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榮,李倩
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 科技科,
廣東 廣州 510663
中日血液透析模式比較
涂榮,李倩
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 科技科,
廣東 廣州 510663
本文分別介紹了中國和日本血液透析模式,并且對兩者的優缺點進行了比較,指出日本血液透析模式的優越性會越來越明顯,這也是未來我國血液透析治療的發展趨勢。
慢性腎臟病;血液透析模式;中央供液系統
慢性腎臟病是當今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國內外流行病數據表明,我國慢性腎病患者數量超過1億人[1]。參照國內外終末期腎病的發病率,我國終末期腎病患者數量接近200萬人。
目前終末期腎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血液凈化技術的一種,利用半透膜原理,通過擴散將流體內各種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移出體外,達到凈化血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目的[2]。
由于缺乏經濟和醫療資源,中國終末期腎病患者透析治療率較低。根據中國血液凈化學會的一項調查估測,2008年中國大陸的終末期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比率為71.9/100萬人口,年度透析增長率為52.9%[3]。
而我們的鄰國日本,在血液透析規模和透析質量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截至2012年底,日本擁有血液透析設施4233處,血液透析設備124930臺,慢性透析患者已經達到309946人,相當于2043.7/100萬人口接受了透析治療。治療時間>5年的患者數量比例超過50%,其中最長1例透析時間高達44年9個月[4]。這與日本采用的血液透析模式密不可分,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具備發達的醫療科技水平和嚴格的管理水平。
目前中國血液透析采用的模式:僅使用單人用透析裝置進行治療。血液透析所需的透析液均由每臺單人用透析裝置本身的配液系統, 通過混合AB濃縮液、RO水進行配制。根據濃縮液的供應方式,可以分為桶裝濃縮液供應和濃縮液中央供液系統供應。
1.1 桶裝濃縮液供應
按桶裝濃縮液的來源,可以分為成品購買和人工配制。由于成品濃縮液價格昂貴,并且運輸、保存的成本較高,除了部分透析量很少的血透中心采用成品濃縮液進行透析外,絕大多數血透中心使用透析濃縮干粉自行配制濃縮液[5-6]。使用成品濃縮液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配置圖,見圖1。
國內濃縮液人工配制可分為手工攪拌配制和使用攪拌器配制兩種方法。手工攪拌配制是醫護人員根據配液量,用天平、量筒等量具稱量好所需干粉和反滲水的質量和體積,一起加入到容器中通過手工攪拌進行溶解。
此方法費時費力,易受污染,易引發人為誤差造成離子濃度偏離標稱值,且對成品濃縮液無檢測,無法保證濃縮液質量,風險較高。目前較為常見的配液方式是使用攪拌器配制。醫護人員根據配液量將干粉加入攪拌桶,并人為控制RO水加至桶上定量的刻度線,開動攪拌器進行攪拌配制。此方法用機器代替了人工攪拌的勞動,但需人為控制加水量,濃縮液溶質濃度易存在誤差;并且未對成品濃縮液進行檢測,無法消除人為錯誤帶來的風險。使用人工配制濃縮液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配置圖,見圖2。
1.2 濃縮液中央供液系統供應
桶裝濃縮液供應需要醫護人員將桶裝濃縮液從庫房或者配液間運送至單人用透析裝置處,需耗費大量體力勞動,因此少數的三甲醫院血透中心使用了濃縮液中央供液系統。該系統的功能是通過循環管路將配制好的濃縮液傳送至單人用透析裝置終端使用[7]。這種方式需要對單人用透析裝置吸液口進行改裝,仍然是通過單人用透析裝置配置透析液。主要配置圖,見圖3。
使用濃縮液中央供液系統可節省醫護人員搬運桶裝濃縮液的勞動,但由于濃縮液溶質濃度較高,具有一定的腐蝕性,且容易結晶導致管路堵塞,因而對管路、泵、閥門、監測探頭的材料要求較高[8-10]。單人用透析裝置吸液口處需加裝管路連接至濃縮液循環管路,但加裝的這段管路的消毒質量目前仍無標準的操作規程來保證[11]。
日本血液透析治療主要采用的模式:使用全自動中央供液系統供應透析液,配合多臺透析用監視裝置進行常規治療,同時配備少量單人用血液透析裝置進行個性化治療。整套系統由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裝置(下稱RO裝置)、AB粉末溶解裝置、透析液供給裝置、透析用監視裝置、單人用透析裝置及循環系統組成。其主要配置圖,見圖4。
(1)RO裝置及RO水循環系統:原水經過RO裝置凈化變成RO水后,進入RO水循環管路中,分別供應給單人用透析裝置、AB粉末溶解裝置和透析液供給裝置使用。常見型號有:東麗公司TW系列、日機裝公司DRO-NX型[12]等。
(2)單人用透析裝置:即中國國內目前普遍使用的血液透析設備。使用桶裝AB濃縮液,通過裝置本身的透析液供給系統,將濃縮液和RO水配制成透析液進行治療。完整的透析液供給系統包括:溫度控制系統、配液系統、除氣系統、電導率監測系統、超濾監測和漏血監測系統等[13-14]。常見型號有:東麗公司TR-8000型、日機裝公司DBB-27型、尼普洛公司NCU-18型等。
(3)AB粉末溶解裝置:將AB濃縮干粉和RO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制備成血液透析用AB濃縮液,并通過管路輸送至透析液供給裝置。與中國國內使用的濃縮液攪拌器需要人工控制RO水量不同,日本式的AB粉末溶解裝置均為全自動控制。醫護人員將當日透析所需分量的干粉放入溶解罐體后,由裝置自動完成混合、攪拌、輸送等功能。常見型號有:東麗公司TP系列、日機裝公司DRY系列等。
(4)透析液供給裝置:該裝置相當于單人用透析裝置中的配液系統和電導率監測系統,可以選裝溫度控制系統和除氣系統。透析液供給裝置將AB濃縮液和RO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制備成透析液,并通過循環管路輸送至多臺透析用監視裝置使用。根據不同流量需求,透析液供液能力一般在5~25 L/min可調,即最多可同時滿足50臺透析用監視裝置使用。該裝置一般內置兩個攪拌槽交替使用,保證在單一故障情況下也可以持續提供透析液。常見型號有:東麗公司TC-HI型、日機裝公司DAB-NX型、尼普洛公司NCS-V型、JMS公司BC-PURER02型等。
