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張弛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設備采購科,天津 300052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云平臺的三維醫學影像后處理在醫院中的臨床應用越來越重要。近年來,醫學影像技術不斷發展,三維影像融合的需求不斷增加,醫院與患者常常面對以下問題:① 多名醫生排隊進行三維后處理,浪費時間; ② 同一病人做過的CT、MRI、PET影像,只能進行二維對比,無法進行三維融合對比;③ 一些病例的調閱速度慢。而基于云平臺的三維醫學影像后處理實現了資源的虛擬化,不但節省了醫生的時間,還可進行三維融合對比,對疾病的診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將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按需求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它統一管理大量的物理資源,并將這些資源虛擬化。云計算可以按照用戶對資源和計算能力的需求動態部署虛擬資源,而不受物理資源的限制[3]。
三維醫學影像后處理云平臺運用云計算將軟件資源虛擬化,醫生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快速調閱原始影像數據,進行高級三維后處理,打破了影像科傳統的工作模式,從而解決了臨床醫生排隊等候做三維的問題。三維后處理云平臺投入使用之后,醫生只需要一臺聯網的計算機,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該服務,實現了多名醫生同時做三維影像后處理的方式。
三維醫學影像后處理云平臺不僅節省了醫生的時間,還增加了醫院的空間利用率。之前每一臺設備都要配備一個工作站,占用了醫院很多的空間,而三維醫學影像后處理云平臺不需要額外增加工作站,只需要能聯網的電腦即可。基于云平臺的優勢建立現代化醫院綜合管理系統,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已成為各大醫院探索的新方向[4]。
醫學影像設備是醫院醫療設備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醫院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不僅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重要保障,同時為臨床科學研究提供重要平臺,對醫院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大部分醫院只能使用二維影像的對比和融合,而無法進行多設備的三維影像的對比和融合。主要原因在于:CT、MRI、PET等設備自帶的三維工作站只能使用一種設備影像的三維后處理,比如CT的三維工作站只有CT模塊而沒有MR、PET模塊,就無法進行兩個影像的三維融合。
每一種影像設備都有各自的優點:PET、SPECT屬于功能成像技術,主要探測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功能、代謝改變,但是無法顯示臟器或者病灶的解剖細節;CT、MRI可顯示解剖結構圖像,有較高的分辨率但無法提供臟器的功能信息,兩者具有互補性[5-7]。例如,我院經常使用的是PET/CT或者MRI/PET的三維融合。以前醫生在CT或MRI影像中觀察到病灶后再觀察PET圖像,憑借經驗猜測病灶的位置,這種方法有很大的誤差,并不能完全確定病灶的位置。但是三維后處理云平臺的應用使醫生可以進行圖像的三維融合,在一幅圖像上就可以看到病灶的具體位置,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8-9]。
CT和MRI有各自的優點:MRI的軟組織對比分辨率較高,它可以清楚地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軟組織,在神經系統、心臟、大血管疾病的診斷中具有明顯的優勢;而CT在肺部病變的檢查及早期腦出血等病變的顯示中表現突出。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影像需要三維融合、對比、重建,使之更為準確地幫助診斷,從而減少醫療事故。而高級三維后處理云平臺實現了資源的整合和虛擬化,可為醫生提供多角度的視角,使醫生方便、快捷地對病灶進行分析和處理,提高診療水平和效率[10-11]。
三維醫學影像后處理云平臺包括心血管圖像后處理分析平臺、心臟鈣化積分分析平臺、高級呼吸系統分析平臺、高級結腸智能分析平臺、高級自動融骨及血管分析平臺等。
利用自動冠脈分析功能可以自動得到冠脈樹的VR圖像,并能夠通過“零鍵式”操作快速完成冠脈的自動識別、提取和測量。冠脈的后處理包括:曲面重建,斜面、矢狀面、橫斷面等重組,重建的圖像可以保存以便回顧分析。
高級肺結節分析平臺對肺結節的檢出、診斷具有重要作用[12]。在發現肺結節后,將肺結節獨立分離,定量分析結節的容積、成份、密度及倍增時間,評估結節的良惡性,同時可自動與同一病例的相關檢查數據自動鏈接。
高級自動融骨及血管分析平臺能夠自動分析三維血管成像,顯示并儲存選定血管的各項信息,包括狹窄分析、血栓定位、支架前后常規檢查以及血管扭曲成像等[13-14]。
在很多疾病的診斷中,臨床醫生感興趣的其實是圖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人體的很多組織都離得很近,在剪切不感興趣的部位時,經常一不小心就切除了主要部位,從而導致感興趣圖像的不完整性[15]。高級三維后處理功能中有區域生長法,不小心切除的組織可以通過區域生長法補回完整的結構,對診斷正確率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總而言之,三維醫學影像后處理云平臺可以實現資源的虛擬化共享,醫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快速調閱原始影像數據,進行三維后處理;對于開展影像遠程會診、影像轉診、遠程教學等服務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提高醫院的診療水平、影像設備的使用效率,進而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費用。
[1] 成薩薩,姚琴,田麗麗,等.基于云計算技術的醫院信息系統集成[J].中國數字醫學,2013,(9):2-4,9.
[2] 李浩,薛鐳,朱巖.基于云計算的醫療信息共享體系[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1,8(3):65-69.
[3] 曾旭東,劉少芳,彭華.應用云計算技術實現區域衛生信息共享平臺[J].中國數字醫學,2013,8(2):73-76.
[4] 劉穎,高現霞,溫馨,等.云計算對于醫院信息平臺建設的意義初探[J].中國病案,2012,(11):34-35.
[5] 尚秋菊.基于云計算技術區域醫療信息云平臺探索[J].電子世界,2013,(13):3-4.
[6] 全筱筱.基于云平臺的現代化醫院綜合管理系統的構建[J].中國醫院,2013,(8):43-45.
[7] 岑秀飛.基于云平臺的移動醫療項目的設計與實現[J].科技傳播,2013,(12):219-220.
[8] 王林艷,陶玲,王惠南.一種基于三維重建的醫學圖像融合方法[J].醫療設備信息,2007,22(5):6-9.
[9] 戈欣.CT、MRI影像融合技術對放射治療引導的作用[J].中國數字醫學,2009,4(9):52-54.
[10] 趙巖,孫健,楊學軍.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及進展[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2,12(6):645-650.
[11] 趙立春,梁健,黃國東.淺析云計算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4,(2):12-14.
[12] 馬錫坤.基于云計算平臺的醫療信息應用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療設備,2013,(11):84-85.
[13] 林楓,朱月蘭,孫超.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研究[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2,9(6):11-14.
[14] 岳紅麗,張侃.云計算在區域醫療信息化中的應用探索[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2,(8):141-147.
[15] 陳華林.云計算在醫療行業的應用[J].科協論壇,20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