工之后效果進行預計,才能夠有效把握整體設計方案實施過程。
2.系統性。可以說環境藝術是一項系統性極強的設計,其將技術,功能以及藝術集于一體,涉及到眾多學科內容,,并且要求這些學科能夠融合,交叉以及滲透,因此設計人員需要具備多方面科學知識以及藝術修養,能夠對不同風格特色的設計項目適應。
3.創造性。設計的靈魂所在就是創造。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進行規劃并且提出方案的一種思考性創造活動就是環境藝術設計。設計人員不僅僅需要對設計技藝以及方法掌握,更需要掌握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法。
4.適應性。環境藝術設計涉及范圍遠比其他藝術形式廣泛,圍繞著環境建筑,大可以到景觀環境設計,小則可以到標志設計,均是環境藝術設計所面臨的工作。這樣一來就要求環境藝術設計人員知識結構更為專業扎實,具有更強的適應性。
(二)項目教學法的特點
1.課程的知識結構需要針對項目完成目標。項目式教學的主要特點就是避開傳統學科式教學的系統與完整性,而是圍繞項目進行,強調的是知識綜合性,重點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動手能力,自主構建知識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2.教學內容主要以典型項目任務為依據。項目教學法在圍繞教學任務的同時,導入有關項目,利用組織好的教學內容以項目的方式進行整合,使得教學內容能夠打破傳統學科局限。學生能夠對其所學專業主要工作內容進行系統全面了解,并且意識到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能夠勝任該工作崗位,從而提升掌握專業技能的信心。
3.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項目教學法是在完整教學思想的基礎上,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從收集信心,制定計劃,選擇方案,實施目標,反饋信息,成果評價等步驟,讓學生通過全權參與成為主體,有助于學生形成協作精神與責任感。
4.學習成果多樣化。在項目教學法中,不再具有唯一或是統一的答案標準,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知識結構以及社會經驗能夠給予不同任務解決策略,因此學習成果以及成果評價多元化。通過多角度以及多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能夠更加公正客觀。
(一)項目教學法有利于教學效果與效率提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根據所教教學內容備課,熟悉新的工藝知識需要花費大量精力與時間。而采用項目教學法,則可以讓具有理論知識以及社會經驗的專業教師固定在那一兩個項目教學中,使得教師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對教學內容進一步細化研究。這樣一來,不同的項目由不同教師教導,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更好的知識。
(二)項目教學法有利于接受市場考驗。根據不同市場需求,學生在教學的引導下晚上項目,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主體,行業管理,業主等多方面評價,能夠有效解決課堂中無法解決以及課堂中學不到的實踐知識與問題。
(三)項目教學法有利于層次教學需要。項目模塊能夠根據學生自身實際需要不同組合,對學生不同層次學習需要進行滿足。如利用招投標文件與材料收集整理,設計文件編制,對場地以及環境準確實際勘測報告等項目模塊側重專業技能以及組織管理。
(一)項目實地勘察模塊設計
為了學生能夠擴寬知識面,學到更多的技能,項目教學法的第一階段近視項目實地勘察設計。使得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地理與氣候關系,建筑與地形構造物關系,人文歷史情況以及空間尺度比例關系等。
(二)專業技能模塊設計
在經過實地勘察模塊后,教師需要結合有關項目案例進行專業知識講授,從而引導出設計該項目具有可行性的方向。根據學生的興趣,成績以及特長讓學生自由組合設計項目,在設計項目的同時教師需要講解相關行業法規,彌補傳統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三)綜合技能模塊設計
該項目模塊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科研實踐能力,其專業水平與市場同步。需要在培養學生實際技能操作的同時對就業方法與思想教育進行講述,使得學生將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與設計技能能夠有機融合。
(四)項目教學的教學方法設計
項目教學由設計到實踐總共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教學主體以及授課式教學方法。該方法需要對項目設計理論觀念,程序,規律以及一些實踐問題進行解決。
2.綜合技術新的業主參與教學方法。在原理性教學方法為指導的基礎上,形成市場為主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學內容,其在整個項目教學法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
3.行業管理方參與的操作性教學方法。其指在教學中一些特殊性,具體的方法。如國家建筑制圖規范的空間項目設計,國家景觀規劃設計相關規范等。根據現實人才需求,教學效果以及社會發展等調整學習時間。
綜上所述,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運用項目教學法,能培養學生溝通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團隊協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正確的競爭觀念。教師在面對具體的教學時,需要將傳統理論型轉變為經驗型以及實干型,不能夠對教學模式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境,合理組織教學,靈活運用多種課堂管理方式,不斷優化教學要素,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美]泰勒著,張悅,羅康譯《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年版.
[2]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