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預測
解讀《關于做好2014年春耕化肥供應工作的通知》
1月26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農業部、鐵路總公司等11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2014年春耕化肥供應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六條主要措施:一、保障化肥生產原料供應;二、優先安排化肥鐵路調運;三、落實好化肥淡季商業儲備任務;四、提高農化服務水平;五、強化農資質量管理;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該類通知基本每年都要下發一次,那么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通知》又有什么樣的特點,透露出了怎樣的政策信息?對今年的春耕化肥市場又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以下是對今年11部委《通知》的具體解讀。
搞好春耕化肥供應,最主要的是要搞好化肥生產,而搞好化肥生產的關鍵點是保障煤電氣等原材料的供應。因此,《通知》中提出,在春耕備肥期間及用肥旺季,各地區、各部門要為化肥生產所需各種原材料供應保障積極創造條件。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要協調煤炭企業優先履行與化肥企業簽訂的供貨合同,保證化肥用煤供應;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各地電力供應部門應把化肥企業生產用天然氣(已簽署供銷合同的)、電力供應作為重點予以保證。
搞好春耕化肥供應的另一個有效手段就是搞好化肥淡儲,在下半年特別是冬季等農民用肥淡季時大量儲備化肥,以供來年農民春耕生產大量用肥之需,淡儲是化肥市場調控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對此高度重視,每年都由財政貼息鼓勵企業承儲,2013/2014年度化肥淡儲總量再增加200萬噸,至1800萬噸,創歷史新高。《通知》特別強調,有關部門已與化肥淡儲企業簽署2013/2014年度國家淡季商業儲備協議,將在春耕期間赴各地檢查淡儲任務落實情況。各承儲企業要切實履行協議,及時足量儲備并提前向基層銷區擺放,按要求報送儲備統計臺賬和當地化肥儲備及價格變動情況。各省級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區域內承儲企業的督促檢查。發現局部市場、個別時段、部分品種有斷檔脫銷跡象或價格快速上漲苗頭,地方有關部門和各承儲企業要及時報告主管部門,必要時經主管部門同意可提前投放淡儲化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各分行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優先對國家淡儲化肥承儲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我國幅員遼闊,化肥生產地與消費地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于資源稟賦不同,生產地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區,則消費地則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及東北等地,從生產地到消費地往往需要長距離運輸,在這種情況下,鐵路運輸就成為關鍵。《通知》要求各地鐵路運輸部門要合理調配運力,并優先保證四方面的化肥運輸需要:
一是山西、河南、山東、河北、甘肅、新疆、內蒙等地區氮肥向東北、華南和西南等地的運輸;
二是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等地磷肥向東北、西北地區的運輸;
三是青海、新疆地區鉀肥的外運;
四是國家淡季商業儲備化肥的調運。
《通知》要求鐵路部門,對化肥生產所需煤炭、磷礦石等原材料運輸要比照化肥給予重點支持。
近些年隨著我國化肥產能的迅速擴張,在數量上保證春耕用肥已不是大的問題,重心要轉移到保證化肥質量上來,打假成為保春耕的重點。《通知》要求要強化農資質量管理,要從生產源頭抓好化肥質量監管,重點查處復合肥、復混肥含量以低充高、品質以劣充好以及摻雜使假等行為。對虛假廣告、標識欺詐、計量違法等坑農害農行為,以及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價格欺詐、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等價格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決不姑息。
