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光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629000)
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米開朗基羅曾·博那羅蒂曾指出,素描是所有美術的基礎。如果美術是樹,素描就是根,離開了素描,美術猶如無本之木,竭源之水。素描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對于突出職業技能的高職院校的美術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因為所謂技能先“技”后“能”,“技”是第一位的。如果能力是鷹、技術是翅,沒有了技術,能力就無法伸展,更不可能翱翔。由此可知,要學習美術創作,就必須從美術基礎——素描開始。這是一條鐵律。多年來,素描教學得到了長足發展,然而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尤以刻板嚴謹的教學環節、沉悶悠長的反復練習,導致學生無興趣點,同時教師引導出現偏差為重。總結實踐中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筆者以為,做好素描教學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興趣不是自然而來的,他是在需求—動機—目標的推動、引領下所激發的。素描需要細致入微的觀察、深刻理性的探析、細膩耐性的刻畫將所描述的對象事物呈現在大家面前,加之素描課程較長,同時要求配合長期反復強化,容易產生煩躁抵觸情緒。
那么如何激發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呢?筆者嘗試打破傳統的素描教學模式。我們知道,傳統教學是圍繞大綱按部就班進行的,而針對素描課程特征和教學對象特點,改變在所難免。
1.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習意圖,教學內容應突出科學性、前沿性、趣味性,對靜物素描寫生、人物頭像、胸像、半身及全身素描、人體素描、風景素描(速寫)等進行穿插教學,進而可以集思廣益,讓學生參與課堂設計,由他們來確定寫生對象,描繪自己所喜愛想表達的事物。經由以上途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對于學生主動思索進而提升個人鑒美能力大有裨益。
2.探究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教學,把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計算機、互聯網、實物展示臺等請入課堂,進行直觀教育。素描是造型藝術,在多媒體教學手段出現之前,所有的范畫都需要由老師本人親力親為,占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而使用多媒體教學,上述問題便迎刃而解。
3.教師即興作品示范和展示。雖然我們可以大量借助多媒體教學,但欲真正讓學生產生興趣,作為教師要首先進入“狀態”,即教師有興趣的教,學生有興趣的學。這就要求教師:一是具有忘我的藝術熱情和不斷探索的精神;二是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王國,可以按自己的標準建設它,但作為教師,應該有一個至高的標準,這標準就是作為藝術工作者的純粹氣質。通過教師在課堂即興創作,展示教師個人的美術底蘊,引導學生的創作激情,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藝術經驗。
4.講故事教學。通過情景對話、聊天或講故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素描大師軼事及其作品,同時進行系統的歸納提煉和理論講解,激勵學生對那些大師及作品的渴望,從而使這種需要轉變成動機,推動學生的學習。
1.過程分析教學法。美術創作過程實質反映了作者思維活動的歷程、心理活動的歷程和藝術底蘊提升的歷程。個別美術從業者認為,美術創作的過程并不重要,呈現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對于一位美術大師這種說法是成立的,然而對于正在學習美術基礎的學生而言,只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把握了美術創作過程,才有進步的可能。宏觀上,我們需要整體深入的認識、理解、分析該對象,進而全面的把握他。微觀上,應在首因效應的基礎上,克服容易出現的呆板、機械表現,把握素描創作的每個步驟,甚至所有細節,豐富創作情感經驗。當學生的素描作品出現問題,應通過深入的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出自己創作過程的所思所想和由此開展的創作實踐,以宏觀和微觀層面的過程指導為核心,展開頭腦風暴,啟發學生回顧檢視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針對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構建起學生正確的認知方法。只有通過這樣的問題糾正模式,學生才會少犯或不出現類似的錯誤。
2.因素分析教學法。從素描學習的縱向上,我們需要把握過程,而從橫向上,我們需要把握素描的各種因素,主要指筆法、結構、明暗、色調、體積、空間等各種基本概念。在教學中,必須使學生明確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在素描整體中所表現的主要次要地位。有了縱深兩方面的把握,對素描過程、各因素形成全局性的認識,才能目無全牛,游刃有余地進行素描創作。
3.多向度教學法。該教學法是新的教學探索。通過任意的改變物體的轉向、不斷移位、切換光源的方向等,使學生全方位的觀察、剖析對象,從中獲得最直觀的感受,以擴寬思維空間,體現不同的情感和個性,進而由淺入深多層次的理解對象。
通過教師春風化雨、充滿真情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贊揚和激勵,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