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灤能源化工股份公司呂家坨礦業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106)
淺談煤礦設備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
戚廣連
(開灤能源化工股份公司呂家坨礦業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106)
以開灤能源化工股份公司呂家坨礦業分公司設備管理現狀為例,論述了設備管理在煤礦企業的重要地位,以及企業設備管理的方法,分析了目前設備管理現狀,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煤礦設備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對策。
煤礦;設備管理;改進措施
開灤能源化工股份公司呂家坨礦業分公司是我國自行施工建設的全國最大的水力機械采煤礦井。近年來,隨著公司水旱轉型,井下生產條件復雜、環節系統多,設備數量急劇增加,特別是近幾年煤炭市場的持續下滑,給設備管理工作帶來了新要求、新課題、新挑戰。
目前呂家坨礦業分公司在籍設備10 069臺套。龐大的設備資產,只有依托科學有效的管理,才能帶來經濟效益最大化。隨著近年來設備技術裝備、數量、機械化水平急劇提高,加之礦井改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等對設備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特別是目前煤炭市場的險峻形勢,更需要通過建立完善配套制度,規范使用管理,理順管理流程,規范設備修理,改造和更新等,才能充分發揮設備的最大效能,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降低運營成本,以促進生產的持續發展。
(1)設備使用率明顯偏低,設備管理配套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2)重生產、輕管理的意識普遍存在,整體意識亟待提高。
(3)先期投入的設備逐漸進入老齡化,修理、備件費用投入嚴重不足,存在較多隱患。
(4)技術力量薄弱,技術手段落后。
(5)設備更新補充資金不足。
1.采取高效原則,有針對性地制定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計劃
堅持把設備管理與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相融合,瞄準集團一流、國內先進目標,立足高強度、高性能、高產出“三高”標準,大力引進先進綜采、綜掘設備,并結合礦井地質條件、煤層厚度、工作面傾角等實際情況,在使用過程中注意積累經驗,發現問題,積極與廠家聯合,加強設備的改進完善,不斷優化設備選型,形成了適合于不同煤層、門類齊全的綜采綜掘設備體系,實現了設備等級的跨越,提高了應對復雜地質條件的安全可控度。
采取學習、引進、消化、改造相結合的方法,逐步投入使用新型轉車平臺、自動道岔、自動擋車器、液壓支架卸車平臺等安全實施,安裝了自動風門、斜坡自動防跑車裝置、頂板壓力自動監測裝置等設施,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可靠保證。
2.實行設備檔案化管理
著眼于全面提高設備故障及時處理和超前防范能力,實施檔案化管理。在對礦井上下設備、設施進行重新摸底、分類梳理和匯總的基礎上,按照設備技術說明、運行功率、維修保養、注意事項等信息建立了詳細的運行管理檔案,為每臺設備科學制定設備養護和檢修周期,將每臺設備的名稱、型號、使用地點、對應的易損件名稱、型號、檢修和更換時間等信息詳細記錄在案,并根據每班設備運行狀況和實際工作情況及時進行更新,實現了設備檢修及時到位,零件更換有序有據,提高了檢修工作效能。
3.加強設備使用、管理人員培訓,提高整體人員素質
人是設備的使用者和維護者,人的技術素質高低,決定著設備的完好與否。為此,公司以實現“綜采適應型”向“綜采示范型”轉變為目標,建立了以“1個實訓基地”、“4個培訓基地”、“4個創新工作室”、“7個培訓站點”為依托和以單位每月對1~2個主要技術工種現場培訓2h、每季度對主要技術工種操作技能培訓不少于4 h;公司年度組織1次主要技術工種統一考試為主要內容的“1447”培訓網絡和“241”培訓模式,健全了技能參與分配機制和多證加薪制度,并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訓與模擬生產實景相結合,實訓基地與作業現場相結合,知識培訓與技術創新相結合,事故分析與實物對照相結合,構造原理講解與現場實物拆解、組裝相結合方法,通過不間斷地開展大講堂培訓、基地實訓、區科業余培訓以及“學練比”及“師帶徒”等活動和建立三級聯考、正向激勵機制,促進員工隊伍整體技術素質的提高,為確保設備正常運轉奠定基礎。
4.推行內部市場化,規范設備使用,提高利用效率
設備管理作為市場化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隨著內部市場化機制的推行,設備管理工作也由以前的強制管理轉化為現今的經濟型管理。如公司內部的設備租賃制管理,設備由無嘗試使用變為有償租用,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作用,轉變了重生產、輕管理的意識,降低了設備的閑置、積壓,大大減少了設備的投入數量,設備使用、完好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實現了設備管理效益最大化。
5.逐步推進完善信息化管理考核體系
著眼于實現設備基礎數據共享、優化設備管理流程、規范設備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分析判斷能力,實施信息化管理。在全面應用ERP管理軟件的基礎上,以地面生產設備為試點,應用計算機技術,研發建立了集設備狀態預警、報警功能,主要備件周期、各個點位潤滑周期、每個流程檢修項目周期等為一體的設備管理信息化智能管控系統,只要輕點鼠標,就能實時對點檢、檢修、故障、物料、成本、運行、維護、動力等進行分析,實現了對設備的動態管控,對于控制維修成本,延長設備生命周期,降低備件庫存,減少設備事故停機時間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實現了設備使用、管理、維護、消耗的最大效益。
6.扎實地做好設備綜合管理工作
設備管理的基本任務是掌握設備動態,建立、保管設備檔案,辦理設備調撥轉移手續,掌握設備技術性能狀態,編制審查設備購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計劃,掌握大修資金的使用,對設備實行全過程的管理。建立了設備綜合管理體系,完善設備綜合管理制度,配齊設備管理人員,實行流程化管理,扎實地做好設備綜合管理工作,確保設備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規范化。
7.認真落實規章制度
礦井設備管理的主要工作對象是設備,落實規章制度也必須以管好、用好,修好設備為主要工作內容。為降低過賬失誤率,確保交出人和接受人能夠準確掌握過賬設備的基本情況,實現移交零失誤,按照鏈式理論,制定了交接過賬確認制度;為增強各單位的成本意識,降低設備使用和回撤過程中的非正常磨損現象,制定了設備配件強制劃撥制度,對出現非正常磨損問題的,按照設備缺損件的原值,每月將費用從責任單位強制劃出,使日常修理費指標每年減少近150萬元。為加強設備的動態管理,提高設備使用單位的責任意識,促使各單位和員工正確合理使用設備并定期組織檢修,制定設備質量跟蹤制度、設備包機制度、設備強制檢修制度,對設備的日檢、周檢、月檢、季檢、年檢、節假日集中檢等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并建立了責任管理機制。
8.實行現場管理,強化綜合平衡
著眼于建立“大設備”管理格局、實施一體化管理。公司將設備管理納入生產、安全、經營、“培塑”、質量達標、文明創建、技能提升等各項管理工作之中,做到了各線、各專業、各部室、各級管理人員,現場檢查必查設備管理和運轉情況、設備完好狀況、設備維檢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及規范操作情況等,形成了人人重視設備管理、人人抓設備管理的管理局面。
煤礦的機電管理必須從基礎工作做起,以提高礦井機電設備安全可靠性為中心,以“管理、裝備、培訓”為原則,以管理機制統攬工作全局,以經濟杠桿為手段,通過制定設備管理規劃,完善設備管理運行機制,推行先進的設備管理方法和技術,扎實地搞好設備管理工作,不斷提高煤礦設備管理水平,確保煤礦穩定、持續高效發展。
F273
B
1671-0711(2014)10-0048-02
201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