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3歲的郭家學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2004年,戰勝央企華潤、復星郭廣昌,拿下46家藥廠,控股云南白藥、麗珠集團等4家上市醫藥公司,被譽為醫藥系“資本狂人”。但最后因資金鏈問題一朝崩潰。
今天,他既是東盛集團董事長,也是廣譽遠的掌舵人。當年的巔峰和最后的落寞,給了他什么教訓,又留下什么經驗?當年的瘋狂并購以及資本運作,會否在廣譽遠重演?廣譽遠如何抓住這波行業風口,快速起飛?
記者:廣譽遠推百城千店計劃建連鎖藥店,計劃未來開1000家國藥店和100家國醫館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等,如若實現,規模僅次于目前的同仁堂。目前進展如何?在上市公司控股的前提下建立連鎖店,單店投資規模六七十萬元,最多的接近200萬元,巨額資金需求如何解決?
郭家學:我不考慮任何規模的事!我們要的是廣譽遠能夠中興起來。所謂中興就是找回過去的輝煌外,還要超越過去,以此復興中國的中醫藥文化。我們這一代廣譽遠人是帶著“中興廣譽遠國藥公司,復興中國中醫藥文化”的使命來創業的。我認為,帶著使命去做事業,最后百億銷售也好幾百億銷售也好千億市值也好,都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我今天可以很負責地說,今后5到10年,健康產業一定會成為整個中國最大的產業。而中醫藥是大健康產業中最具代表性的產業。
記者:廣譽遠還規劃在全國建立九大GAP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目前這一規劃進展如何?資金需求如何解決?公司6月剛推出6.39億的定增融資,未來會否進一步融資?
郭家學:規劃正在進展當中。建立種植、養殖基地,并不意味著我們要親自去種養,而是要求藥材原料道地化。比如說人參,一定要是吉林的長白山地區,一定要保證它生長足夠年限(六年以上)。我們將在當地建立技術推廣中心、苗圃中心、種子中心,指導當地參農種植。我們還將建立飲片基地。優質的中藥原料是保障制造出極致產品的基礎。
融資要看未來發展。這次融資我們主要補充流動資金,流動資金補充以后,公司也就健康了,血液充足了,整個公司邁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記者:廣譽遠提出,3到5年銷售收入要突破30億,未來10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打造成為市值超千億的公司。這相當于5年內銷售收入翻10倍,10年內翻30多倍。你的信心何在?
郭家學:主要是公司產品和優秀的企業文化。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講求3個極致:極致產品,極致用戶體驗,極致品牌傳播,廣譽遠就屬于其中,且由創始之初,一以貫之。
產品之外,是優秀的企業文化。廣譽遠秉持晉商精神儒商文化,晉商繁榮四五百年,靠的是對義(社會責任)和利(企業利潤)的平衡。
至于在今后,3年、5年、10年,無論銷售額達到30億、50億還是百億,我們的信心就源于產品的安全、有效性。在中國傳統中藥企業里面,擁有兩個國家級保密產品的(龜齡集和定坤丹),目前只有廣譽遠一個企業。同時擁有3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藥企業(龜齡集、定坤丹和安宮牛黃丸),也只有廣譽遠一家。
記者:始于1541年的廣譽遠是清朝四大藥店之首,比北京同仁堂還要早。而2013年,廣譽遠收入2.68億,同仁堂收入87億;目前,廣譽遠市值60億左右、同仁堂250億左右。廣譽遠收入是同仁堂的3%,市值卻是同仁堂的35%,你覺得這是否正常?
郭家學:在定價里面,責任擔當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整個資本市場對廣譽遠未來成長空間的看好。
首先是東盛團隊過去經歷經營、債務危機,通過重組、廉價處置資產,償還了銀行32億債務,并因為國企擔保代償了8億元債務,依靠自身努力走出困境。東盛團隊沒有利用國家政策,以破產重整方式逃避債務,他的責任擔當為企業贏得了重生贏得了尊重,市場看中有責任感和有擔當的企業,并重新給予定價。
其次,東盛團隊曾成功經營過多家大型企業,創造了醫藥市場很多馳名全國的品牌:如白加黑、蓋天力等等,在管理和業務整合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實力。廣譽遠借助東盛團隊,力圖打造精品養生國藥的創新戰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并給予上述估值和評價。
記者:早在2000年,33歲的你就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你也曾經戰勝央企華潤、復星郭廣昌控股云南白藥,資本市場稱你為資本狂人,你喜歡這一稱呼嗎?為什么?
