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物流的存在與競爭
文/王之泰
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對物流都有需求,物流廣泛而普遍存在,存在的狀況很復雜,普遍認為,在國民經濟中物流有兩種基本的存在狀態:一種是包含在社會生產、生活活動及商貿活動中的附屬的存在狀態,物流不是這些經濟領域的主體,不是我們思考物流競爭的主要領域;一種是以物流運作為主體的獨立的存在狀態,物流是這個領域主體的經濟活動,于是乎物流的競爭便成為這個經濟領域成敗的關鍵。存在狀態不同因而物流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同,對于物流的競爭也就不能一概而論。
前一個經濟領域非常廣泛,涉及到國民經濟的眾多產業,這些產業的經濟活動之中需要進行物流運作,這個領域包含各種類型的非物流專業企業,例如各種類型的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對內對外的商業貿易企業等等。這些經濟領域的企業為了實現本身的主體功能,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物流運作,物流是這些經濟活動的流程之一,并不是生產或者營銷的主體流程,因此也把物流作為這些企業為達到主要的生產和營銷目的所采用的一種手段,這些企業的生產、營銷競爭之中包含物流,但是物流并沒有在它們的經濟活動中實現了獨立運作和專業化,這個經濟領域的競爭主體不是物流。
和前一個經濟領域不同,另外一個是專門從事物流運作的經濟領域,它的構成是各種各樣的專業的物流企業,他們所從事的經濟活動是專門為國民經濟其它各個領域提供物流支持與服務,這些企業必須通過自己的物流運作來實現物流的支持與服務,也依此來搶占市場,在市場上當然會出現這些物流企業之間的競爭。這是物流企業通過物流運作產生的競爭,競爭的主體就是物流。
上個世紀末,隨著現代物流理論和實際運作逐漸為我國國民經濟所接受,物流逐漸成為生產企業、商貿企業在從事生產活動和商貿活動的時候必然會發生的活動,由于規模的擴展和分工的深化,逐漸成為必不可少的、越來越獨立的活動。這項活動或者是由生產企業、商貿企業自己去完成,成為這些企業工作流程的一部分,或者委托及外包給專門從事物流的專業物流企業去做,這樣就進入了兩個不同的競爭領域:前者進入生產、商貿領域的競爭,成為這些企業生產、營銷總體競爭中所采用的競爭手段之一;后者則進入物流領域的競爭,成為物流企業主體的競爭內容。
生產企業物流包含在各個生產流程之中:生產過程包括物流,原材料供應和產品的銷售也包含物流,重點在于降低生產成本、優化生產流程及提高生產能力,從而完善自己的生產方式和搶占市場。許多重要的生產方式都包含多物流的考慮。然而,物流在其中的作用不是“唯一”,而是“之一”,這些不同生產方式的企業之間也不會產生直接的物流競爭。
商貿企業依靠物流降低商貿營銷成本、貼近對顧客服務、提高服務水平,這樣在體現物流作用的同時也派生出不同的商貿方式。對于商貿領域的營銷而言,最近幾年物流已經從一般的、輔助性的競爭手段上升為重要的、主要的競爭手段。尤其是新型的電子商務興起之后,物流已經成為這種商務活動的重要構成元素,甚至可以說是電子商務成敗的關鍵要素:沒有物流服務,“網購”就不可能生存,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虛妄之舉。在這個領域物流獨立運作和專業化由此而生,物流的競爭也因此而起。所以,商貿領域的競爭不僅僅是商品購銷的競爭,物流的競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最近些年,我國國民經濟中,競爭的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當長的時期,我們對于產業競爭問題的思考,主要集中在技術競爭、價格競爭、產品競爭、售后服務競爭等方面,很少考慮到物流競爭的問題。當前的發展勢態告訴我們,物流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一個龐大的,非常重要的競爭領域,已經成為不同領域競爭對手之間進行競爭的重要手段,需要引起我們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