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國,王智軍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南京 210012)
警務理論與警務實戰的交融與會通
——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增進校局共建的實踐探索
□殷建國,王智軍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南京 210012)
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是經江蘇省公安廳批準,依托江蘇警官學院設立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也是全國第一個以現代警務發展為主要研究領域的研究機構。中心致力于搭建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之間聯系與交流的平臺,構建警務研究與警務實戰結合的有效機制,成為校局共建聚力、聚智、聚焦的有效載體。應對推進警務研究校局合作的路徑作進一步的探索。
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校局共建;警務理論;警務實戰
江蘇省公安機關歷來注重發揮公安高校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為公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推進校局共建的進程。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是經江蘇省公安廳批準,依托江蘇警官學院設立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中心成立三年多來,致力于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警務創新研究中心、決策咨詢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搭建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之間緊密聯系與交流的平臺,構建警務研究與警務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機制,贏得了科研引領公安工作改革創新的領先發展優勢,在江蘇建設平安中國示范區和警務現代化進程中正在發揮重要的引擎助推作用,也成為校局共建的有效載體。
公安工作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江蘇推進平安中國示范區建設和警務現代化建設,尤其需要凝聚一支創新型警務研究人才隊伍,為公安工作改革創新提供思想引領、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作為服務江蘇公安工作的決策研究和咨詢機構,既是學院組織開展警務研究的實體性研究機構,同時又負責協調全省公安機關制定警務研究工作規劃并組織實施,實行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的科研管理運行機制。為加強與全省公安機關的緊密聯系與合作,促進警務研究源于實戰、融于實戰、服務實戰,中心在全省13個省轄市公安機關和29個縣級公安機關設立了科研基地和科研工作站,在蘇州市公安局設立了創意警務研究室,構建合作協作、互通互動的開放式研究平臺??蒲谢睾凸ぷ髡咀鳛槿」补ぷ鲃撔卵芯康南葘痉痘睾蛯嶒灧趸兀瑢嵭兄行呐c駐地公安機關分工負責的管理機制,中心指導科研基地和工作站制訂科研規劃和管理制度,并根據駐地公安機關的要求,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合作;科研基地和工作站與中心保持經常性工作聯系,并根據課題研究任務的需要,選配有研究能力的業務骨干參與課題研究,及時提供公安工作動態資料,提供典型調查和實證研究的數據和樣本,做好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和跟蹤研究。中心聘請全省各市公安局辦公室主任擔任中心特邀研究員。與此同時,學院積極推動科研工作轉型發展,對科研機構進行職能重組,依托各教學系部相應設置警務戰略研究所、公共安全研究所、犯罪對策研究所、警察法學研究所、公安科技研究所、公安政治工作研究所、警察技戰術研究所等中心分支研究機構,整合骨干研究力量打造警務研究團隊,引導教學、科研人員更多地把精力轉向警務研究。中心聘請學院48名科研出色的教師組成骨干研究員隊伍。為緊密跟蹤理論前沿和提升警務研究的層次質量,中心注重加強與社會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協同創新,先后從公安部辦公廳、江蘇省社科院、江蘇省社科聯、上海市社科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單位聘請6名國內相關學科的知名專家擔任特聘專家,集中省內外、系統內外專家學者的智慧,為江蘇警務現代化獻計獻策。
