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北京警察學院,北京 102202)
以開放辦學理念開展民警在職培訓的探索與實踐
——以北京警察學院為例
□李軍
(北京警察學院,北京 102202)
北京警察學院緊密結合實際,堅持“開門辦學”理念,與局屬相關業務單位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建,在以調研機制為依托、打造在職培訓校局合作新局面,以教育實踐基地為依托、建立校局合作培養鍛煉新警的新模式,以研究所建設為依托、逐步建立校局合作培養人才的新模式,以兼職教官隊伍建設為契機、最大限度利用局內教育、科研、人才資源,以實戰引領培訓、實現在職培訓與一線捆綁作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警察院校;開放辦學;在職培訓;北京市公安局;北京警察學院
北京市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公安教育事業,始終把公安教育事業置于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來抓,始終站在首都公安事業長遠發展、持續發展的戰略上去思考,提出把北京警察學院建設成為科教強警的生力軍,教育訓練的主陣地,提高民警素質的大熔爐,對外交流的新窗口,推動首都公安事業發展進步的教學科研基地,努力把北京警察學院建設成為一流警察大學。圍繞一流警察大學的辦學目標,北京警察學院緊密結合實際,堅持“開門辦學”理念,與局屬相關業務單位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建,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在第13次全國干部聯席會議上指出,堅持開放辦學、開門辦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開發富有時代特征、實踐特色、務實管用的課程和教材,加強培訓計劃統籌,提高教育培訓科學化水平。開放辦學是提高教育訓練水平的關鍵因子之一,作為北京市公安局教育訓練的主陣地,開放辦學對北京警察學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開放辦學是推動首都公安夢即實現“兩最”目標的需要。北京市公安局黨委提出了首都公安夢即“建設最安全城市、打造最廉潔警隊”的“兩最”目標,并要求全局民警以此為目標,經過5到8年的努力,實現這個目標。同時,北京市公安局黨委指出,實現“兩最”目標的奮斗過程,是人生出彩與事業輝煌的統一,要求把實現“兩最”目標作為每一個民警發揮聰明才智、施展才華的重要平臺,要求凝聚全警智慧和力量,同進步,共成長,共享人生出彩機會,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每一項事業的發展進步都離不開人的提高,離不開人能力的加強。北京警察學院的任務之一就是加強民警的職后教育培訓,最根本的目標就是提高民警的崗位綜合能力。
(二)開放辦學是建設一流警察大學的需要。建設一流警察大學就要全面落實公安部提出的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雙并重”的工作方針,這是根本性、原則性、方向性的問題。從實踐來看,警察職業培訓奠定了警察學歷教育的基礎,推動著警察學歷教育的發展;而警察職業培訓發展的結果,又催生和孕育了警察學歷教育。一流警察大學要有一流的在職培訓,要有一流的在職培訓品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前校長、已故華裔科學家田長霖認為:“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學校,都是在一兩個領域首先取得突破。因為一個學校不可能在很多領域同時達到世界一流,一定要有先后?!盵1]北京市公安局的傳統優勢領域如國保維穩、情報分析研判、網絡安全與偵查、警衛、大型活動安保、刑事科學技術、交通特勤、涉外案(事)件處置、群體性事件處置、重特大案件與團伙案件審理、反恐防暴、特警技戰術、特種駕駛等,在全國范圍內都有重要的影響。北京警察學院在培訓品牌建設的理念上,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強化重點,突出特色”的原則,立足首都公安優勢資源,有針對性地加強與一線實戰部門的合作共建,共同打造全國培訓知名品牌,這些都需要實施開放辦學方針,密切與市局相關業務總隊、局、處的聯系,使民警在職培訓工作成為有源之水。也只有這樣,一流警察大學才能“跑步走”。
