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英輝上官春光王貞會
涉罪未成年人審前非羈押支持體系實證研究
文◎宋英輝*上官春光**王貞會***
對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以非羈押為原則,嚴格限制適用羈押措施。針對未成年人適用強制措施存在的諸多問題,各地司法機關不斷創新未成年人辦案工作機制,積極探索擴大對涉罪未成年人適用非羈押措施的做法,積累了一定經驗。
有的地區嘗試建立以觀護基地為基礎的審前非羈押支持體系,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適用非羈押措施的保證條件,協助對其進行監管并提供一定社會服務,以減少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審前羈押,促其順利復歸社會。實踐中,觀護基地可按照限制自由的程度不同,分為開放式和半開放式;按照監督方式不同,分為集中監督式和個別監督式。為促使非羈押措施與觀護體系有效銜接,各地普遍規定了進入觀護基地的條件,并且要求在進入基地之前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風險評估。有的地區還將風險評估延伸至羈押必要性審查階段。在對涉罪未成年人適用取保候審時,觀護基地為那些無法提供合適的保證人且交不起保證金的未成年人提供保證條件,不僅為其提供住宿和基本生活條件,還要對其進行監督教育,進行心理咨詢輔導并開展一些勞動技能方面的培訓。
對S市、J省W市和J省C市建立“觀護基地”的做法進行的歷時18個月全面系統的調研顯示,觀護基地在減少審前羈押、刑罰寬緩化、幫助復歸社會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并促成辦案人員觀念和認識上的改變。但是,這一探索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實踐中觀護基地的定位不清晰,往往承擔多項職能,沒有主次之分,應當從制度上進一步明確觀護基地的職能定位;第二,需要厘清觀護基地與辦案機關的關系;第三,應平衡觀護基地的權利與義務,鼓勵其積極參與訴訟程序;第四,應借助社會力量,形成客觀全面的風險評估報告;第五,觀護期間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有效監管并注重提升其技能培訓效果;第六,需改革辦案機關有關業務考評機制。
(摘自《政法論壇》,2014年第1期,第98-111頁。)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100872]
**國家檢察官學院副教授[102206]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副教授[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