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平 (云南藝術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藝術欣賞、藝術創造和藝術批評是人們進行藝術實踐的途徑。通過對藝術物品的欣賞,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培養人們的藝術精神,灌輸相關的藝術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藝術修養是學生素質的重要表現,對學生的思想情感、品質、品格、氣質以及審美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在當前,鋼琴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鋼琴技巧化的教學而忽視教學內容和教學情感的表達,注重鋼琴技巧性的學習而忽視音樂的整體內容。所以,在對娃娃的鋼琴教學中,要注重音樂情感和內容的傳達,人才的培養,藝術修養的提升需要從藝術實踐、演奏技巧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入手,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藝術的表現對象和接受對象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藝術修養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重點集中在思想、知識、精神、藝術和情感等
思想修養是藝術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精湛的藝術作品常折射出藝術家深邃的思想,凡在藝術史上留下光輝一頁的藝術作品,無不具有獨特的思想意義與深刻哲理,他們的產生正是得益于藝術家的深刻思想修養。
藝術技能是藝術修養的集中體現。具有自己獨特的、敏銳的藝術感受能力是藝術修養的前提,這種獨特性因專業的不同、藝術偏愛的品種、具體感受的側重、角度、方法和內容而有所差異,豐富的藝術想象力是藝術修養的根基。
培養藝術修養必須加強知識修養,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無深厚的知識沉淀,就不會產生深邃的藝術修養。因此,無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藝術理論、生活知識都要涉及,才能博古通今、學貫中西。
一個富于藝術修養的人,盡管他的外在境遇未必良好,他的內在精神生活一定比別人豐盈而充滿活力。他的一個小小感受,很可能是穿越千年歷史而來,而且還將穿越漫長的未來歲月。他往往童心未泯,真誠的用自己的真心,為越來越精明老滑的人類社會維系住一個永恒的童話世界。
情感是藝術的重要特征,無感人的審美情感,就沒有藝術美。藝術情感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升華,要求品位更高,它需要健康的感情、完善的審美情感和獨立的人格。
道德修養是人的道德活動形式之一。是個人自覺地將一定社會的道德要求轉變為個人道德品質的內在過程。不同社會、時代和階級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標、途徑、內容和方法。藝術修養能夠提升道德修養,道德修養是人們最起碼的品行和社會公德,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藝術修養也無從談起。
藝術修養的含義非常豐富,學生學習鋼琴,不僅僅要熟練彈奏技巧,還要對作品的精神實質進行領會。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育貫穿于整個鋼琴課堂的學習過程。因此,藝術修養包括了學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彈奏技術、文化素養和藝術創造力。
首先,鋼琴的彈奏不是嫻熟的模仿別人,或者僵硬的表現曲譜,學生需要對鋼琴作品的情感訴求有深刻的理解,對創作情景有一定的感同身受,并且使學生能夠逐漸的產生情感表達的強烈愿望。其次,鋼琴的學習,需要學生熟練的演奏,彈奏技術是表演具備生命里的基礎。同時,學生的文化素養非常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做鋪墊,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會非常膚淺。而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所以從小加強知識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為音樂本身的基礎素養對于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音樂基礎素養的培養。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聲音進行辨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對聲音的敏感度。通過對各種音質、音色的有效辨別,學生能夠在日常訓練中逐步提升自己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能力。
鋼琴教學離不開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合理把握音樂情感,注重音樂的節奏和意境,使得音樂具有獨立性和整體性,而不僅僅單純是單獨的、脫節的音樂,學生整體性感知中,富裕音樂生命力和感染力。學生則按照音律的高低演奏音樂,在演奏過程中不斷提升對音樂的理解,增強音樂的藝術表現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水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用豐富的實踐經歷作為依托展開聯想,能夠使學生對所演奏的音樂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提高藝術表現力。
鋼琴彈奏的聲音既是沉穩深邃,又是靈動而活躍的。在演奏中,獨奏、協奏、伴奏等都能充分展現不同的風采。教師可以利用聲樂中的配合表達,對學生的指法、彈奏技法實行指導,使單純的模仿聯系轉變成有針對性的彈奏練習。
例如:鋼琴獨奏能夠和舞蹈相配合,鋼琴的協奏能夠實現其他樂器和鋼琴的合作表達,鋼琴伴奏實現和舞蹈,歌曲的系統表達。這些學生之間互相合作練習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活躍課堂分為,為學生創造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挑選感興趣的作品,采用不同的協作配合方式,鍛煉學生的彈奏鋼琴的技巧,使學生在整體協作環境中更深刻的體會音樂的主題思想和藝術氣息。
音樂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為了使學生能夠在鋼琴演奏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逐步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縱觀歷史長河中,每一個生氣的鋼琴藝術都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膝下相關,鋼琴藝術也會和其他的藝術形式相交匯,成為某一個時期所特有的藝術現象。體現出時代的氣息和特點。此外,在鋼琴的學習從娃娃抓起這一觀念的引領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對相關文化藝術作品進行賞析,不斷積累自己的文化素養。
作為鋼琴教師,應該積極的鼓勵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藝術本身來源于生活,也存在于生活。如果脫離了實踐生活的藝術只是“空中樓閣”。因此,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要從事實踐中取得,學生要貼近時間。尤其是對于小學生或者學齡前的學生,他們活潑可愛,創造力強,模仿力強,可塑性較高。所以要從小,讓學生開展實踐,從現實生活中,尋找靈感,提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此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業余時間廣泛的參加實踐活動,例如:鋼琴大賽、鋼琴知識競賽等,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環境的多彩多姿,感受世界經典名曲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
綜上所述,藝術修養應該從娃娃抓起,現在我國家庭中,很多的家長已經在孩子年紀比較小的階段,開始接受鋼琴或者其他特長的學習,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但是藝術修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需要教師、家長和學生三者長期共同的努力,才能不斷的使學生沉淀藝術修養。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不但要使學生掌握熟練的彈奏技巧,還要注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不僅能夠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還能有效促進鋼琴的學習。在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時代里,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鋼琴教學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更要積極的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孫傲,聲樂教學中的歌曲二度創作[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06)
[2]趙微,如何培養藝術修養[J],鞍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學報,2011(08)
[3]郝光,論鋼琴教學中藝術表現力的培養[J],吉林生教育學院學報,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