(三)開放辦學是有效整合局內教育資源的需要。北京警察學院與北京市公安局各業務總隊、局、處是一個系統整體。開放辦學符合現代系統論的觀點。普里高津的“耗散結構論”認為,一個非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就可能出現以新的方式組織起來的現象,形成新的穩定的有序結構,實現從無序到有序的轉化。這種自行產生組織性的現象,被稱為自組織現象。哈肯的“協同論”進一步指出,所有的開放系統都可產生自組織現象,這是由于系統的要素在很多情況下都能以很有規律的方式合作。[2]開放辦學能夠使北京市公安局各單位的優勢教育、科研、人才資源得到有效的自組織,實現有規律的流動性互補,實現局內資源的有效整合。近年來,北京市公安局先后多次開展了首都公安專業人才選拔競賽活動,選拔產生市局層面領域專家和系統標兵2175人,局屬單位業務骨干和崗位能手36088人,初步構建起“基層有崗位能手、單位有業務骨干、警種系統有標兵、業務領域有專家”的四級專業人才體系。同時,北京市公安局還有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交管局科技信息化中心兩個引智基地,這些都是首都公安的寶貴財富。北京警察學院充分利用同屬一個系統的優勢,借力借勢,有效整合局內教育、科研、人才資源,服務于一流警察大學建設。
(四)開放辦學符合高等教育規律。綜觀世界各地大學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一種發展軌跡:凡成功之大學,無不走開放之路;早走開放之路,就早獲成功之果;開放得越全面,成果也就越豐碩。19世紀后期,美國大學大都處于“拓荒”階段,無法與老牌的歐洲大學相比。“二戰”后,美國諸多大學的實力和成就明顯超越了那些老牌的歐洲大學,并且在總體上保持著世界高等教育的領先地位,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大學較早以開放的理念博采眾長(如學習英國大學注重通識教育和德國大學創辦研究生教育的經驗),以開放的姿態率先“走出‘象牙塔’,融入社會之中”[3],如美國大學最早走與工業結合之路,同時在開放路上能不斷地進行創新,如“二戰”后不久,麻省理工學院與工業界創辦的工業聯合項目,斯坦福大學創辦的科學園等,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4]這些事實說明,開放強校之路在當今世界大學中具有普遍適用的意義,只要能善于領會其基本經驗并結合本校的實際,就一定能獲得豐碩之果。北京警察學院要建設成為一流警察大學,必須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走開放辦學之路。
北京警察學院依托北京市公安局教育資源優勢和科研優勢,與北京市公安局各業務總隊、局、處開展合作共建,強強聯合,創新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校局合作模式,建立了有效的核心戰斗力生成模式,有力提升了民警的綜合素質,為打造首都公安過硬隊伍和推動實現“兩最”目標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素質保障。
(一)以調研機制為依托,打造在職培訓校局合作新局面。北京警察學院在職培訓立足實際,建立“問題導向、需求跟進”機制。一是開展了在職培訓專項調研活動,要求專職教官深入基層實戰單位,了解當前在職培訓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找準短板;二是召開了在職培訓研討會,了解各單位的培訓需求,會同業務部門共同研究創新、規劃設計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培訓方法模式。該機制的建立,密切了北京警察學院與實戰單位的聯系,更為重要的是,顯著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以教育實踐基地為依托,建立校局合作培養鍛煉新警的新模式。北京警察學院立足“過硬隊伍建設”和“兩最”目標,新警培訓突出政治建警,將忠誠教育、作風教育、形勢教育、廉政教育落到實處,夯實新警從警思想政治根基,本著“合作共建、共贏發展”的原則,與北京市公安局相關業務總隊合作建立在職培訓教育實踐基地。
1.在忠誠教育方面,重點開展“八個一”主題教育活動:參觀一次北京警察博物館,參觀一次首都國保工作歷史展,組織一次參觀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組織一次新警入警宣誓,組織一次入黨宣誓,以重溫入黨誓言,瞻仰一次“英烈墻、忠誠碑”,組織一次圍繞首都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的演講比賽,組織一次黨建基本理論與知識講座。通過“八個一”活動,鍛造新警的忠誠意識。