推進平安中國示范區建設和警務現代化,給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強警務理論和實踐創新,在事關公安工作全局性、前瞻性、規律性等重大問題的研究上尋求突破。為加強警務理論和警務實戰研究,江蘇省公安廳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警務研究專項課題研究工作的通知》,決定每年由省廳機關各部門和各市公安局選擇一批研究課題,經省廳批準后作為廳級警務研究專項課題開展立項研究,組織學院和實戰部門的研究力量共同承擔研究任務,由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負責組織實施。警務研究專項課題突出應用對策研究,注重成果轉化應用,研究成果主要為省廳和各地公安機關決策工作提供參考依據或在公安工作中推廣應用。同時,江蘇省公安廳通過了《警務理論和警務實戰研究成果獎勵辦法》,每兩年重獎一次警務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在課題研究方面,2009年以來,中心加強與全省公安機關的研究合作,先后組織并承擔了40多個警務研究項目,取得了一大批具有推廣價值的重要成果,在服務領導決策和指導基層實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僅中心直接承擔完成的警務研究成果就先后獲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全省公安工作創新獎1項,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有4項重要警務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采用。中心與宿遷市公安局合作開展的“社區單元警務改革研究”,從2009年下半年起在宿遷市公安機關全面推行,通過警力配置、勤務機制、工作方法、工作作風的轉變,促進基層派出所工作最大限度地實戰化,有效破解了警力難下沉、打防脫節、公安部門單打獨斗等難題。江蘇省公安廳充分肯定這一改革模式,要求總結經驗向全省推廣。該項目成果被評為2010年度江蘇省公安公安工作創新獎,并被教育部評為“中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優秀案例”。中心承擔的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江蘇輔警隊伍法治化規范化研究”,推動制定出臺了《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江蘇省委宣傳部《社科基金成果??房d了該項目主要成果,省委、省政府領導專門批示,肯定該項目研究的重大價值,并分別批轉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法制辦公室、省公安廳參閱。中心承擔的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校園安全問題對策研究”,調查分析了江蘇省校園安全狀況,提出了校園安全的對策體系,該成果也在省委宣傳部《社科基金成果??房d,省委領導批示要求省公安廳、省教育廳采納應用。中心與張家港市公安局合作開展的課題“公安機關新市民服務管理創新研究”,對張家港市在全國首創新市民服務管理的制度建構及綜合效應進行深入調研,提出了在推進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特別是新型城鎮化轉型發展中完善和推廣新市民服務管理創新經驗的政策建議,為全國深化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代表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為了在更大范圍發揮警務研究成果的影響力和利用價值,中心在前兩年編輯出版6期《現代警務研究》刊物的基礎上,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由群眾出版社正式出版《現代警務研究》系列叢書,主要刊發警務研究的前沿性、創新性重大課題成果、主題研討活動成果和研究報告、研究論文等。這套叢書填補了國內該研究領域的空白,集中展示了警務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最新成果,已成為各地公安機關開展理論研討、交流創新經驗的重要陣地。
江蘇在全國最早部署開展“建設平安江蘇、創建全國最安全地區”活動,全省公安機關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進行了大量的首創實踐,有許多成功經驗需要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通過校局共建,總結提煉、深度挖掘,探尋規律、及時推廣。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成立后,省公安廳決定每年由中心舉辦一屆江蘇警務發展論壇和不定期的專題研討,圍繞公安工作全局性重大問題以及熱點難點問題,由中心組織課題組開展研究攻關,形成既有理論思考又有實踐啟示的主題研究報告,并面向全省公安機關、全國公安本科院校和部分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主題征文活動,搭建凝聚各方智慧為全省公安工作獻計獻策的高端論壇,并使之成為校局共建推動江蘇公安工作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機制。2009年舉辦的社區單元警務改革宿遷論壇暨推廣現場會,從多個視角,對社區單元警務改革進行深入探討,形成了廣泛共識。2011年上半年舉辦的首屆江蘇警務發展論壇,以“社會管理創新與當代警政變革”為主題,重點圍繞健全社會矛盾化解、社會治安防控、實有人口管理、應急管理、虛擬社會管理、區域警務合作等工作機制,研討交流了各具特色的創新思路和經驗。