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讓 陸 琴 石習杰 徐一凡
(1.2.4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541000;3.桂林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 541000)
教育部思政司《關于推進校園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關通知》指出:“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退經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積極、健康的宿舍文化會對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審美情趣、綜合素質等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重要導向作用。構建有時代性和針對性的大學生宿舍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了更好地開展大學本科生學生宿舍文化的建設工作,首先應該明確宿舍文化的概念及內涵。
大學生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休息、娛樂、交流的多功能場所,是大學生基礎文明教育、行為習慣養成、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陣地,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是校風建設的重要標志。
大學生宿舍文化主要是指以大學生、教師和管理者為主體,以宿舍及周邊場所、多姿多彩的宿舍社區活動為載體,在特定的大學生宿舍環境中,以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校園精神為特征,以價值觀的培養為核心,以校園精神的培育為特征的一種以師生共創和共享的新型文化模式。宿舍區的室內設施、整體布局、衛生狀況、規章制度,宿舍成員的人際關系、道德水準、學識智能、審美情趣、思想意識、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語言風格、生活習俗等,都是宿舍文化的具體表現,宿舍風氣則是其綜合表現。
新時期大學生宿舍文化是一個新型的文化形態,大學生宿舍文化具有目的性、廣泛性、互感性、自主性、時代性、動態性和循環性等基本特征。因宿舍成員的流動、宿舍成員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宿舍成員生活作風、審美觀念、行為準則等的不同而導致其存在較大的動態性,但因其所處的場所——宿舍有其固定性,也就形成了其宿舍文化的循環性特征。
以大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宿舍為主要空間,以宿舍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大學生宿舍文化作為群體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文化,是一個多成分、多層次、多內容的復合體2。大學生宿舍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面共同構成的大學文化的亞文化。
宿舍物質文化也有人稱之為載體文化,主要是指宿舍區的建筑、整體布局、裝修配置、衛生狀況、休閑空間、活動場所、文體設施、文化環境、綠化美化等物質形態,是宿舍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它是宿舍文化的自然需要,也是宿舍文化的條件和基礎,是宿舍文化的表層文化。宿舍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宿舍組織結構與宿舍在長期實踐過程中所制定的、起規范保證作用的各項規章或條例,它主要包括宿舍區的管理模式、管理機構和各種規章制度。它是宿舍文化的準則,又是整個宿舍文化建設的一重要組成部分,是宿舍文化的淺層文化。宿舍行為文化主要是指宿舍成員在宿舍中的各種生活方式和各種宿舍文化活動運行、發展的整個過程存在的方式。它是宿舍風氣、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宿舍精神、宿舍價值觀的折射。宿舍行為文化是宿舍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宿舍文化的中層文化。宿舍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大學生宿舍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受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影響而形成的為宿舍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與文化觀念。包括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生活觀念、學識智能、道德水準、人際關系等。精神文化滲透在宿舍的一切活動之中,主導著宿舍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是宿舍文化的核心、精髓和靈魂,是宿舍的深層文化,它的發展方向,決定著整個宿舍的發展方向。
大學生宿舍文化在大學文化中具有文體娛樂功能、調適慰藉功能、控制約束功能、同化輻射功能、激勵促進功能、教育導向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對大學生的心理、思想和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在進行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時,應確保對大學生宿舍文化的組織領導;優化大學生宿舍文化的環境;完善大學生宿舍的制度文化;發揮大學生宿舍文化管理的合力效應;加強大學生宿舍文化的理論研究。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樹立持之以恒、長抓不懈的觀念,使其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促進新世紀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上新臺階。
大學生宿舍文化研究作為大學生文化研究中的一個嶄新課題,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在理論上可以拓展大學文化研究的內容,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理論的研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大學文化理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從實際工作上講,這一研究可以有效地推動大學文化和良好校風學風的建設;為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提供具體的對策與措施,為大學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為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促進高校后勤社會化在更加健康和完善的軌道上推進;有利于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陣地建設,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更好地運用文化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實現培養“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高校的培養目標。
因此,如何從文化影響人的發展角度,探索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途徑,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大學本科生宿舍文化作為一項復雜、長久、艱巨的任務,需要在理論探討和實際工作中,形成科學的理論范式和系統工程來抓。不僅需要學校各個層面的高度重視,建立健全宿舍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和動力機制,還需要整體的上層設計,開展系統性研究,進一步突出宿舍文化的內涵建設,使宿舍文化建設走上正軌和健康、和諧的發展之路。
