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埃爾多安1954年出生于伊斯坦布爾一個穆斯林家庭,由于家境貧寒,少年時的埃爾多安曾沿街販賣甜點,也曾以踢球為業賺錢。靠個人努力,他上了馬爾馬拉大學,并在1994年40歲時當選伊斯坦布爾市長,因政績卓著,于2003年當選土耳其共和國第59任總理,并連任至今。在他總理任期的前10年,土耳其可謂政通人和。但自2013年6月以來,以伊斯坦布爾市中心一座公園的拆遷為導火線,指責埃爾多安腐敗的示威游行和抗議活動蔓延全國并延續至今。埃爾多安統統以鎮壓來應對。即便如此,大部分土耳其人仍在總統選舉的關鍵時刻投了他的票,這和俄羅斯人對普京的情感可謂異曲同工。
過去11年來,埃爾多安取得的最大成就是結束了土耳其政壇的混亂局面。自1923年獨立以來,土耳其政局跌宕起伏。在國父凱末爾在世的十余年間,土耳其在其威權主義魅力的引領下實行了黨政合一的政體結構。1938年凱末爾去世后,政黨林立,加上軍事政變頻繁,土耳其獨立至今換了11個總統和59個總理,平均每屆政府的任期只有一年多。而埃爾多安自2003年當選以來,他所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經歷3次議會選舉,一直牢牢把握著議會多數,單獨執政,這使得土耳其政壇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穩定局面。

對于中東國家來說,普遍存在著軍人主導的世俗勢力和伊斯蘭政黨代表的宗教勢力之間的對決,兩者矛盾的難以調和,就使得該地區國家要么是軍人獨裁政府,要么是伊斯蘭勢力主導的原教旨主義國家。將軍人逐出歷史舞臺,實現伊斯蘭政黨的世俗化和溫和化,是二十一世紀中東政治的重大問題。而這一問題在埃爾多安任內得以解決,他成功馴服了軍方,帶領國家完成了從軍事威權政治向伊斯蘭政黨主導的現代民主政治的過渡,這是一項歷史性的功勛。
埃爾多安在治國上也很有方。1999年和2001年土耳其連續經歷了兩次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接近40%;而在埃爾多安擔任總理后,土耳其通貨膨脹率被控制在5%左右,GDP年平均增長率則達到7.3%。從2003到2011年,土耳其人均GDP從2500美元飆升到10522美元。在外交上,埃爾多安的立場也非常明確。2009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論壇年會上,因和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就加沙問題發生激烈爭辯,埃爾多安中途退場,他因此成了阿拉伯世界的英雄。
這些成就,加上帥氣的外表和白手起家的故事,使得埃爾多安人氣急升。當穆巴拉克下臺后埃爾多安訪問埃及時,迎接他的場面仿佛是歌迷在等待搖滾巨星——數千平民高呼他的名字,舉著印有他頭像的大幅海報。在他走下舷梯的一刻,許多人失聲痛哭,攝影記者的閃光燈將黑夜照得如白晝一般。2010年,美國馬里蘭大學在伊斯蘭國家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埃爾多安是最受尊敬的伊斯蘭國家領導人。2011年,埃爾多安當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一系列閃亮的成就,加上民眾的再次授權,使埃爾多安的聲望到達了新高點。但蔓延全國的示威游行終究不能漠視,人們的不滿不僅來自埃爾多安涉嫌腐敗的傳聞,更來自于他睥睨一切的強硬做派。沒有人能撼動他的地位了,除了他自己。對埃爾多安來說,總統生涯應該是俯身傾聽的開始,而不是剛愎自用的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