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決定再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項目和18個子項。其中,有9項原為國土資源部負責審批。據悉,在9項調整的國土資源部行政審批項目中,有6項為“取消”,分別是:中外合作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前置性審查,地質調查備案核準,礦業權投放計劃審批,省級土地整治規劃審核,中國溫泉之鄉(城、都)命名審批,煤炭礦業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省煤炭礦業權審批項目備案核準。有3項為取消國土資源部的審批權限,分別為: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審批(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然保留此項審批);土地開墾區內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土地從事生產審查(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外的園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工程建設活動審批(地方政府依然保留此項審批)。
近日,我國首個水電地災應急預警示范項目在四川省長河壩水電站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水電工程應急預警工作正式啟動。隨著水電開發的不斷深入,我國水電工程所面臨的地質災害風險形勢日益嚴峻。目前,在建水電項目大多已轉移至瀾滄江、金沙江、怒江等大江大河中上游,為開發水能資源往往需要修建高壩、大庫和長深隧洞,水電工程設計、施工都面臨諸多新問題。氣候變化條件下集中暴雨、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險對水電工程形成新的重大沖擊和考驗,水庫安全、邊坡穩定、泥石流防范、水下工程及水毀工程的修復等難度均大幅增加。流域梯級電站群的開發,形成龍頭電站為首、串聯式電站群聯合調度的格局,使得水電站的運行安全更加突出。為解決水電工程尤其是大中型水電工程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的風險問題,應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邀請,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調局水環地調中心、成都地調中心和四川省地質調查院的地災防治專家們,奔赴長河壩水電站,開展了泥石流風險調查和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在水電站現有攔擋壩和排導槽防治工程基礎上,設置了具有夜視、透霧、實時傳輸及遠程監控功能的雨量計、泥位計、激光視頻和數據傳輸設系統等現代化監測預警設備。據悉,該系統是國家科技支撐重點項目研發成果,具有夜間可視化、實時傳輸和互聯網上遠程監控的特點,即使在夜間濃霧暴雨惡劣條件下,也可及早發現2000米高程以上的高山山洪泥石流的爆發,具備早期預警能力,目前已在高山峽谷區推廣使用。
近日,國家土地總督察辦公室向各派駐地方的國家土地督察局發出通知,印發《土地督察發現問題分類指引(試行)》。該《分類指引》細分出了9方面、37類、111種問題類型,是土地督察機構總結7年多來的工作實踐,首次對土地督察發現問題分類、表述進行全面規范和統一,也是首次對地方政府土地違法違規問題的系統梳理。《分類指引》根據地方政府履職內容的不同,將土地督察發現的問題分為耕地保護、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土地供應、土地利用、土地登記和抵押融資、違法占地與土地執法、相關部門履責、違規出臺政策文件和其他9個方面,并進一步細分為37類111種問題類型。據了解,2009年例行督察全面開展中,各督察局開始逐步開展對發現問題分類、表述的統一規范工作,2010年國家土地總督察辦公室開始研究這項工作,經過上下結合、分步推進,共同完成了對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全流程可能出現問題的全面細致梳理,形成了《分類指引》。《分類指引》的出臺,對提高督察發現和報告問題的準確性,增強土地督察工作規范性、統一性和職責履行完整性,引導地方政府依法依規管地用地、糾正整改問題、改進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都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總督察辦在通知中明確,各督察局要認真組織學習和掌握《分類指引》,各類督察文書、報告在反映土地督察發現問題時,應以《分類指引》規定的內容予以表述;要及時發現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重大問題、普遍性問題和傾向性問題,督促地方政府依法依規履行土地利用和管理職能。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有關負責人1月21日透露,北京今年已供住宅用地中,自住型商品房建筑規模突破百萬平方米。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北京市已供住宅用地中,自住型商品房建設規模已達329萬平方米。今年,北京繼續加大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應,截至目前,已成交住宅用地11宗126公頃。同時,進一步優化供地結構,成交的住宅用地中,自住型商品房建設規模約102萬平方米。與去年相比,今年供應的自住型商品房用地區位更優,大部分位于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或緊鄰高速路出口。
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堅持分類指導、有序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通過試點探索農村宅基地流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最大限度地激活農村土地資源。河北省提出,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完善農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在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前提下,研究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對自愿退出宅基地的農民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努力爭取國家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研究和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途徑和辦法。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加快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流轉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河北省要求,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支持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和農民意愿,采取確權確地、確權確股不確地等不同確權方式。積極推廣向農民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宅基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集體收益分配權證等“四證”的經驗做法。在國家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配套輔助設施。建立城鄉資本、土地等資源要素平等交換機制,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為督促地方政府切實解決好涉及群眾土地權益的矛盾,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在2013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展了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專項督察工作,采取5項措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一是嚴格執行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控城鎮建設新增用地,對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新增建設用地不予審批。