2.在作風教育方面,開展了四類主題教育活動:邀請公安部或市局離退休老領導為新警學員講授公安優良傳統作風課,遴選市局優秀黨支部書記代表為新警學員上一次黨課,講授黨建隊建知識,遴選功模人員代表為新警學員講授從警經歷、執法為民理念和群眾工作方法,邀請道德模范代表為新警學員進行職業道德宣講。
3.在形勢教育方面,開展了三項主題教育活動:舉辦一次“首都公安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專題講座,開設“首都公安機構設置及職能劃分”和“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現狀及方向”兩門課程,組織參觀市局指揮中心(或交管局指揮中心)、情報信息中心、網安總隊等單位。
4.在廉政教育方面,開展了四項主題教育活動:由市局紀委領導進行一次集體廉政談話,組織參觀市局反腐倡廉教育展,觀看系列警示教育片,及時學習相關廉政教育文件。將新警崗前培訓實習實踐環節與廉政教育有機結合,通過鮮活的反面事例深層次觸動、警醒新警,深化其對公安工作的認識,沉淀、調整從警心態,端正工作態度,提高新警工作責任感,強化新警規范執法、廉潔從政意識,提高新警依法履職工作能力。一是依托傳幫帶機制,塑造學員政治素質。由監管總隊安排業務精湛、經驗豐富的民警作為新警學員的教官,在日常管教工作中對新警進行教育,通過帶領新警學員對在押人員進行轉化教育、日常管理、心理疏導、深挖犯罪等工作,加深新警對在押人員違法犯罪過程及心理現狀的了解,通過鮮活的反面事例警示教育新警,強化新警規范執法、廉潔從政的工作意識。二是定期組織研討交流,教育新警。教育實踐中,定期組織新警座談交流,以政法干警違法違紀經典案例、市局紀委提供的民警違法違紀事例、新警對于違法犯罪干警犯罪歷程和現狀的直觀感受等為論題,開展主題研討交流,引導新警深入思考,加深其對首都公安工作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筑牢新警從警思想政治根基。三是延伸考核,共建長效機制。市局監管總隊成立新警教育實踐管理考核委員會。考核結果由監管總隊出具,并納入學員成績庫。建立教育實踐示范崗,確保新警學員崗位實踐鍛煉機會;組織編制教育實踐案例教材、課件、警示教育視頻,制定新警教育實踐實施方案,保證教育實踐取得理想效果。
(三)以研究所建設為依托,逐步建立校局合作培養人才的新模式。充分發揮北京教育、人才和科研資源優勢,結合北京市公安局維護國家政治安全與政治穩定、社會治安掌控等方面的先進警務理念和工作經驗,堅持“服務中心、貼近實戰、引領前沿、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思路,在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的統籌規劃下,北京警察學院逐步與北京市公安局相關業務職能部門共同成立14個研究所,開展公安理論、科技、戰略的研究創新,服務于首都警務理念、警務實踐的進一步創新,服務于實戰攻堅工作,服務于人才培養和教育訓練,服務于一流警察大學建設。
北京警察學院是研究所實體所在,負責研究所科研活動的組織實施和日常管理、運行保障,同時,在層級架構上由北京市公安局相應業務職能部門的主管領導擔任業務副所長,負責結合一線警務工作實際,提出科研需求,擬定課題研究方向,做好對外協調及相關保障等;由北京警察學院的專家、學者擔任科研副所長負責研究課題的具體組織實施,及研究所的日常運行管理。同時,為最大限度發揮研究所培養人才的作用,吸納一線領域專家、系統標兵為研究員,同時組織專項業務培訓班成立人才工作小組,在研究所開展理論創新、疑難案(事)件處置、首都公安熱點難點問題破解等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密切北京警察學院與一線實戰部門的聯系。
研究所在人才培養方面分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公安后備人才培養、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等三個方面內容,即高層次人才培養——采取導師制、研修班等形式,為市局培養一批專業知識過硬、業務能力強的高層次公安專業人才;公安后備人才培養——充分借助各研究所教育、人才、科研資源優勢,采取“教、學、練、戰”一體化形式,通過學歷教育、組織在校學生實習、實踐等方式,培養市局優秀公安工作后備專業技術人才;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由研究所專家講授首都公安相關理念、知識和實踐經驗,培養一批有助于推動首都公安工作長遠發展的人才。