郭家學:無論喜歡與否,我管不住大家的嘴巴。但是,在過去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我們確實發現了整個醫藥行業所存在的并購機會。同時,也認為通過這些并購,對行業上下游產業鏈進行整合,能顯著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讓一個企業從區域性企業走向全國并且成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
實際上,并購、產業整合是一條很好的道路,雖然我們最終在世界500強的實驗(最初十來年我是在做一個實驗——用市場化手段創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失敗告終,但是我無怨無悔。如果我們當時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則不需要為現金支付問題頭痛不已。我只需要通過向云南白藥股東增發東盛股票的方式,就能進行產業鏈整合。
記者:2004年時,你擁有46家藥廠,控股云南白藥、麗珠集團等4家上市公司。你會否還用當年的激烈并購以及資本運作做大廣譽遠?當年的巔峰和最后的落寞,給你留下了什么教訓?
郭家學:其實對于廣譽遠,我們的思路跟過去不盡相同。過去長達18年的歲月中,我想要做大、用市場化手段去打造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現在,我不想做500強了,要做的是一家500年,甚至是1000年的企業。我將創建一家千年企業作為我一生的夢想,今后再也不會去想世界500強這些事了。
中間的轉變,緣于企業債務重組期間的兩次游歷(山西柳氏莊園和德國法蘭克福)。當時給我的震驚就是,這些企業從來沒有進入過世界500強企業,但是在他們身上都有神圣的文化烙印,他們幾百年延續傳承的是一種商業文明。子孫后代在今天,依然為古人所創造商業文明而受用、自豪、驕傲,我覺得這點就比500強更有價值。
記者:你曾經13個月沒有給員工發工資,但沒有一個管理層從公司辭職。你怎么做到這一點的?
郭家學:長達13個月時間沒有發工資,也沒有高層辭職,而且幾乎每一個高層都從家里拿錢來支持公司。他們都清楚,東盛隨時破產,借的錢就會打水漂。能渡過難關,因為東盛的企業文化。東盛在過去長達幾十年的管理實踐當中,確實是文化在管理公司,東盛文化就是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就是對天地君親師充滿敬畏的文化。
記者:對于中藥這個傳統行業,你如何運用互聯網影響目標人群?
郭家學:結合互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對消費者進行畫像,形成比較具象的目標人群。例如,35-60歲之間、成功人士、長期工作辛苦、積勞成疾,壓力很大,責任感很強等等,就是符合“龜齡集”產品的人群畫像。
實際上,早在“白加黑”時代,我們就已經對消費者畫像進行了探索。白加黑定位是白領,通過對消費者的行為分析,白領白天上班,下班后大多陪客戶吃飯。到家的時間大約為晚間九點-十點。上述白領在看完新聞后,一般會在門戶網站上度過大約1小時,瀏覽一下是否有最新的新聞。為此,廣告放置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晚間新聞和各大門戶網站。
如今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正在組建“數據銀行”,未來我們的廣告投放一定更加精準。今后的營銷一定是互動營銷,消費者關注的要與其探討。企業要尊重消費者,對所提出的意見、建議,認真地與其及時互動。讓消費者能夠了解我們的品牌、文化、產品的利益點,最后成為我們的粉絲。
記者:據行業人士稱,政府對發展中醫藥態度鮮明,而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醫藥消費的升級,疾病譜變化擴大醫藥消費需求,醫改以杠桿作用撬動醫藥消費需求快速釋放等四大因素將推動中醫藥行業進入“黃金十年”。你對此怎么看?
郭家學:中藥行業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將迎來100年最好的發展時期。中國夢最核心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中藥行業在中國,百年來的浮浮沉沉,關于其存續的雜音一直很多。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因為我們對自己文化的不自信,進而投射到中藥行業上。
廣譽遠的價值在于,經過百年、千年的傳承,它依然是造福中國人的健康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廣譽遠讓中醫中藥文化得到認同,在中華文化復興中作出貢獻。我們希望在締造商業文明的同時,也在締造社會文明傳承,成為一個偉大而有社會責任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