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動態
4月17日,天脊集團27萬噸/年硝酸項目的核心設備吸收塔成功吊裝,這標志著此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關鍵階段,預計今年7月打通流程產出產品。
年產27萬噸硝酸項目,是天脊集團發展規劃精細化工產業鏈的配套項目,將為企業下一步生產己二酸、尼龍66、己內酰胺等精細化工、新材料化工創造條件。該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雙加壓法硝酸生產工藝,加之原有年產規模81萬噸硝酸裝置,硝酸總產能將達到108萬噸/年,標志著國內最大的硝酸裝置將在天脊建成。
天脊集團是我國最早引進的以煤為原料、采用現代煤氣化技術生產合成氨,最終產品為硝基化肥、硝基化工、精細化工產品的大型現代化企業。
近年來,天脊集團緊緊抓住山西省轉型發展和建設綜改試驗區的歷史機遇,以加大項目轉型建設力度為抓手,堅持走高起點、高標準、高技術含量的技術路線和高質量、特異化、差異化、高端化的產品路線,以世界頂尖煤氣化新技術新工藝與山西煤炭資源相融合,為“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戰略探索出一條有效路徑。
按照突出分鏈同步實施的原則,天脊集團立足硝基化肥、硝基化工的延伸和拓展,重點打造特色肥料、硝基化工和新材料、能源和石化產品替代產業,加快推進新建項目的建設。
30年來,從單一的化肥企業到以硝基產品為主的多元型煤化工企業,再到以硝基化工為主體的工業園區,天脊集團實現了企業轉型升級的蝶變。
天脊集團對魯奇爐煤制氨增產50%技術形成了集設計、開發、操作控制于一體的技術知識體系,首次開發和集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上第一套年產45萬噸魯奇煤制合成氨工藝軟件包。解決了許多歷史遺留難題,為兄弟單位的技術改造或新項目的方案優選提供了成功的經驗,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煤化工事業的發展。
天脊集團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在原有裝置的基礎上完成百余項技術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硝酸磷鉀肥生產專有技術。通過優化重組硝酸磷肥干線裝置生產流程,研究生產氯基三元肥生產原料的科學配比,成功生產氯基高濃度三元肥;通過對酸解、過濾工段的改進及增加酸解液中酸不熔物分離設備等可實現低品位磷礦的生產,大大拓寬了裝置的原料供應;通過對產品中微量元素的標定,制定出了硝酸磷肥的國家標準。
天脊集團開發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68%硝酸裝置工藝國產化專有技術和硝酸銨鈣生產技術專利。《苯絕熱硝化堿性廢水處理及高端回用新工藝的開發與應用》、《合成氣壓縮機組控制連鎖方式的創新優化》、《快速測定工業硝酸中重金屬的方法研究》等三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同行業國內領先水平。同時,完成了利用硝酸磷肥副產品生產硝酸銨鈣、土壤調理劑等項目;完成了高酚煤氣水處理的研究、復肥廢渣洗水回用研究等;與加拿大NORAM公司、韓國SK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等就硝基苯精制技術、硝酸磷肥裝置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硝酸生產技術、硝酸磷肥生產技術等進行了技術交流和研發推進工作。
近年來,天脊集團被評為“中國化工行業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和“全國肥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十強企業”。企業擁有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級榮譽200余項、國家專利授權32項,主持參與起草國家、行業標準56項。企業技術中心在2013年度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取得89分,位列887家參評單位第56位,居山西省前三位。
(王愛軍)
近日,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開展2014年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和2013年合理化建議成果申報工作,自編的科技期刊《六國科技新視野》及優秀論文評選、獎勵規定也“浮出水面”。這些工作,都是旨在搭建獻智平臺,鼓勵員工獻計獻策、小改小革、技術研發,加快創新發展,打造“智慧企業”。
近年來,六國化工以創新促發展,積極搭建創新平臺,鼓勵全員開展創新活動,在企業提質增效、降本降耗、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顯著效益。如該公司自行研發、設計,分別于2012年5月和2013年5月實施的機運車間B4201、B3201溢流磨復合型襯板改造及增加中間單層隔倉板技改投用以來,大大延長了球磨機襯板使用壽命,每臺磨機年節約材料成本、維修成本逾30萬元,且大幅提高了臺時磨礦產量,每臺磨機年節省電費約94萬元。與此同時,該項技改還提高了磷礦漿細度,提高了礦漿反應效率,有利于提高裝置磷收率,降低磷石膏殘磷。
于2013年5月實施完成的磷銨車間121系統中和尾氣低位熱能利用技改,不僅回收了熱能、減少了尾氣排放量,還減少了濃磷酸使用量,減輕了上游車間供酸壓力。按95%的裝置開車率計算,年可創造經濟效益146.8萬元,且減輕了尾氣洗滌系統負荷,有利于降低外排尾氣中氨、塵含量。
六國化工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公司已有6項發明、38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受權。推動科技創新、加速產品創新、增強發展后勁是該公司實現2014年度目標任務的主要工作舉措之一。為此,該公司將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疑難雜癥”,并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做好儲備項目的前期調研及技術收集、研究,為產業升級提供支撐。強化科技管理,關注國家科技與產業政策動向,加強科技信息收集,做好各類科技項目申報、管理及檢查驗收工作。積極培養自身科技力量,加大相關人員培訓和經驗交流力度,提升技術人員自主研發能力。大力開展以“提質、降耗、增效”為主題的全員合理化建議征集及成果表彰、科技論文評比表彰等活動,鼓勵員工對經營管理、產品質量、技術開發、安全生產、設備工藝改造和黨群精神文明建設等各方面工作進行創新性思考和實踐。
(陳沐)
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廠進行工藝優化科學調整,節創效益311萬元。
據了解,該廠合成氣裝置一次脫碳再生系統,用低壓蒸汽進行熱再生,每小時蒸汽消耗量平均達10噸,用量過大。為此,這個廠組織技職人員通過工藝優化,首先調整溶液循環量,將循環量控制在200立方米/小時左右,然后將再生塔溫度控制在103℃,低于平均控制的105℃,以減少蒸汽用量;同時降低溶液再生度,并在操作中把再生塔的液位嚴格控制在70%,以避免因液位過高引起波動需要消耗蒸汽。通過采取這些措施,該廠平均每小時節約蒸汽2噸,全年節約蒸汽量17280噸,以現蒸汽價格每噸180元計算,全年可節創效益311萬元。
4月23日,四川鹽湖匯力貿易有限公司在成都揭牌,新公司的股東有四家:青海鹽湖、四川匯力農資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中農集團控股四川農資有限公司和四川鎣峰實業有限公司。這幾家都是實力雄厚的企業,青海鹽湖目前擁有400萬噸/年的鉀肥產能,是國內鉀鹽領軍企業。與鹽湖合作的四川匯力是當前國內實力最強的民營農資連鎖企業,擁有俄羅斯“烏拉爾”大顆粒鉀肥的獨家代理權,其在老撾的鉀肥項目已正式投產,該公司與鹽湖的合作使其擁有的鉀肥產品涵蓋了中國鉀肥的所有來源。
新公司的成立是企業推進走出去戰略中的重要一步,不僅充分發揮了生產企業資源開發的優勢,幾方的聯合還將大幅度提升“鹽橋”鉀肥產品在西南和兩廣地區的銷量,更增加了國產鉀肥在目標市場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