從充分認識宿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出發,切實意識到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學校的實際工作出發,將宿舍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的整體規劃建設中,置于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加大宿舍文化建設的支持,協調調動后勤管理處、學生工作處、各級學生組織、思想政治教師等方面力量主動參與到具體的文化建設實際中,形成黨政工團學齊抓共管的局面,加大和優化頂層設計的力度,從頂層的角度加大對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推動力度,協調各方在在宿舍文化建設上形成合力,在宿舍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層面加強和改進高校文化建設,推動宿舍文化建設向著健康、和諧的發展之路。
宿舍文化建設工作的正常、有效和持續穩定,通過科學合理的保障機制和動力機制,才能保證宿舍文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真正落到實處。
1.建立健全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制度保障機制
結合高校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實際,建立諸如:《宿舍文化建設考評機制》《學生宿舍文明考評制度》《首問負責制與限時辦結制》《學生社區試點工程文化共建公約》等一系列科學化、規范化的配套制度,促進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朝著健康、文明、和諧的軌道發展;同時,建立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素質過硬的學生宿舍文化建設隊伍,在宿舍文化建設中發揮其推動者、指導者、監督者和實施者的作用,人員構成包括分管學生工作的主要領導、學工處領導、團委、各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學生輔導員、后勤處、宿舍管理人員等,在具體的建設工作中提供保障。
2.強化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動力考評和激勵機制
首先,構建科學合理的宿舍文化建設考評機制,如宿舍文化建設考評機制》《學生宿舍文明考評制度》《首問負責制與限時辦結制》等,將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和調整,將宿舍文化建設成果與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直接掛鉤,并將其作為學生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
其次,學校總體牽頭,以學院為單位,對在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方面有突出貢獻和成績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輔以相應的精神獎勵,如“宿舍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最牛文化建設宿舍”等榮譽稱號等,在整個學生社區建設中彰顯榜樣力量,樹立標兵形象的同時,營造積極、健康的宿舍文化建設氛圍。
3.加強宿舍文化建設的頂層架構,突出文化建設的內涵,推動宿舍文化建設向前發展
首先,將“管理育人”與“服務育人”有機結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與科學管理手段相結合,尊重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從宿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著想,從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出發,建立健全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增強宿舍文化建設的人文關懷,提升宿舍區的人文品味。
其次,充分發揮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干部在宿舍文化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標兵示范和先鋒引領的榜樣力量,樹標桿、爭先鋒,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積極營造宿舍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同時,學校調動各方力量主動將宿舍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融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動中,引導、控制和管理大學生自發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融“服務、教育、管理”于一體。
再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突出宿舍的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通過推進黨團建設進社區、實施黨員示范宿舍、學生社區黨員工作中心等形式,占領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新思潮,堅持時代精神。黨團建設進社區,能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調動廣大學生黨員在宿舍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黨員的黨性和開展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普通學生與黨組織之間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使黨組織和社區工作辦公室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真正“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構建和諧、健康的宿舍文化。
新時期大學本科生宿舍文化建設要緊密圍繞大學生宿舍文化功能、作用、現狀展開論述,把實現大學生宿舍文化的框架構建作為落腳點。對新問題、新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調整自身定位,延展大學本科生宿舍文化建設的管理理念,開拓宿舍文化建設的新定義、新思路、新方法,補充和完善宿舍文化建設的新內容、新形勢,組建新時期宿舍文化建設的新型管理和研究團隊,開展相應研究,創建宿舍文化建設的新的理論和實踐范式,促進新時期、新形勢下大學本科生宿舍文化建設更上高樓。
注釋:
1.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Z].教社政[2004]16號.
2.楊松桃,高校學生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建構[J].理論月刊,2001,專輯:61.
[1]江華.寢室文化對大學生成長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4).
[2]謝志遠.高校寢室文化的地位、特點與功能[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年版),1998(1).
[3]趙金龍.高校寢室文化的調查及思考[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2).
[4]余木蘭.大學生宿舍文化的育人職能當議[J].淮北煤師院學報,2001(6).
[5]江華.寢室文化對大學生成長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4).
[6」劉伯賢.大學生高校宿舍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1(3).
[7]土迎豐.高校宿舍文化初探[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高教研究專號),1995(6).
[8]金鑫.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研究[J].上海:華中師范大學,2002.
[9]土鳳琴.宿舍文化:校園文化建設中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J].齊齊哈爾社會科學,1999(O1).
[10]陳海波.淺論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意義和策略[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04).
[11]姜建良,土兆燁.高校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