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費爾德斯坦
中國消費增長的健康路徑
馬丁·費爾德斯坦
中國決策者希望增加消費占GDP的比重,鼓勵醫療保險的制度性變化能極大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
更高的消費支出將提高普通中國家庭的生活水平,個人認為這是“中國夢”的首要要素。更快的消費支出增長還能逆轉最近的GDP增長減速之勢,滿足農村地區數百萬中國人和數百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所需。
目前,消費支出只占中國GDP的36%,大約為美國和西歐比例的一半。這反映了中國家庭收入占GDP總量的比重較小以及家庭儲蓄率較高等現狀。
由于勞動力市場趨緊推升薪資水平,以及城鎮化將勞動者從低生產率的農活轉入城市中薪資待遇更高的職業就業等因素,中國官員希望家庭收入的提升能夠提振消費支出。
另外一個更簡單、見效更快的提升消費支出的方法就是:降低家庭儲蓄占收入之比。中國家庭為什么喜歡儲蓄?主要原因之一是確保有足夠的錢支付高額醫藥費,以備不時之需。政府的全民醫療保險非常初級,私人健康保險普及率也比較低。因此家庭只能存儲大量現金,以防有朝一日需要在醫療上花費重金。
私人健康保險能夠將來自個人——或他們的雇主——的相對較小的保險金集中起來,為遭遇大病者支付高額醫藥費,從而讓過度儲蓄不再必不可少。
因此,中國政府可以通過鼓勵個人或雇主購買健康保險大大降低家庭總儲蓄率。擁有這類保險的個人不再需要面對高額醫藥費的風險,從而能夠將更多的錢用于消費。
鼓勵購買健康保險的最直接方式是將雇主購買保險的開支從雇員應稅所得中扣除。在美國和英國,這都是非常有效的激勵購買私人保險的措施。稅收優惠還可以擴大到個人購買健康保險行為,辦法是在個人應稅所得中扣除保險費。
目前,中國在鼓勵雇主退休金儲蓄方面動用了稅收激勵。中國政府最近修改了稅法,將雇主支付雇員退休金計劃開支從應稅所得中扣除,并且在養老金計劃中所累計的資金均可免稅。這種有稅收優惠的雇員儲蓄計劃是更全面的社會保障退休金的優質替代品,但也存在增加家庭儲蓄而非消費支出的副作用。
相反,為雇主支付健康保險開支提供稅收豁免可以讓雇員用健康保險代替大量個人現金儲備,從而有助于減少國民儲蓄。
如果中國政府果真使用這一方法刺激購買保險,應該將稅收優惠限于對昂貴醫療(如糖尿病治療等)的保險上。換句話說,能獲得稅收優惠的健康保險應該自付比例較高。將稅收優惠集中于這類重大風險保險能減少浪費性扭曲,以免將更多的錢花在次要健康狀況上——因為這些“小病”并非刺激家庭儲蓄的主要因素,并且也不需要依賴保險。
健康保險的總體擴張還能增加醫療服務供給量。如果保險刺激了這類需求,私人供給者也將進入醫療市場。中國政府可以在不必買單的情況下擴大醫療服務供給,因為消費者可以用保險付賬。
簡言之,對購買昂貴醫療成本保險實施稅收優待將降低國民儲蓄率,增加消費支出,降低公眾對醫藥費負擔的焦慮,并提高醫療服務供給量。這或許能幫助中國早日實現中國夢。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獨家授權)
馬丁·費爾德斯坦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任里根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以及權威智庫國家經濟研究局局長
責編:王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