2011年下半年舉辦的“論五大警務”學術討論會,系統總結和展示了近年來江蘇開展現代警務機制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為進一步深化現代警務機制改革確立了目標、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2012年上半年舉辦的創意警務與公安工作創新驅動全國研討會,深入總結和推廣蘇州市公安機關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實踐創意警務的經驗,著重探討了以創意警務激發公安機關內生動力、探尋現代警務發展規律、深化社會管理創新實踐、驅動警務方式轉型升級的路徑和方法。2012年下半年舉辦的第二屆江蘇警務發展論壇暨民生警務研討會,以“公安機關群眾工作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傳承與創新的全方位視角,全面分析公安機關群眾工作的本質內涵、基本特征和時代要求,深入探討新形勢下公安機關群眾工作的理念、方法和創新思路,總結推廣了常州市公安機關實施民生警務的成功經驗。這些研討活動都引起了省內外公安機關和警學界的普遍關注,許多中央和省內新聞媒體做了充分報道,在引領警務變革創新方面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近年來,南通市公安機關以社會化為基礎、以信息化支撐、以標準化為引領、以人本化為保障,強力推進基層基礎、科技強警、規范執法和警察文化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警務機制“南通模式”,其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公安機關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示范力。2013年7月,中心與南通市公安局合作主辦了“現代警務規范演進與質態提升”研討會,深入研討并推廣現代警務機制“南通模式”的經驗做法。目前中心組織課題組開展的“民警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已形成主題研究報告,正在配合省公安廳政治部指導南通市公安機關先行開展試點,并以此為主題舉辦第三屆江蘇警務發展論壇暨全省現場推廣會。
針對目前警務研究校局合作方面尚存的不足與缺陷,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將在江蘇省公安廳和江蘇警官學院的領導下,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索。
(一)充分認識開展警務研究對推動公安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作用。為適應江蘇全省公安工作科學發展的需要,要有效整合學院和全省公安機關的研究力量和豐富資源,搭建一個合作協作、互通互動的交流平臺,最大限度地把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緊密結合起來,以理論研究促進現代警務理念、機制、方法、手段、模式的改革創新,以警務工作的實踐檢驗理論研究的成果,真正把公安工作建立在科學理論指導、現代科技支撐的基礎之上。公安機關和學院都要進一步提高對警務研究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自覺把警務研究作為公安機關和學院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心組織、積極參與,不斷開創警務研究工作新局面,為促進公安事業的科學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健全完善現代警務研究中心的組織協調和指導服務機制。公安機關和學院都要切實加強對現代警務研究中心建設的組織領導,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作為科研實體機構進行建設,完善功能,充實加強中心的骨干研究力量,建立健全中心內部管理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保證警務研究工作的有效開展?,F代警務研究中心要主動與科研基地和科研工作站駐地公安機關做好工作對接,形成常態化合作機制,開展緊密型的警務課題研究合作。
(三)整合和集聚校局雙方科研骨干力量落實警務研究工作任務。警務研究從確定選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到成果應用都要以服務公安工作決策和指導基層實踐為前提,要改變校局雙方研究人員自發、分散搞科研的被動局面,科學調整科研工作管理模式,提高警務研究的組織化程度,引導研究人員更多地把精力轉向警務研究,促進教學科研與公安實戰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研究成果與轉化應用相結合。
(四)建立校局合作開展警務研究的保障措施。為充分調動研究人員開展警務研究工作的積極性,校局雙方要科學調整科研工作管理模式、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和相應的政策保障措施。在目前學院對警務研究合作項目按廳級重點項目給予科研記分的基礎上,對被公安機關采納推廣的警務研究重要成果,或被上級公安機關評為標志性獎項的成果,應按高于同等成果級別予以科研記分和獎勵,并對項目負責人報請記功或嘉獎。在省公安廳和學院重點獎勵警務理論和警務實踐優秀成果的同時,應加快警務研究項目的立項速度,加大實戰部門的資助力度等。
(責任編輯:田禾)
D631.15
A
1674-3040(2014)02-0067-03
2014-01-20
殷建國,江蘇警官學院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主任;王智軍,該中心副教授、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