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以文 胡丁捷
新模式:標準創新先行一步
文/陳以文1胡丁捷2
上海是全國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的城市。面對現狀,上海有關政府部門加速工作創新,在養老服務標準建設方面先行一步,不僅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也為上海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為387.62萬,占戶籍總人口的27.1%,人口結構日益呈高齡化趨勢,社會養老服務需求日趨多樣化。
當前,上海養老機構普遍面臨資金缺乏和硬件配套不足等問題。因其服務對象為生理機能逐年遞減的老年群體,對硬件的服務需求愈加人性化,用標準來規范養老機構的設施、服務及管理,將會對促進養老機構更加規范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2013年3月1日,上海市發布《養老機構設施與服務要求》地方標準。該標準規定了養老機構的設施、服務及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上海市養老機構執業的準入標準。
該標準在引用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要求基礎上,結合養老機構在運行中所出現的情況,力求吸收現有的實踐經驗,各項指標數值反復比對,力求合理且規避風險,并以新的照護管理理念貫穿于整個制訂過程中,更趨科學、合理、規范。
同時,《上海市養老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12機構版)作為標準的附件,二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如合同約定的“服務內容和要求”可以采用這個標準的要求,不僅有利于標準的貫徹使用,同時更為方便合同的履行和服務的規范。
一年來,《養老機構設施與服務要求》地方標準在全市養老服務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與實施。目前,全市有600多家養老機構全面實行該標準。推行的《上海市養老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12機構版)中也要求養老機構使用《養老機構設施與服務要求》地方標準。各區縣民政部門積極組織養老機構和街鎮政府相關管理人員對《養老機構設施與服務要求》地方標準進行培訓學習,培訓學習達到4 000人次。
上海作為全國第一個老齡化城市,又是一個超大型的國際大都市,老齡化水平已接近世界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加速、高齡化、家庭結構小型化等人口結構問題凸顯,并將持續相當長的時期。因此,通過制訂地方標準予以規范建設,對于加快發展區域養老服務業,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目前,上海正在進行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法律制度、行政規章、扶持政策等頂層設計,落實國務院35號文件《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的各項要求。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施小琳在2014中國國際老齡產業高峰論壇上透露,目前上海正著力實施“五個一”惠老實事工程,即打造一個樞紐式的養老服務綜合體、搭建一個高科技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推出一批適配性的養老服務設施和項目、培育一批專業化的養老服務組織和隊伍、營造一個濃郁的尊老敬老社會氛圍。
上海還將進一步完善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助浴、助急、助聊等生活照料服務,加快推進家庭病床、家庭醫生、老年護理院等醫療服務支撐。在家庭自主照顧領域,為長期照料家庭提供“喘息式服務”,為失能老年人家屬開展“護老者培訓”,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開展“爬樓機租賃”等服務,為老式公房的老年人開展居室適老性改造。
此外,上海還將打造15分鐘“養老生活圈”,即依托社區養老服務資源,在每個街鎮建立“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文教體娛、緊急援助等方便可及的“一站式”服務。目前,首批40個老年宜居社區試點已經啟動,因地制宜開展各項養老服務,積極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宜居社區建設模式。預計到2020年,上海將全面建成老年宜居社區,使老年人生活的社區在環境優美、居住舒適、設施齊全、服務完善、文明和諧五個方面得到提升。
由于國內可以借鑒的養老服務標準建設方面的工作經驗較少,上海市有關部門開拓視野“走出去”,研究世界發達國家養老服務的經驗,并積極參與養老國際標準的制定。
2007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發布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指南》。指南涉及八個主題,包括城市的室外空間和建筑、交通、住所、社會參與、尊重和社會包容、社區參與和就業、信息交流和社區支持與健康服務。目前,全球有23個國家38個城市參與了與指南相關的項目,上海作為中國唯一城市代表參與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的制定。
自2009年起,上海在楊浦區、長寧區、靜安區、浦東新區、黃浦區先期開展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設的試點工作。2011年起開始正式編制,并于2013年9月發布了《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試點版)》,在全市各區縣選取40個街道全面推廣實施試點。2013年底,在上海市老齡辦的牽頭組織下,以《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試點版)》為基礎,上海市民政局及上海市老齡辦相關成員單位開展了上海市地方標準——《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的立項建標工作。
《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試點版)》參考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指南》的框架內容,結合了我國和上海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從老年社會生活所需的物質保障、人文關懷、社會參與等層面,兼顧了老年人日常生活對自然環境、出行安全、設施便利等硬件要求,對老年生活所涉及的硬件和軟件進行全方位設計、制定和規范。
目前,《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試點版)》在上海已全面推廣實施,各有關部門也已基本具備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設的理念和意識。《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試點版)》的編制在國內屬于首創,為國內其他城市進一步推廣提供了寶貴經驗。
養老標準和政策的貫徹與實施,對于上海市進一步科學規范養老機構的服務與管理,提升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有效規避服務風險都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對整個上海養老服務業的規范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1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2上海申福養老產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