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
(《證券時報》2013年12月20日)
火車票價市場化,讓鐵路部門掙到更多真金白銀,但也直接推高了百姓出行成本,同理,鐵路貨運漲價,推高企業物流成本,不僅貨運、物流企業利益受損,也綁架了市場物價與民生利益。更重要的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內涵就是市場競爭。雖說鐵道部拆分了,但是鐵路總公司仍是“獨此一家”。在缺乏市場競爭下,我們難以奢望獨家經營的“鐵路總公司”自己跟自己競爭出一個公平合理的客運貨運價格與優質的鐵路服務質量。如果相關部門引導并保護鐵路行業市場競爭,徹底打破“鐵老大”壟斷局面,鐵路運價市場化才能進入議程。
(《上海證券報》2013年12月19日)
國有企業是依據企業法或公司法設立的企業法人,不是國家機關,所以,要去行政化。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成果已經被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并通過法治推進。我國國有企業應當率先垂范,積極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通過探索和交流,創新國有企業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履職和考核制度。企業家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棟梁。政治家不一定是企業家。企業管理和行政管理是性質迥然有別的管理,不是每個國家機關干部都可以到國有企業擔任合格經營者的,所以要通過人才市場選聘經營者,并建立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完善適合國有企業特點的經營者薪酬和業績考核制度。
(作者系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
(《華夏時報》2013年12月14日)
過分拘泥于所有制問題可以說是一種19世紀的思維,也是改革開放之初“姓資姓社”糾結的延續。經濟學家張維迎近期在談及中國改革的理念陷阱時也談到,不應該把國有企業視為執政黨的執政基礎,相反,國企現在已成為了“負資產”,因為它造成了低效率,其不公正與腐敗墮落也引起了民眾不滿。淡化所有制意識是一個世界潮流,僵化的所有制思維不能解決現實世界的復雜問題,讓資本流動起來才能創造出財富。總之,搞活國企不僅不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還可以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和擴展群眾基礎,而且能打造一個經過“瘦身”之后更有活力的國有經濟部門。
(《新京報》2013年12月13日)
建設現代市場體系,重要的是建立起統一公平的市場環境,讓各種市場內生性活力充分發展,自由競爭,而不是由政府輸送特殊的政策優惠來人為制造一些發展高地。2013年,國務院批準建立上海自貿區,已經不再沿用以往那種給區內企業以政策優惠的傳統做法,而是將政府對投資的審批制度改為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以此來給投資企業開通快車道,提高投資效率。這種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全可以在自貿區之外的其他地區推行。但是,目前各地對于爭辦自貿區表現出了很大的熱情,卻停留于以往辦開發區那樣的等待上邊審批,這與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倡導的改革精神并不吻合。上海自貿區目前推行的一些制度本來就是為了給各地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因此,即使不掛自貿區的招牌,目前在自貿區內實行的某些可行制度也完全可以在各地引進。
(《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12月13日)
稅收應是將民眾的財產收入轉化為公共福利,稅收權的來源與目的必須合法。只有在征稅權合法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討論減稅及稅負公平等問題。并且,稅收必須依據法律,但在現實征收中卻經常產生一些變動性。三中全會提出了改善國家治理及構建良性的政府與社會關系,在稅收領域應進一步推進稅收立法工作,在稅收方面嚴格遵循法治思維,而不是留下太大彈性空間。這是稅收的起點,只有在這個基點確立后,才能進一步談稅負公平及它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稅收的權威性是不容置疑的,不過只有當它與透明的財政制度以及稅收法治相結合的情況下才是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構建良性的國家與納稅人關系。