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穎張夢昕
檢察機關如何加強內部審計工作
文◎劉穎*張夢昕**
加強檢察機關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強化認識完善機構設置,提高內審工作人員素質,建立健全內審機制。
2006年2月28日修訂的《審計法》第29條規定:“依法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其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3條規定:“國家機關、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必須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按照規定,各地檢察院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有效地監督和預防檢察機關內部的違紀違規行為,真正達到從源頭上預防檢察機關自身腐敗的目的。
檢察機關內審機構,要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明確以下職責任務:對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包括預算資金及非稅收入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經濟管理和效益情況進行審計;對本單位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領導人員的任期經濟責任進行審計;對本單位及所屬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風險管理進行評審。
內審項目質量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審計程序的完善與否、審計手段的先進與否,還取決于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審計準備階段提高內審工作質量,需要檢察機關內審人員根據《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的規定,在考慮組織風險、管理需要及審計資源的基礎上,做到事后審計與跟蹤審計相結合,制定目標明確、內容詳實完整的審計計劃。
在審計實施階段提高內審工作質量,檢察機關內審機構首先要了解審計對象的情況,測試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可以采用抽樣審計等方法,對內部控制全部或部分要素分別調查、研究,并測試其運行狀況,審查和評價審對象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提出改進建議和意見。如果經過測試發現,審計對象固定資產長期未執行定期盤點制度,內審機構應指出審計對象的固定資產內控制度尚待完善,應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定期盤點制度,防止使用已報廢的固定資產而發生風險和賬外固定資產的存在而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現象。
在審計實施階段提高內審工作質量,檢察機關內審機構一定要采用先進的審計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具體審計事項的事實弄清楚,數字搞準確。根據《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3號—審計證據》、《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4號—審計工作底稿》的規定,在審計發現問題時,取證過程要符合法定程序。審計證據要具有充分性、適當性,即審計證據要足以支持審計問題定性的需要,確保審計對發現問題處理的合法、合理、適當。審計工作底稿要詳細記錄審計過程、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結論。審計結論要適當合理,引用的法規要準確、完整,以提高內審工作質量,實現審計目標。
檢察機關在審計終結階段提高內審工作質量的措施有:內審人員在審計實施結束后,以經過核實的審計證據為依據,充分總結、提煉、利用審計收集的第一手資料,形成審計結論和建議,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應具有客觀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時性、實用性、建設性、重要性;內審機構應與本院負責人、審計對象就審計概況、依據、結論、決定或建議進行審計結果溝通;內審機構應及時將審計報告提交給本院負責人和審計對象,并要求審計對象在規定期限內落實審計報告,充分利用審計成果,有效發揮內審的“免疫系統”功能。
由此可見,只要真正重視內審工作,內審就能有效發揮“免疫系統”功能,為檢察事業科學發展作出了貢獻。
*遼寧省北票市審計局[122100]
**華南師范大學法律系[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