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聞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4年4月24日表決通過了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該法律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現行的環保法于1989年12月26日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2011年,環保法的修訂被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計劃,2012年8月、2013年6月、2013年10月、2014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保法修正、修訂草案進行了四次審議,其間還廣泛征求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這次環保法的修訂,主要包括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提高公民環保意識、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對霧霾等大氣污染的治理和應對、明確環境監察機構的法律地位、完善行政強制措施、鼓勵和組織環境質量對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排污費和環境保護稅的銜接、完善區域限批制度、完善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對相關舉報人的保護、擴大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加大環境違法責任等十二個方面。
新修訂的環保法對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作出了更多有針對性的規定,如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等。新法還要求重點區域、流域應制定限期達標規劃,并采取措施按期達標。這為全國總體環境質量改善提出了制度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具體要求。新環保法的法律條文從原來的47條增加到70條,增強了法律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
修訂后的環保法,加大懲治力度成為立法重點之一。新環保法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五十九條中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因為加入了“對拒不改正的排污企業實施按日計罰”,“對嚴重的違法行為采取行政拘留”,以及“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在面對政府的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時要引咎辭職”等內容,被專家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
修訂后的《環保法》第四十九條專門在農業生產和科學合理用肥用藥方面做出了嚴格要求。該條指出: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農業等有關部門和機構應指導農業生產經營者科學種植和養殖,科學合理施用農藥、化肥等,科學處置農用薄膜、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防止農業面源污染。
新環保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完善了生態保護紅線、污染物總量控制、環境與健康監測及影響評價、跨行政區域聯合防治等環境保護基本制度,強化了企業污染防治責任,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還就政府、企業公開環境信息與公眾參與、監督環境保護作出了系統規定,修訂后的環保法律對于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汪家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