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一
柴靜從央視離職,再一次讓“知名主持紛紛離職”的央視成為焦點。盡管離職的原因尚未公布,但這兩年來關于柴靜去留的各種“爆料”終于可以畫上一個句點。與過去崔永元,李詠的離開不同,很多人相信,柴靜的出走預示著央視自身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秋天還未過去,央視卻似乎早早進入了“深冬”:“集體降薪30%”、“20余名員工被帶走”(其中不乏郭振璽、芮成鋼這樣的重量級人物)等壞消息不絕于耳。
在新媒體加速顛覆、反腐持續震蕩中,柴靜的出走,更堅定了人們對這個平臺衰落的判斷——在新媒體和靠“娛樂至死”上位的地方衛視面前,曾經的“創新發動機”,老了。
變革走到臨界點
李東生、郭振璽等人的落馬讓央視陷入輿論的漩渦之中。
“央視在財務上面按照規范的方法來審計,肯定可以查出問題。但這個問題有一部分其實是它畸形的用人機制。行政和市場交織進去后,它必須有這種怪異的賬才能夠維護。”一名接近央視的廣電行業人士表示。
一個央視記者,來自于工資體系外的“增收節支獎”占據他收入的至少五成以上,而這部分收入是最不規范的,一旦面臨變化,這部分收入將可能銳減。另外一種飽受爭議的制度,是央視的“發票報銷制”,項目制聘用的員工大半部分收入來自于此,“一個員工要通過絞盡腦汁才能拿到比較到位的收入,而這本來就是他們應得?!鄙鲜鰪V電人士感嘆。
這也許意味著,央視創新的動力在一段時期內會被大大削弱。資深欄目制片人江雪說,“最近這一段時間人心惶惶。你說郭振璽被帶走了,那頻道副總監或者跟他關系好的制片人會不會害怕?其他頻道的中層們會不會害怕?現在大家的心態就是求穩,能不出事就行,不求出彩?!?/p>
跟央視合作出品了《出彩中國人》《舞出我人生》的一名燦星傳媒員工講述了央視“出事”后他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臺里最近一個研究部門來燦星考察,以前做前期溝通時主要討論具體的議程設置問題,而現在對方關心的重點是,“能否幫我們找一個便宜的地方住?住宿標準千萬別超過350塊?!?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3/01/pepo201411pepo20141128-1-l.jpg"/>
“這讓我感覺到央視的這一輪整頓,會在各個環節具體細節上有所體現?!痹搯T工表示,下面員工做事的積極性短期內肯定會受影響。
“其實央視也不是沒有主動求變,這兩年它的思路逐漸變成打開市場,開門辦央視,其實它可能不是一種完全主動的意愿,但必須要這樣做。”燦星傳媒研發總監徐帆表示,因為它面臨的觀眾結構老化、觀眾總數減少,以及節目影響力的衰弱,已經到了一個必須要改變的臨界點。
改正的機會依然不多
央視并非沒有現象級節目?!渡嗉馍系闹袊匪闶瞧渲幸焕R詷O小的成本投入,獲得了“萬人空巷”級別的口碑,以及巨大的商業價值回報,但就在最近,《舌尖》系列的掌門人、央視紀錄片頻道總監劉文卻“被帶走”。
總導演陳曉卿曾透露《舌尖2》的商業回報比第一部漲了“20倍”,收入也早就“好幾億了”。但這樣一個節目,陳曉卿居然不想做第三部,他比以前更煩了,“每天在壓力中度過”。
在很多人看來,這有些匪夷所思:這么低的投入成本,這么高的市場回報,換做市場化的制作公司會欣喜若狂,像開發《好聲音》系列一樣把市場價值“吃干榨盡”為止。然而,這個項目居然是在對個人的激勵幾乎完全沒有的情況下,獲得了這么大的回報,就足以證明央視的創作能力和它的平臺價值還是巨大的。
體制沒有給個人賦予太多的激勵,反而是很多負面的壓力,導致央視雖空有強大平臺和資源,但創新成果寥寥。“央視10年來,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改革?!苯┍硎??;貓蟛黄降染蜁е赂瘮?,“他(郭振璽)有這么強的能力,正常管道回報不了,他主動或者被動都會從其他管道回報的?!苯┱J為,被帶走的都是“強人”,而不是碌碌無為之輩,例如財經頻道總監郭振璽和紀錄片頻道總監劉文,激勵機制的落后,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他們已經沒有多少改正的機會了,因為電視已經進入傳統媒體需要共同面對的衰落期。也是傳播手段和媒介功能的迅速轉變,在媒介融合的頂層設計里,優酷和澎湃,以及“學習粉絲團”、“四海微傳播”、“清遠清揚”等正在部分取代央視曾經盛極一時的政治傳播功能。
大浪淘沙,形勢比人強,個體的重要程度逐漸超越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離開的場面會不斷上演。
難掉頭的“大船”
其實,這并非央視史上的第一次知名主持人離職潮。觀眾最早的記憶應該是因主持《正大綜藝》紅遍中國,并于1994年離開央視的楊瀾。要知道1993年正是央視一個輝煌時代的開始,楊瀾的離開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還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
從此之后,停停走走的名主持人不少,如去往湖南衛視的何炅,鳳凰衛視的陳魯豫、上海東方衛視的方宏進,包括從政又重回熒屏的王志、進軍娛樂圈的黃健翔、2012年沖冠一怒的邱啟明……但直到此時,每一個人的離開,盡管原因不盡相同,但大多都還是緣于個人的際遇使然。
人們往往習慣用后來的聲名來判斷這些離去者成功與否。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何炅、楊瀾、陳魯豫等人應該算是成功的,他們現在的社會知名度比起央視時期不減反增。而另外一些原本已聲名顯赫的主持人,在離開央視這個國家媒體的大平臺之后,即使沒有淡出公眾的視野,也只是偶爾被人提及,風光不再。他們拋開“知名度”這種光環之下的重壓,無悔于內心的自由。
離開央視的崔永元每天下午才起床,現在不是因為失眠,而是因為自由無拘的生活。他發自內心地說:“我現在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只要不違法,沒人管??梢愿杂傻卣f真話?!?/p>
“現在我離開中央臺沒人審我的微博了,但我自己每次審好幾遍呢,先代表臺里審一遍,代表中宣部審一遍,再代表傳媒大學審一遍,發出來,還惹禍呢!”玩笑雖然有點不正經,但崔永元真正在做的《口述歷史》,那是一個現在不會播出也不可能出版,但是對得起子孫后代、對得起國家民族的事。這個事,他在央視做不了。
對于那些已經離開的人,他們得到了自由,而在風暴眼中的央視將向何處去?“我們身在其中的任何人都是過客,這是一艘太大的船,掉頭不易?!边@是白巖松在四年前寫就的一句話,但是,“最終起作用的,是觀眾與時代?!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