據山東、安徽等地的復合肥廠家反映,近些年,化肥行業造假打假表現出以下幾個新特點:一是制假窩點日趨分散隱蔽,往往都在鄉鎮和村中,甚至轉移到農民家里,隱蔽性增強,給打假帶來了一定難度;二是一些經銷商在暴利驅使下,與不法企業共同造假,一個負責生生產,一個負責銷售,使造假案情更復雜,更難于查處;三是由于市場環境不好,有一些企業迫于生存鋌而走險,制假售假;四是執法部門處罰力度整體不夠,部分地區甚至存在地方利益保護的問題。
為保障農民用肥質量,使打假更有針對性,更有成效,應該政府、企業聯動打假。有企業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建議大型企業聯合起來建立共享平臺,共同打擊假冒偽劣;二是希望質檢、工商、農業和公安部門等聯動執法,建立化肥打假快速通道,防止互相扯皮;三是現在刑事立案的起點是5萬元,建議適度降低刑事立案最低標準,加大對違法企業的震懾力度;四是建立企業信用檔案,設立違法企業黑名單,對于市場抽查中發生質量連續不合格情況的企業,可采取取消生產許可證的處罰措施;五是提高生產企業準入門檻。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我國共生產化肥7153.7萬噸(折純量,下同),較2012年增長4.89%,產量首次突破7000萬噸大關,再創歷史新高。
分品種看,鉀肥產量增幅最大,2013年全國共生產鉀肥593.02萬噸,比上年增長16.3%,我國的鉀肥自給率也提高至53%左右;氮肥產量增幅排在第二,2013年全國共生產氮肥4927.46萬噸,比上年增長5.87%;磷肥由于價格低,企業開工負荷不高,產量不增反減,2013年全國共生產磷肥1632.87萬噸,比上年下降1.37%。我國化肥產量的不斷增加,為保障春耕用肥奠定了良好基礎。
日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門會同行業協會、化肥生產流通企業等,圍繞促生產、保供應進行了春耕化肥供需形勢分析會商,認為2014年春耕化肥整體供大于需,資源保障程度高,價格較為穩定。
調研顯示,2013年10月-2014年1月間,國內化肥生產基本正常,產量同比有所增長,主要品種均供大于求;流通環節儲肥較為充裕,批發等中間環節庫存略有減少,但主要淡儲企業資源下擺比例提高,總體庫存高于上年。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李壽生介紹,近兩年來,國內氮肥行業投資熱情高漲,產能增長勢頭迅猛。2013-2015年,國內將新增合成氨產能約1500萬噸、尿素產能2000萬噸。到2015年,全國合成氨產能將達8350萬噸,占全球的37%;尿素產能達9500萬噸,占全球的44%。從化肥資源供應方面看,完全可以滿足春耕、秋播等旺季用肥需要。
自2007年后,國家發改委等部委每年都要下發關于做好春耕化肥生產供應的通知。
1、2007年《通知》主要內容:一、認真落實促進化肥生產流通的各項政策;二、認真做好保障化肥生產供應的各項工作;三、繼續控制化肥出口;四、切實做好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工作;五、加大化肥價格監督檢查力度;六、加強化肥市場和質量監管;七、加強輿論引導工作。
2、2008年《通知》主要內容:一、努力增加化肥生產;二、落實扶持化肥生產流通的優惠政策;三、加強資源調度;四、保障化肥運輸;五、嚴格控制化肥出口;六、穩定化肥價格;七、加強化肥價格、質量和市場監管;八、指導農民科學施肥;九、促進農民售糧備耕;十、加強對化肥供應工作的領導。
3、2009年《通知》主要內容:一、做好化肥生產原料的供應保障工作;二、落實扶持化肥生產流通的各項優惠政策;三、支持化肥生產流通企業所需信貸;四、完善化肥進出口和淡儲調控;五、加大化肥市場監管力度;六、加強對化肥供應工作的領導。
4、2010年《通知》主要內容:一、保障原材料供應;二、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三、加強運輸和信貸支持;四、做好淡儲調控;五、維護市場秩序。
5、2011年《通知》主要內容:一、充分認識做好當前春耕化肥供應工作的重要意義;二、保障化肥生產原料供應;三、加大鐵路運輸支持力度;四、繼續實行各項化肥生產流通優惠政策;五、做好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工作;六、督促農資企業積極購銷;七、加強市場和價格監管。
6、2012年《通知》主要內容:一、加強化肥生產原料的組織供應;二、加強化肥運輸調運;三、落實好化肥淡儲任務;四、認真整頓化肥市場秩序;五、積極開展為農服務。
7、2013年《通知》主要內容:一、保障化肥生產;二、加強鐵路調運;三、做好淡季商業儲備工作;四、嚴格出口管理;五、提供優質農化服務;六、維護市場流通秩序;七、行業協會引導企業加強自律。(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