二是嚴格執行征地補償新標準,督促市州、縣區政府規范征地程序,及時、足額兌付征地款。三是健全完善保障機制,在現有的貨幣、社保、就業安置方式基礎上,探索并推廣“留地”“換地”“留物業”“入股”等多途徑安置方式,做好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險,確保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四是加大土地執法監察力度,堅決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和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五是認真做好信訪和信息公開工作,充分尊重和保障群眾對土地問題的知情權、參與權、申訴權、監督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近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安岳氣田磨溪區塊特大整裝氣藏,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通過國土資源部組織的評審,評審確定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4363億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3054億立方米。這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單個、單層整裝氣藏。安岳氣田位于四川遂寧、資陽兩市及重慶潼南縣境內,在地質構造上處于川中加里東古隆起。該古隆起一直以來都被地質學家認為是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氣富集的有利區域。中石油公司對加里東古隆起的勘探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持續不斷地對震旦系——下古生界地層、沉積相、儲層發育主控因素等進行綜合研究,并開展井位目標優選、風險探井等工作,但未獲重大突破。2011年以來,中石油逐步深化地質認識,優選鉆探目標,在風險探井中獲得重大突破,隨后在磨溪地區進一步加大了勘探投入,探井口口見氣,工業氣井占89.5%,形成了目前的氣藏規模。專家認為,這一特大整裝氣藏的發現,揭示了我國下古生界——震旦系具有巨大的油氣勘探潛力,對我國能源結構改善具有重大意義。
福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出《關于開展“兩違”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的意見》,提出自今年起用三年時間在全省開展“兩違”(即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對新增“兩違”行為露頭就打、出土就拆,實行零容忍,實現零增長。《意見》要求,各地要按照“依法依規、強化監管、突出重點、全力拆違”的總體思路,分期分批開展拆違工作。主要治理違法占用耕地、影響公共安全和重點項目建設、嚴重影響城鄉規劃、交通干線兩側的違建等。加大對城鄉接合部、城中村、開發區、工業園區周邊和農村等重點區域的“兩違”綜合治理力度。同時,要以村鎮規劃為指導,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棚戶區(危舊房)和“三舊”改造步伐,改進個人建房審批,規范個人建房政策,滿足群眾的合理建房需求。積極探索建立多種方式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機制,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意見》強調,各市、縣(區)國土資源、規劃、城管執法等部門要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加強巡查,及時發現、查處新增“兩違”,將“兩違”制止在萌芽狀態,確保“兩違”零增長。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改革創新全面振興教育的決定》要求,各級政府要按照分級保障原則和綜合統籌的辦法,建立教育用地優先保障機制,制定教育用地專項規劃,并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建立教育用地會商制度,定期不定期溝通教育用地保障情況,及時研究解決教育用地保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學校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凡屬公益性辦學需要購置的土地和辦理土地證的,應按現行政策規定減免自治區及各市、縣征收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符合劃撥土地目錄規定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其教育設施用地可依法以劃撥方式取得,并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規費減免優惠政策。
湖南省國土資源工作會近日召開,明確了今年的10項工作任務,其中,關于“沒有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一律不予批地”的政策要求,讓人眼前一亮。會議要求,湖南各地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與建設,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沒有耕地占用計劃的、沒有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一律不予批地;切實保障全省重大項目、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民生改善等各類合理用地需求;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確保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創建活動達標率100%;積極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和土地調查監測,研究制定湖南不動產登記實施辦法,積極籌建不動產登記局,探索構建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研究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流轉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研究完善農村宅基地取得、分配、管理和退出辦法,決不允許城鎮戶籍人口赴農村買地建房。
日前從安徽省國土資源廳獲悉,2014年到2016年,該省將以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江河沿線及城市周邊、省際周邊、景區周邊“三線三邊”為突破口,全面改善礦區環境,構建“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長效機制。據該省國土資源廳介紹,此次重點治理對象是:距離“三線三邊”1000米的直觀可視范圍內、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和視覺污染較大、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等突出地質環境問題、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礦山。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礦山公園、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歷史文化保護區等重要景觀區周邊,縣級以上城市規劃區等重要居民集中生活區周邊,省際周邊2000米范圍內區域;高速鐵路、動車鐵路、干線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線沿線,長江、淮河、巢湖等重要江河沿線外推1000米范圍內區域,則是主要治理區域。據悉,治理過程中,該省將采取綠化、工程、生物等措施進行整治修復,使得礦山地質環境3年內得到有效改觀。對于措施得力、進展順利、成效顯著的市(縣、區),該省國土資源廳將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申報、綠色礦山建設等工作中給予支持;考核不達標的市(縣、區),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