(四)以兼職教官隊伍建設為契機,最大限度利用局內教育、科研、人才資源。教官隊伍是教育訓練的基礎工程之一,是關系教育訓練的關鍵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教官隊伍完備了,教育訓練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北京市公安局各業務總隊、局、處有一大批能人,只要稍加培養,就會成為一筆寶貴的教育訓練財富。截至目前,司晉督培訓班、新警培訓班40%以上的課程由兼職教官承擔,專項業務培訓班80%以上的課程由兼職教官承擔。兼職教官隊伍的建立,有效彌補了北京警察學院在一線實戰上的欠缺,密切了與實戰部門的聯系,更為重要的是,增強了在職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使參訓學員都有很大的收獲。但是,由于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兼職教官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兼職教官覆蓋領域不全面;二是兼職教官激勵機制不健全,造成兼職教官授課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北京市公安局在一些傳統領域如國保維穩、情報分析研判、網絡安全與偵查、警衛、命案偵查、經濟犯罪偵查、刑事科學技術、大型活動安保、交通特勤、涉外案事(件)處置、群體性事件處置、重特大案件與團伙案件審理、治安管理、反恐防暴、特警技戰術、特種駕駛等,都保持著優勢,而這些實戰性強的領域正是北京警察學院亟待加強的領域,我們重點從這些領域選聘一批業務精湛、能干會講的實戰人才進入全局兼職教官人才庫,服務于在職培訓。下一步,北京警察學院著重從選聘機制、培養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入手,堅持把骨干當教官培養,把教官當干部培養,堅持捆綁雙向培養,逐步建立完善兼職教官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引領前沿、貼近實戰、結構合理的兼職教官干部隊伍,最大限度支持在職培訓工作。
(五)以實戰為引領,實現在職培訓與一線捆綁作業。在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的統籌規劃下,北京警察學院與北京市公安局相關業務總隊本著“立足中心、問題導向、突出實戰、打造精品”的原則,啟動專案機制,以戰代訓,開展實戰輪訓。實戰培訓班以專案實戰形式進行,分為集中授課、實戰攻堅、總結研討、案例分析四種培訓形式。其中,集中授課階段邀請北京警察學院治安系專家授課,系統學習治安打擊所需理論知識、工作程序規范和標準;實戰階段,參訓民警與北京警察學院跟班教官進行涉黃涉賭類治安案件實戰,邊戰邊訓,邊實戰邊講評,在實戰打擊中,逐個環節進行培訓、講評所需技能及注意事項,全面提升參訓人員實戰打擊技能和現場指揮能力;總結研討階段,總結梳理實戰中好的經驗做法,實戰教官針對實戰中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進行講評,組織小組成員研討,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案例分析階段,遴選典型案例,進行總結講評,共同研究討論,總結固化好的經驗做法、工作方法。培訓期間,參訓民警與北京警察學院相關系部教官捆綁作業,保持全程參與。這種做法,一是提高了一線民警的理論水平與指揮能力;二是提高了專職教官的實戰能力,取得了雙促進、雙提高的效果。截至目前,先后舉辦了治安打擊涉黃涉賭實戰輪訓班、刑偵打擊多發性侵財實戰輪訓班。治安打擊涉黃涉賭實戰輪訓班舉辦期間,全局接報賣淫嫖娼、賭博警情同比下降51.7%,環比下降38.6%。
[1]馬陸亭.開放是大學的本質屬性[J].遼寧教育研究, 2008(4).
[2]李繼宗,鄒珊剛,黃麟雛.系統論的發展及其哲學意義[M].北京:求實出版社,1983:12-15.
[3]王冀生.多樣化與高品位[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1).
[4]畢曉玉,張曉明.內向型與外向型:中美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模式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06(1).
(責任編輯:蔣國長)
D631.15
A
1674-3040(2014)02-0070-04
2014-01-20
李軍,北京警察學院警察訓練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