(5)透析用監視裝置:該裝置與單人用透析裝置的區別在于不具備配液系統,透析液的制備由透析液供給裝置完成,該裝置只為透析液提供動力,同時具備電導率監測、溫度控制等功能。透析用監視裝置必須與透析液供給裝置聯合使用。常見型號有:東麗公司TR-3000M型、日機裝公司DCS-100NX型、尼普洛公司NCV-2型、JMS公司GC-110N型等。
通過對比日本全自動中央供液系統和中國單人用透析裝置這兩種方式,可以看出中日血液透析模式的優缺點。全自動中央供液系統和單人用透析裝置對比,見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全自動中央供液系統比單人用透析裝置略顯不足的地方在于:
(1)透析液配方單一。單一的配方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患者的常規透析治療,對于需要進行個性透析的患者,可以通過透析排班,不同治療班次使用不同透析液配方,或者通過搭配少量單人用透析裝置來解決。
(2)系統故障影響較大。全自動中央供液系統發生故障時,會影響所有透析用裝置的運行,因此對全自動中央供液系統的產品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日本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和技術改進,產品在設計上采用了冗余備份和多重安全防護,并且通過嚴格的周期性檢查和保養程序,使因系統故障造成的血透中心癱瘓的概率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
(3)治療管理要求較高。使用全自動中央供液系統進行治療時,必須等全體患者結束治療后,才可以對循環管路進行消毒[15],這對血透中心的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且也要求患者嚴格遵守治療時間。
除了以上3點之外,全自動中央供液系統不但可以省去堆放血液透析濃縮液的場地,省去醫護人員配液、提桶的體力勞動,縮短血液透析治療的準備時間,簡化血液透析操作,而且可以減少血液透析濃縮物原料的浪費。隨著未來透析患者數量的增加和血液透析中心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日本血液透析模式的優越性會越來越明顯,這也是未來我國血液透析治療的發展趨勢。
[1] 朱戎,鄧躍毅.對血液透析患者中醫治療的體會[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6):551-552.
[2] 黎磊石,季大璽.連續性血液凈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31-38.
[3] Liu ZH.Nephrology in China[J].Nat Rev Nephrol,2013,9(9):523-528.
[4] 日本透析醫學會.図説わが國の慢性透析療法の現況2012年12月31日現在[R].東京都:日本透析醫學會,2013:1-24.
[5] 劉曉雯,王敏,葛毅.血液透析機主要性能參數的質量控制檢測[J].中國醫療設備,2013,(9):62-63.
[6] 郭赤,蘇東東,趙育新.血透中心透析液配液設備的技術改進[J].中國醫學裝備,2012,(10):37-38.
[7] 余華良.血液透析中心現有配液供液方式存在問題的探討[J].醫療裝備,2009,22(12):77-78.
[8] 徐洪琴.中央供給透析液的質量控制[J].全科護理,2013,11(15): 1421-1422.
[9] 青琴.6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狀況淺析[J].農墾醫學, 2011,33(3):238-239.
[10] 徐丹,曹沛沛,陳玉鳳.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細菌污染調查與分析[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3,7(8):492-493.
[11] 劉中先.血液透析濃縮B液細菌污染探源[J].中外健康文摘,2012,(40):141-142.
[12] 王質剛.血液凈化設備工程與臨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20.
[13] 徐丹,張群,梁玉紅.大連血液透析中心透析液和透析用水及環境的細菌學監測與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8,7(4):278-279.
[14] 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85-87.
[15] 周曉玲,沈霞,俞青松,等.血液透析液集中供液系統消毒間隔時間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8):2800-2801.
Comparison Between Japanese and Chinese Haemodialysis Modes
TU Rong, LI Qian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Medical Devices Quality Surveillance and Test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Chinese and Japanese haemodialysis mode, and compar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advantages of Japanese haemodialysis mode will be more and more obvious,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alysis therapy in China.
chronic renal failure; haemodialysis mode; central delivery system
R197.39
A
10.3969/j.issn.1674-1633.2014.11.025
1674-1633(2014)11-0081-03
2014-05-26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2A032200020)。
作者郵箱:10263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