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產業新藍圖
培育發展“七大產業”是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變化的謀勢之舉,是支撐產業結構升級和引領發展潮流的關鍵之舉,是順勢而為確立新增長模式和發展新優勢的戰略之舉,這必將推動浙江產業升級上新臺階,進而推動浙江經濟向中高端水平發展
去年以來,浙江開始陸續規劃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產業發展,加快培育能夠支撐未來發展的萬億級大產業,這是浙江人均GDP超過萬美元后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兩富”“兩美”浙江的重要戰略舉措。
培育發展“七大產業”與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向現代服務業和高加工度制造業、高科技產業推動轉變的升級導向是一脈相承的。2014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比同期GDP高出1個百分點,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1.2%,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3%,增幅高于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同時,這與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要惠及廣大民眾的結構優化進程緊密相連,是產業內生創新動力轉換的產物。前三季度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64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3元,分別增長9.2%和10.8%,國民收入分配中向居民傾斜的趨勢更加明顯,居民收入的提高為消費結構升級進而推動需求引領產業變動奠定了堅實基礎,旅游、休閑、醫療保健等都將成為朝陽產業。
從本質上看,培育發展“七大產業”與“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兩美”主題深度契合。過去的30多年間,浙江以低成本優勢加工代工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其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對資源、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未來的發展絕不能以環境污染為代價,而綠色導向的產業創新將催動節能環保等產業實現高速增長,“以更少的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讓全省人民生活在天藍、水清、山綠、地凈的宜居環境中。而旅游、時尚、健康等產業與居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事關生活品質的提升,更是“兩富”浙江建設的核心要義。
在新產業革命下的新增長周期,地區競爭力指的是產業創新與升級的能力。實際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創新發展和培育扶持,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浙江已悄然崛起。如多項國家金融改革試點項目啟動,使民間金融、海洋金融、農村金融、貿易金融與科技金融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支付寶、余額寶等新的金融業態已成規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在浙江大地風生水起,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浙江信息經濟發展已引領全國;“加快培育旅游業成為萬億產業”的號令9月正式發出,大景區帶動戰略進入實施,具有地域特色、業態融合以休閑為主的高品質旅游服務業蓬勃興起。
當前“七大產業”發展勢頭很好,但發展過程中也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要克服對經濟增速的過度依賴。事實上,隨著重化工業、房地產業發展進入調整期,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等新增長點的培育又需要時間,高增長時代已經過去。要明白的是,新常態既要有一定速度,更要的是有好的質量和效益,產業要更有競爭力、更可持續。其次,去除固有的傳統思維定式。在傳統工作思維中服務行業往往不被重視甚至是被輕視,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突破傳統路徑,使服務業地位抬升,讓更多高素質人才投身服務業。
“七大產業”培育將推動浙江產業升級上新臺階,進而推動浙江經濟向中高端水平發展。面對新常態、新產業、新經濟,政府部門要認真研究新產業發展的新規律,學會統籌解決新產業的發展問題。要優化投資結構,努力在新產業發展的重大項目上取得突破;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發揮“功能優勢”,通過高效廉潔政務環境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新產業發展能力,盡早形成浙江產業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